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能化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掌上阅读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流选择,这对传统的经典阅读产生了不小的冲击。高校图书馆应当与时俱进,加强对大学生"微阅读"的引导,有效开展经典阅读。可以采取编制导读(推荐)书目、建设和完善手机图书馆,开通官方微信微博,设立经典阅读室,优化考核制度,举办各类经典读书活动等手段,帮助大学生提升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大学生与网络越来越"亲近",网络改变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甚至阅读的习惯,使大学生的阅读呈现出轻阅读、快阅读、浅阅读等现象。这些现象造成了大学生知识文化的沉淀不足、阅读观的扭曲和"单向度"人群的扩散。我们可以通过引导经典阅读的氛围、培养课堂拓展阅读习惯、增强网络阅读能力等方面入手进行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大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自我发展,从而达到提升学习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郑桂 《文学教育(上)》2011,(13):105-107
文学经典阅读在大学校园逐渐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实用性、功利性的阅读态度和娱乐性快餐式阅读方式。远离了文学经典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建构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语言文字运用表达能力降低,人文精神缺失,整体人文素质令人担忧。培养大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营造大学校园阅读经典的氛围,为大学生创造有利的阅读条件,对于促进大学生阅读经典,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色经典作品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焕发着蓬勃向上的生机。红色经典作品深阅读可以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讲读研"立体法可以有效推进红色经典作品深阅读。高校教师对红色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导读,大学生对红色经典作品文本进行细读,师生通过开展读书沙龙、围读会、研读会、读书会等多种方式进行研读,最终实现红色经典作品深阅读。  相似文献   

5.
"鲁迅在当代大学生心中的位置"的问卷调查,实质上是围绕着"鲁迅与我"的经典阅读关系展开的。当代大学生"浅层次"经典阅读现象的普遍,暴露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某些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人文素养理性的是非认知与实际的阅读经验存在明显的矛盾,除了自主经典阅读习惯的缺位和方法的缺陷之外,经典阅读兴趣"深层次"缺失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现实需要的错位,更值得教育界深思。  相似文献   

6.
文学经典阅读在当代大学生中备受冷落,人文素质教育日渐萎顿。当前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要强化经典意识,首先要明确文学经典的意义与价值,重建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兴趣;其次应该改变教育理念,知识与素质并重;学校可以采取具体的措施重建文学经典阅读,如以必修课或选修课形式将文学经典阅读加以制度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建设经典阅读书目,回归原典,强调文本细读。  相似文献   

7.
经典文学是能经受住历史和时代考验的作品,具有权威性、思想性和特殊性的时代意义。经典文学能够体现丰富的传统文化要素,人们通过阅读经典文学可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大学生学习经典文学,是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将经典文学阅读与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融合,更好地推动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阅读方式的极大改变,消遣娱乐式的浅阅读和泛阅读在大学生中大行其道,而高层次的主题阅读逐渐为人们所忽视.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它的广泛宣传与推广关系着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与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推广红色经典阅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作为高校中推广红色经典阅读的主体之一,高校图书馆应打破传统的服务思维模式,充分利用馆内和馆外资源,在红色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中,不断拓宽宣传路径,通过多元的、符合大学生阅读习惯的经典阅读推广方式,做好经典导读和创新实践活动,使红色文化成为书香校园文化的厚重底色.  相似文献   

