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雯 《华章》2009,(21)
日语的授受关系对每一个日语学习者来讲都是一个难题.对于这种授受表达方式,日语中一共涉及到三大句型,而汉语中我们只需要用"给"来表达就可以了.日语中的尊卑关系,内外关系也会影响授受动词的使用.本文对日语中的授受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总结,并就日语的"视点"问题着手,以期找出日语授受表达方式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2.
授受表现在日语表达中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不易理解与掌握.特别是,动词授受表现中的"てくれる"使用频繁,倘若不深入挖掘使用者的独特交际心理,极易令对方有失礼之感.授受表现在日语学习的误用率颇高,其根源在于学习者未能充分理解并运用授受表现所隐含的恩惠意识、"内"意识以及内外有别等观念.故学习者应在熟练掌握授受表现语言规则的同时,深入挖掘其背后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对授受表达理论尚不能完全运用自如。为了全面掌握日语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日语学习者必须了解日本人的语言习惯。文章对问卷调查中出现的授受动词误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帮助广大日语学习者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不理解文化背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屡屡出现各种问题,所以理解日本文化,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才是要领。在日语表达中,心理感情的描述、被动态的表达以及授受动词的用法,有很多与汉语表达不一致的地方,但它们之间却有着比较一致的规律,都是以说话人"我"为中心视点。理解这些特殊用法严格区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语言表达内含的态度立场。  相似文献   

5.
徐香君 《考试周刊》2011,(47):98-99
由于中日文化背景差异,以及母语的干扰,日语授受动词一直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表象下所蕴含的内在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单从语法角度学习,即使认识了日语的授受动词,也未必能在语言交际中运用自如。本文从日语授受动词的物移方向的角度来探讨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以更加准确把握日语授受动词在语言交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日语既是以听话者为主导的语言,同时也是以说话者为视点而出发的语言。在日语会话语篇中说话者一般都站在听话者的立场上展开会话,进行交流。在日语中,语篇既可作为兼顾篇章与话语的完整语义单位,也可作为与话语和篇章中发话者、听话者的视点、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交际单位。在日语中,谈及语篇则必定谈及授受动词,由此可见授受动词在语篇中所起的作用。授受动词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是难点,更是重点,授受动词使用正确与否会影响谈话、交流的顺利进行。本文从视点原则角度解析授受动词,有助于全面理解、掌握、使用授受动词;有助于进行交流、会话,实现语言本身所特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视点的制约性是日语授受表达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显著特征。本文从视点角度出发,分析了授受事象中发话人视点与事象参与者之间的距离关系,从语用学层面考察授受动词句法结构的特征,并讨论授受动词的使用规范。  相似文献   

8.
与汉语相比,日语授受表达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相对于汉语只有一个授受动词——"给",日语有"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くれる、くださる、もらう、いただく"等7个授受动词。因此,日语的授受表达复杂了很多。另外,汉语中的恩惠授受表达一般是通过"某人为/帮/给某人做某事"将授受关系方向性简单的呈现出来,而日语却会通过授受补助动词的使用,添加一些说话者本人的主观评价并巧妙的指出其中所产生的授受关系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9.
单澄 《文教资料》2014,(35):195-196
授受动词是日语中一项重要的语法项目。对于中国日语学习者,如何学习掌握授受动词存在一定困难。这一语言现象背后包含的日本人的内外意识是理解授受动词的一个关键切入点,内外意识在日语很多语言表达中都有所体现。本文对授受动词中体现的内外意识进行考察,利用"ウチ人称"、"ソト人称"对授受动词对人称的限制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0.
日语中的授受动词不仅是教学难点,也是日常交流中使用出错频率较高的词。接触过日本文化的人都知道,"内外意识"是日本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笔者在多年日语授受动词这一语法点的使用分析中,将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及"内外意识"这一文化特点与其有机结合,使学生最大程度理解授受动词使用的基本原则,既减少误用,也对日本的内外意识文化加强了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汉语中,表达“赞成”这一概念的动词有很多,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三个动词为:答应、同意、允许,根据它们共有的语义特征,可称为“同意”类动词,它们在语法、语义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英语动词"come,go"和汉语动词"来、去"的内在指示意义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的come、go和汉语的“来、去”是经常对译的。在此,本拟从实指义、虚指义和习语三个方面对这两对动词的内在指示意义进行比较,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便更好地使用它们。  相似文献   

13.
当今语法学界对于“形容词+动态助词”现象的看法不一,但不同的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形容词带动态助词的情况进行考察,可从中找出形容词带动态助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貌"是通过动词体现动作主体的一定意想和情绪的手段。泗洪话动词的"貌"可分为尝试貌和反复貌,它们的语法标记主要是虚词、语音成分以及重叠形式。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动词后面的"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是处在动词后面的“到” ,它们在句中所发生的组合关系和表意作用是不同的。因此 ,不能作相同的处理。粘附性、语音停顿、“得”的换用可以帮助我们判定动词后面的“到”的词性和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16.
华蓥话的动态助词"咖"表动作完成,相当于普通话的"了1".主要有"V+咖"、"V+咖+O/C"、"V/A+咖了"、"V+O/C+咖了"、"V+咖的"、"V+咖+O+的"句式.现代汉语方言完成体助词"咖",多集中在湖南方言.对"咖"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华蓥话与湖南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从历史文献中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17.
"被"字连动句的尾项动词有共同的语义特征,都是转态处置动词,可以分为若干小类.尾项动词短语一般是动补式结构,不同的动词小类带的补语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为出发点,深入分析能愿动词"能"和"可以"的义项类别,讨论"能"与"可以"能够相互转换和不能够相互转换的条件,并对二者的表达功能和使用的语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敦煌变文>的词汇很有特点,对于构建科学而系统的汉语词汇史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择取其中表"抛弃"义的五个动词加以探讨,通过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类动词进行考察,井在此基础上得出两个结论.  相似文献   

20.
动词性主语句是指以光杆动词或者动词的各种扩展形式作主语的句子。它要求谓语必须是对主语进行判断、评述等。就动词性主语句的主语部分而言。光杆动词、动词的各种扩展形式都可以出现在主语位置上。但不同形式的动词性词语作主语的自由度并不相同。同时,动词的不同形式、不同次类的动词作主语的潜在能力、实现形式、出现频率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