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历来就追求一种人格的完美,一个人格残缺的人只能被鄙视为小人。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同样也推崇人格美,推崇那种具有浩然正气的君子人格。司马迁用其敏锐的观察力,犀利的笔法在《史记》中描绘出了一幅幅真与善、美与丑的真实的历史人物画卷,在这些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身上体现了司马迁的爱与憎,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同时,司马迁在不虚美,不隐恶的作史精神下再现了历史人物的功绩,也刻画了一些人格残缺的小人形象。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反思,其实是反思知识分子本身。文学话语的选择可以看出当代知识分子在一个选择的时代的精神建构与价值趋向。知识分子特有的人文精神传统是否能够超越自身和现实的环境,去进行中国社会的文化创新,这才是检验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智慧与人格力量的所在。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现代人格意识的觉醒,是对“五四”精神的一种承袭。在新时期文学的第一个十年中,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现代人格意识的内涵,主要集中体现在:对压抑的畸形政治生活的叛逆,对“人”个体价值的沉思,对“人”作为一种生命现象的生命意义的质疑。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人格渗透着一种强烈的叛逆色彩。由于历史与现实等方面的原因,现代人格意识始终都无法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要确立自己的现代人格,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中国知识分子一直承载着沉重的历史负重,缺乏应有的独立人格。造成这种独立性缺失的原因很多,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条件的制约,也有知识分子内在因素的困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建构与优化是一个历史化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去实现。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是社会群体中擅于将传统和现代的冲突显像化的群种,其文化素养的积淀、对情感的鲜明感知以及对社会文化现象的过敏性人格都是使之成为文化之镜的理由。阎真的创作是现代性历史语境中的典型知识分子叙事,这不仅表现为主人公的知识分子身份,更是因为在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聚焦之上,以典型人物映射出人类生存本质的现代性悲剧。其中,尤以《沧浪之水》与《活着之上》最具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震云的小说勾勒出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精神滑坡、人格退化的发展趋势,表现了当代知识分子面对世俗压力从抗拒、挣扎到屈从、沉沦的姿态变化,从而揭示出他们身上传统人格理想的消隐与消解,对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精神人格重建发出深切的呼唤.  相似文献   

7.
晓苏的短篇小说集《暗恋者》特别塑造了一批现代社会大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以冷峻的黑色幽默,拷问当代大学知识分子的灵魂。小说中的各色人物在畸形地追求权力、金钱、美色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独立精神、学术素养、人格道德的滑坡和沦落,谈笑间也直抵对当代学术评价体制的质疑和浮躁的物欲社会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晓苏的短篇小说集《暗恋者》特别塑造了一批现代社会大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以冷峻的黑色幽默,拷问当代大学知识分子的灵魂。小说中的各色人物在畸形地追求权力、金钱、美色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独立精神、学术素养、人格道德的滑坡和沦落,谈笑间也直抵对当代学术评价体制的质疑和浮躁的物欲社会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     
俄国知识分子的自我反思与批判.阿多诺与当代西方文化精神.波伏娃与法兰西自由主义文化精神.罗斯金与维多利亚时代文化思潮."格格不入"的审视者和批判者知识分子话题,是当今世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一个见仁见智、歧义纷见的话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学的忏悔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忏悔意识在西方文化中对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所内涵的自我反省与自我批判的精神成为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武器。巴金是中国文坛上第一位以忏悔形象出现的作家,将忏悔主题带进了新埋藏文坛,展开了人格与文学的双重忏悔。巴金的《随想录》与韦君宜的《思痛录》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文化人,从一开始就具有上下求索九死不悔的追寻探问精神。而在当代,这种追寻探问精神与现代忧患意识,独立思考精神,高层次文化理想,完善的文化人格的共同构建,体现在散文领域,便是一帧独特的风景——文化大散文。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历史人物诸葛亮的基础上,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典型形象,而这正展示了作者及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与心理追求。同时,这个形象不仅凸现了儒家文化中知命、尽命的自觉精神,也显示了自身不可逾越的精神误区。  相似文献   

13.
阎真小说塑造了一群在市场社会里与世沉浮的世俗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抛弃传统精英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降低人格精神,退守个人生活世界,追求物质,追逐权力,放纵欲望。作家以同情的态度,描绘了他们价值立场主动后撤的必然性,揭示了他们精神境界自动沉沦的过程。知识分子的世俗化凸现了时代的精神焦虑,表达了作家对知识分子的现代性文化反思。阎真小说为新世纪中国文学画廊增添了新的世俗知识分子群像。  相似文献   

14.
研究界对《围城》小说中知识分子群体形象的塑造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小说写的是四十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在战争文化下的特殊现实境遏,揭示中国知识分子在人类生存中所体现的基本根性--依附性人格,及其在文化断裂中苦苦挣扎的困顿,由此做出文化复兴的反思:对知识分子人格理想的反省。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文坛,张炜是一位有影响的作家。他有着沉重的道德意识和知识分子的救世理想,“道德”是张炜小说的基本价值立场。面对着重物质而轻精神的当代中国,张炜强烈呼唤知识分子的救世责任。但是,张炜创作价值取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张炜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从高蹈的理想者、不流于俗的漂泊者逐渐回归到生活中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16.
促进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是当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学术品格相一致,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与知识分子的传统人文精神追求相一致,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与知识分子求新求异的文化追求相一致,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知识分子高尚的道德人格追求相一致。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知识分子认同的对接要素,对进一步促进其深层次认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现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具有鲜明的意义,它是一面镜子,既反映时代,照见社会,也体现这个独特的阶层。审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史,我们极少看到历史中的精英知识分子和理论家所阐释的"特立独行"、"外圆内方"等具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相反,作家为我们描绘了众多卑微、无力、多余、无用乃至无才无德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大都是被讽刺、被批判、被揶揄的对象,体现出自我反省的力度和理想人格的缺失。于是发现了文学中的知识分子与历史上的知识分子以及理论视域中的知识分子的"错位"现象。但当多方面探源之后,就会感到这看似"错位",却也在"情理之中"。通过研究,还发现理论视域中的知识分子被崇高化、理想化了,而文学形象中的知识分子又被道德化、漫画化了。一部知识分子的形象史,既折射出了作家的写作立场和描写侧重,也由此决定了知识分子形象的有余和不足,意义和局限。  相似文献   

18.
阎真、张者、邱华栋等作家的新世纪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体现出"三维语境",即历史语境、空间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三维语境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身份的建构具有巨大作用:不断变革的历史语境为建构知识分子身份提供深刻的历史背景;归属怎样的空间关系是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准;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他们从"立法者"的角色向"阐释者"的角色转变,文化已然成为商品,作为文化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他们具有"文化资本家"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9.
《祖父在父亲心中》描写了两代知识分子的生存斗争和悲剧命运。在这两代人的身上,有着截然不同的人格特征:祖父执守刚毅"勇士一般"死去;父亲却如懦夫一样委靡孱弱。这部小说,不仅对两代知识分子的性格特点进行了严肃的历史思考,而且试图通过人物形象的类比、虚实结合的描摹,来解析早已留存于知识分子灵魂中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而,在更本质的层面上,彰显出特定的历史年代和特殊的社会环境对知识分子的"表里"人格所造成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新时期“伤痕”、“反思”小说中所塑造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可以看出,政治话语对主体意识的剥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以及西方文化参照的缺失,都使得在粉碎“四人帮”后相当长的一段创作时期内,作家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并非人们所认为的是社会批判者和反思者,也即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士”的精神的体现者,他们更多地表现为“道德受难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