9.
在全民阅读背景下,为促进大学生经典阅读的推广,文章就大学生经典阅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大学生是良好的推广经典阅读群体,但经典阅读的质量不高,阅读介质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文章提出了从宣传、指导、载体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加强大学生经典阅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经典阅读是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成长发展的必经之路。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自我实现包括选择经典、阅读经典、反思经典、践行经典四个环节。选择经典要求大学生披沙拣金,将自身的积极探索与他人推荐相结合;阅读经典则是以勤学勤为,常读常新为箴言,实现思与动的统一;反思经典指出经典并非完美无缺,需要大学生去芜存菁,借精华之处反省自身;践行经典是经典阅读的升华环节,标示了大学生经典阅读的根本目标。只有将四个环节有机统一,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自我实现才能得到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1.
调查显示,微信阅读已成为国民特别是大学生阅读的重要方式。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微信阅读属于一种"信息焦虑下的社交化快餐式浅阅读"。整体上,大学生处于"信息焦虑"状态,微信阅读对此"焦虑"有所缓解。阅读方式上,被动阅读多于主动阅读,微信阅读社交化特征明显;专注度上,微信阅读呈现出"浅阅读"特征:受阅读环境干扰度高,阅读速度快且认真程度低,沉浸式阅读比例小;阅读内容上,图文结合等表现方式和排版样式影响阅读效果,长难文章也可以被接受;阅读效果上,记忆效果欠佳,收藏后少有回顾,多属于快餐式"一次性"阅读。大学生的微信阅读存在较大改善空间,微信阅读效益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2.
学校经典阅读生态的建设与学校教育追求"美好生活"息息相关,更是新时代教师重要的文化使命。正视传统经典阅读生态遭遇被"互联网+"时代的习得性阅读习惯(移动化、交互化与碎片化)冲击的事实,新时代重建经典阅读生态,必须顺势而为,采取如下策略:以"精神漂流感"统摄移动式阅读;以"多元化邂逅"拓展交互式阅读;以"新形态经典"牵引碎片式阅读。  相似文献   

13.
阅读经典对大学生素质的提升具有方向性和引领性作用。当今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堪忧。目前,大学生阅读经典要突出高校图书馆主导地位,加强网络阅读,处理好经典阅读、时尚阅读和个性阅读的关系,学会扬弃,从而切实提升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群体已经出现明显的"媒介依存症"及"手机人"趋势:一是手机阅读难于节制;二是大学生流行感性、浏览性的休闲阅读,正在取代纸质书的深度阅读、经典阅读、研究型阅读;三是大学图书馆出现了传统阅读的分流与弱化。四是手机库源完全由商业垄断。手机打破学校与社会的墙,引发传统师生、教学关系位移乃至异化。大学尤其是普通大学,亟需重建阅读本位,引导大学生理性使用手机,走向"手机+经典"的新阅读范式,作为一种缓解手机依存症、"手机人"趋势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5.
文学经典阅读与大学生审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经典可以厚实人的文化积淀,为人打造精神的底子,给人提供审美经验,使人健康全面地发展.文学经典阅读是一个人构建精神家园、创造诗意世界的重要活动.欣赏文学经典,实际上是在与智慧之人对话,是在精神家园进行心灵的旅行,是在与"真、善、美"遇合.因此,文学经典阅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成为可能.文学阅读教学应为学生的阅读构筑审美空间、创设品味阅读的情境、搭建张扬个性的平台,并让文学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A1):23-24
本文介绍了经典阅读的含义和价值,分析了大学生经典阅读现状,提出了高校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的策略,经典阅读的开展对高校学生的知识获取、情操培养、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精品课程建设谈大学生经典阅读推广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与大学生经典阅读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和发展中重视对大学生经典阅读的推广,把经典阅读推广服务融入精品课程建设中值得高校图书馆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成长书吧"是新时期辅导员工作模式的新的探索形式,它主要以"悦读、成长"为主题,以阅读经典为基础,致力于引导大学生消除读书的误区、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以增强其读书的方向性、目的性、有效性;使得大学生在品读经典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充实思想、锻炼能力,学会做一个人,做一个有知识的人,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营造"处处见经典、人人读经典、时时论经典、常常用经典"的良好氛围,使得大学生的阅读意识得到了不断深化,阅读"质"、"量"逐步上升,阅读形式持续创新,独立思考和行动的意识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是个人实现价值提升的必由之路。我国大学生经典阅读状况与发达国家大学生相比差距甚大,而信息时代"被阅读"现象的产生,更对有效阅读产生了不利影响。面对信息冲击,阅读者应学会自我节制与自我约束,使自己拥有更高的阅读品质与阅读境界。  相似文献   

20.
"诵读经典"晨读活动,是江苏海院取得的卓有成效的阅读推广案例。本文从高职馆构建深度阅读能力实践的阅读活动起因、阅读现状、成效与影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方面加以阐述分析,旨在更好的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阅读推广工作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