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多元化模式构建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企合作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多元化"模式的基本内涵就是校企深度合作,强调合作过程的多元主体和"五位合一"。多元化模式构建的支撑条件是制度支持、利益兼容、文化融合、资源共享。而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是保障校企合作多元化模式实施质量的重要环境。校企合作多元化模式评价主体的多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宏观上讲,是学校整体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结合;微观上讲,是学校内部各种评价主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存在政府职能错位、参与办学的主体不协调以及校企双方利益保障机制缺失的弊端,遮蔽了学校与企业的主体性,形成缺乏效益的象征性合作。应该以“跨界思维”或“综合思维”的思路在职业教育中构建新颖的校企合作模式,如以学校为主体的政府、学校、行业与企业联动模式;以学校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校企共同体模式;企业与学校办学的一体化模式;集团化的多元主体共建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主体关系有政府主体、学校主体、主体多元和双主体等不同实践模式,这些模式与中国职业教育制度变迁有密切关系。双主体有重要意义并存有弊端,校企共同体之企业主体、学校主导实践模式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最佳路径选择之一。该模式使校企主体关系实现了互补与统一,是市场经济规律和职业教育特质所使然,是推进高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突破口,是推动和引领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创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自2004年教育部和财政部投入专项资金、启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以来,高职实训基地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上升期。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关系也经历了由“政府主体”“学校主体“”多元主体”到当前的“双主体”建设模式的转变。在“双主体”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由于校企双方在实训基地建设的利益目标、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使得两者的主体性发挥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重点建设内容。日照市工业学校以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顸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点,积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有效途径,推进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推进校企利益共同体建设和校企资源共享最大化,增强了办学活力,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是影响高职学校办学效能的关键因素,也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专业群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已成广泛共识,但对其质量或成效的关注却并未相应增强,存在着协同评价机制尚未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适切性不足、评价功能漂移定势等现实困境。研究认为,可以构建“愿景共塑、资源整合、过程优化、成效达成”四维评价模型,并从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构建“、基础+差异”的结构化评价指标开发、诊断改进功能强化等方面深化推进评价工作,切实推动高职学校专业群校企合作质量的整体性跃升。  相似文献   

7.
张海峰在《职教通讯》2008年第10期撰文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办学行为必须满足政府、社会和学校等多方的利益诉求,因此创建多元治理结构是历史必然。高职院校治理结构创建是落实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的需要:高职院校治理结构创建是深化校企合作办学的需要:高职院校创建是实施工学人才结合培养模式的需要。治理结构创建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回收”、“下放”和“转移”是实现这种转变的主要方式。为了确保多元主体利益的有效实现,1.高职院校治理结构必须形成多元互动机制。从宏观层面讲,多元互动是指政府、学校、社会主体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面临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环境以及学校自身的现实桎梏,明确各方的主要职责是重要前提,且应在协同创新的模式下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即实施政府引导的激励、评价与保障机制,职业院校支撑的内部调控机制,以及企业参与的多元驱动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9.
各级分层次培训长期惠及每一位“农远”一线教师是不现实的,长期化、永久化、多元化是“农远工程”教师培训的新要求。项目学校只能立足于本校,改进学校生态及组群协作关系,重构合作的教师文化。在项目学校建立TELSC多元化学习共同体,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合作对象多元化、学习主题多元化、结构模式多元化、资源模式多元化、发展性评价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有多种主体的不同办学模式,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化,是一个业已存在的趋势.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之校企共同体是企业、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友嘉模式”实践了一种校企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形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共同体“友嘉模式”办学形态的实践,探索其内在运行机理、影响因数及其运行机制,以期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一步推动和引领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有多种主体的不同办学模式,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化,是一个业已存在的趋势.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之校企共同体是企业、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友嘉模式”实践了一种校企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形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共同体“友嘉模式”办学形态的实践,探索其内在运行机理、影响因数及其运行机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一步推动和引领校企合作高职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为生产一线输送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办学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打造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必由路径。以“全人教育”视角,建立一个满足社会、学校、企业与学生多元利益主体发展需要的校企合作模式,拓展校企合作效度,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的劳动者,是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当前,中职学校只有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学校、企业(行业、用人单位)等多元化主体参与的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论述了教学质量评价多元化主体和多元化评价方式的选择和多元化评价项目的确定。  相似文献   

15.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育坚持从“培养技术型人才”转向“培养技能型人才,重视就业发展能力”,从“学校核心、全日制主体”转向“校企合作、弹性学制”,从“重知识考试,重学科标准”转向“重就业能力、重社会评价”,从“书本学习是基础”转向“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就业成为促进学习的重要动力”。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加强校企合作多元治理是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路径。由于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职业教育多元治理的架构和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校企合作陷入碎片化、表面化、短期化等倾向,其深层原因在于校企合作利益相关者的行动逻辑差异。对此,建议加快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由"划桨"到"掌舵",强化服务保障能力;树立共治理念,加强各主体的价值融合,为职业教育多元共治打牢思想基础;构建互惠共赢的利益保障机制,提高各方主体参与校企合作多元共治的积极性;合理配置内部治理权,建立科学的校企合作多元共治结构。  相似文献   

17.
校企“双主体”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高职教育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如何持续发展是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好学院美容会所管理专业方向为例,探讨适合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根据市场需求,紧密联系企业,拓展办学思路,构建了“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了校企文化建设融通、课程设置融通、实训场域融通、学生评价融通的合作办学“四融通”模式,实现了校企合作从传统“订单式培养”向“需求导向型”合作模式转变,实现了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9.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由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化专业结合自身特点探索了引企入校,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实践模式,实现了校企互动,资源共享及学校、企业和学生多赢。  相似文献   

20.
订单培养模式是典型校企合作的形式之一,网络技术专业订单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可以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实训基地的建设、面向行业的人才培养、校企“双主体”育人以及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高职院校应积极主动寻求适合自己的订单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