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18岁的成都女孩刘亦婷被美国4所名牌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同时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的消息,吸引了全国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眼球。刘亦婷的父母,在成都某杂志社供职的刘卫华、张欣武写出了《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一书,讲述被哈佛大学喻为具有“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刘亦婷的培养过程,成为许多家长的教子宝典。到2003年7月为止,该书第30次印刷累计100万册销售势头依然火爆。现在,一晃近5年了,哈佛女孩刘亦婷已经是哈佛毕业生了她到底怎么样了?《〈哈佛女孩刘亦婷〉之…  相似文献   

2.
【新书导读】本书的作者是刘亦婷的父母,他们拜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培养了一个素质极高的女儿。美国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同时录取刘亦婷,并全额免收她在这些学校就读的全部学费、书费和食宿费用。本书详实地记录了刘亦婷从出生到小学、中学阶段所受到的素质教育全过程。 下面选登的文字是本书的第八章中“逆反期的家庭教育”部分,谈的是中学阶段的早恋问题。 刘亦婷刚上初一不久,学校特地召开了一次初一年级家长会,经验丰富的陈主任给家长们打了一针预防针: “……大家可以想一下,从…  相似文献   

3.
“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究竟指的是什么?作家出版社 2000年 11月出版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一书回答了这些问题。本刊摘选了刘亦婷父亲的自述中“逆反期的家庭教育”一章的部分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编者  相似文献   

4.
《哈佛女孩刘亦婷》出版后,风靡一时,不少家长纷纷仿效。刘亦婷的成功之路是否适用所有的孩子?本刊选摘了两篇短文,希望引起广大家长与孩子们的共同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图书市场近来出现一种新趋势,那就是诸如《哈佛女孩刘亦婷》、《北大女孩谢舒敏》、《清华男孩章启轩》、《轻轻松松上哈佛》、《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等有关素质教育的书籍很受家长欢迎。这种现象一方面让人欣喜,说明国人对应试教育有了较为深刻的反思,对素质教育有了高度的热情,另一方面又非常令人担忧,大多数人对素质教育类书籍的关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骨子里喜爱的,仍是带有浓厚功利色彩的能制造天才的教育。家长把眼光投注于提高孩子的素质上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素质”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不幸的是,我…  相似文献   

6.
本月,一本名为《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的书,对《哈佛女孩刘亦婷》进行了全面的质疑。该书作萧愚揭露,刘亦婷在没有艺术特长,没有大赛奖牌,没有SAT成绩,课外活动贫乏,其他方面都乏善可陈的情况下被哈佛大学录取,完全是反素质教育的典型。此言一出,引起刘亦婷家长强烈的网上声明,也引发中国教育界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又一次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7.
图书市场近来出现一种新趋势,那就是诸如《哈佛女孩刘亦婷》、《北大女孩谢舒敏》、《清华男孩章启轩》、《轻轻松松上哈佛》、《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等有关素质教育的书籍很受家长欢迎。  相似文献   

8.
从成都中学直接跨入世界一流名牌美国哈佛大学,刘亦婷睁大双眼认真地感受哈佛带给她的一切。哈佛的见面礼:野外生存训练1999年的8月1日,刘亦婷离开父母登上去美国的飞机。虽然在此之前她去过美国,但是那只是短暂的访问,这次是一名大学生了,感觉和上一次截然不同。当她踏进了几个月来无数次在想像中来到过的哈佛校园的时候,她才恍然意识到,哈佛,我真的来了。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有一本书,对于年少的你或许很陌生:《哈佛女孩——刘亦婷》。你知道哈佛吗?美国的最高学府,就像中国的清华或北大。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一位天才,一本“成功教育”的母亲书。刘亦婷18岁,因为各方面突出的表现和素质,  相似文献   

10.
据报导,在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大厅里,一个5岁的孩子,愤怒地向母亲提出强烈“抗议”:“我讨厌刘亦婷!我再也不想听‘名著’了!”看来,这个小女孩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原来,最近那位母亲跟着潮流也买了一本“名著”——《哈佛女孩刘亦婷》。她读了以后,觉得获得了培养孩子成功的“法宝”,就开始在女儿身上做“实验”,一心要按照刘亦婷父母的做法,再复制一个“刘亦  相似文献   

11.
1998年,18岁的成都女孩刘亦婷,同时收到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并获得全额奖学金。2000年,其父母张欣武、刘卫华在作家出版社出版《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该书一出版,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已发行200万册。2004年初,他们又出版了堪称续集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之二——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  相似文献   

12.
《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一书200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一经出版便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一时间“哈佛刘亦婷”成了众多家长教育子女的希望,教育界针对“刘亦婷现象”进行了热烈讨论。之后,《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出版,作者萧愚为自由撰稿人,他认为如果中国的家长看了刘亦婷的故事,就去学习模仿,是不适合的。现在很多教育专家、学校老师都受到影响,是很危险的。“刘亦婷培养模式”甚至已经成了害人不浅的“教育模板”。我们认为,把《哈佛女孩刘亦婷》作为一种借鉴未尝不可,但若只把一本书作为一个教育范本就注定要误人子弟。把各有特性的孩子按照同一种“成功教育模式”来操作,结果只会造成众多不是这个型号的孩子成人后连续不断的心理疾病。因此,本刊特别刊登《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一书的前言,相信作者萧愚中肯的言词将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高中尚未毕业的刘亦婷就被美国的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斯利大学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等四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并免收每年高达3万多美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一时成为校园焦点人物。其成功的奥秘在哪里?  相似文献   

14.
新课堂读书俱乐部给成长的你最贴心的关怀。热点本期《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哈佛女孩刘亦婷之二刘亦婷,你在哈佛还好吗?在哈佛,刘亦婷感悟到了谎言与真理;被伙伴推荐为学生会主席;边打工边学习,忙并快乐着。在本书中,刘亦婷给我们讲述了多姿多彩的哈佛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她的父母深入细致地介绍了在本书“点到为止”的具体方法,比如:优秀素质体系怎样从无到有?怎样培养创造力?怎样掌握各科学习能力、记忆方法及考试方法以增强学习能力?怎样有效地辅导孩子学习?如何实行强身健体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8岁的成都女孩刘亦婷,同时收到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并获得全额奖学金。2000年,其父母张欣武、刘卫华在作家出版社出版《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该书一出版,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已发行200万册。2004年初,他们又出版了堪称续集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之二——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刘亦婷,已成为许多家长心目中的偶像、教育的偶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学错榜样的代价也是无穷的。经验毕竟不是规律,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孩子。哲人说,…  相似文献   

16.
哈佛女孩总结中美学生的八大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被媒体广泛报道过的成都女孩刘亦婷 ,在她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期间 ,结合她在中国的见闻和生活经历 ,与美国的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进行对比 ,归纳出中美学生8个方面的区别。(1)身体素质对比 :美国学生强于中国学生 ,美国学生更加注重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2)适应能力对比 :美国多数学生的适应能力比中国学生强 ,他们会参加更多的社会交往活动。(3)基础知识对比 :中国学生超过美国学生。在美国 ,中国留学生的成绩是最好的 ,美国的基础课内容以及难度不及中国。中国学生花在基础课程上的时间比美国学生多。(4)协作精神对比 :中国学…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就读于成都外国语学校、年仅18岁的高三学生刘亦婷,被曾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3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数十家跨国公司总裁,举世闻名的美国哈佛大学录取。与此同时,美国前总统夫人希拉里、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宋美龄、冰心等名人就读过的美国威尔斯里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蒙特豪里尤克学院等7所世界著  相似文献   

18.
《教育艺术》2001年第10期有文章介绍,哈佛女孩刘亦婷在其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期间,归纳出了中美学生存在的八个方面的区别。1.身体素质方面,美国学生强于中国学生,美国学生更加注重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2.适应能力方面,美国多数学生的适应能力比中国学生强,他们会参加更多的社会交往活动。3.基础知识方面,中国学生超过美国学生。4.协作精神方面,中国学生不如美国学生,美国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经常讲团结精神,协作精神。5.积极性与创造性方面,美国学生大多比中国学生强,中国学生考虑的是做事有章可循,而美国学生显…  相似文献   

19.
1999年4月,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美国四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了18岁的女孩刘亦婷.最后,刘亦婷选择了哈佛大学.于是,“哈佛女孩刘亦婷“成为近两年来教育界和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由刘亦婷的父母张欣武和刘卫华所写的&;lt;哈佛女孩刘亦婷&;gt;一书,讲述了被哈佛大学喻为“不建档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刘亦婷的培养过程.这本书一上市即成为畅销书,至今已经印刷达18次.在许多家庭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使用的口头禅就是:“看看人家刘亦婷,人家能够做到的,你为什么就做不到?“……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验和培养女儿的应变能力,一位母亲带着女儿逛街时故意将其"丢失",女儿号啕大哭,满街找妈,而那位母亲则悄悄躲在附近观察.这是发生在重庆市九龙坡区杨石路上的一幕.这位母亲的做法引来路人议论,支持、反对的都有.某晚报对此事还做了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