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思勉是史学大家,在诸多学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建树。他的两部通史著述《白话本国史》和《吕著中国通史》取得了多方面的撰述成就。文章就学术界对吕思勉学术的研究来叙及他的通史著述研究状况,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以期推动吕思勉通史著述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吕思勉在通史著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先后出版了两本通史,并且还用通史的眼光写了多部断代史,但由于条件所限,目前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本文就其研究现状做一个具体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论吕思勉通史撰述中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思勉是20世纪通史撰述的名家,其先后著《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就吕思勉这两部通史中对社会学的接受和运用,略陈拙见。  相似文献   

4.
史学家吕思勉终身从事历史学的研究及历史教育工作,一生著述丰厚。其编写的教科书,引发了很多人赞扬和批评之声。他前后编纂教科书,无论是历史分期、历史考据、纪年方法,还是具体的史学观点都有所变化。吕思勉编写的教科书在变化的同时,反映出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进化过程。这些变化,既是吕思勉学术轨迹变动的体现,又是当时中国史学在时局变动、学术嬗变大势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吕思勉先生是梁启超所开创新史学的承继者和实践者,一生著述宏富,尤以两部中国通史和四部断代史奠定其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白话本国史》以其鲜明的进化史观,严密的历史考证和流畅的文字表述开创了通史编纂的新纪元;《吕著中国通史》在继承传统历史编纂遗产的基础上,极富创造性地发明了两大板块的新式体裁,且已显现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服膺。其通史编纂思想和编纂经验在《先秦史》、《秦汉史》等四部断代史中明显地得到运用和发展,因而做到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和独到深刻的议论赋予历史记载以巨大的震撼力。他对历史编纂的不断新探索,亦折射出其学术思想演进的脉络。  相似文献   

6.
吕思勉与20世纪前期的新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前期的新史学是中国史学史上真正具有“范型”意义上的一次史学革新。历史学家吕思勉-作为新史学的实践者,在古史材料的整理研究,建立通史著述的新模式,引入社会科学新理论以丰富史学研究方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白话本国史》是吕思勉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新式通史。该书以进化史观为指导,以白话为叙述载体,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突破了以往通史的撰述体例,为通史写作开创了新纪元。  相似文献   

8.
李勇教授撰写的《西方史学通史·近代时期(上)》是张广智先生主编的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中的一卷,其既统一于《西方史学通史》总体的撰述理念和著述宗旨之下,又独具特色,体现通史精神和整体意识,历史地评价历史学家,注重历史与文学的融通。  相似文献   

9.
李勇教授撰写的《西方史学通史·近代时期(上)》是张广智先生主编的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中的一卷,其既统一于《西方史学通史》总体的撰述理念和著述宗旨之下,又独具特色,体现通史精神和整体意识,历史地评价历史学家,注重历史与文学的融通。  相似文献   

10.
说到教育史研究,一般主要分为教育制度史和教育思想史两大类。因而从教育史的著述而言,主要也可分为这两大类以及同时包含教育制度史和思想史内容的通史或段代史著作,如《中国教育通史》、《外国教育通史》,如《中国古代教育史》、《外国近代教育史》等,而其他的各类教育史著述,可以说主要是从中派生出来的。今天奉献给大家的,则是一部教育政策发展史,一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或国际教育局召集的“国际教育大会”自1934年提出第1  相似文献   

11.
史立丽 《历史教学问题》2012,(3):138-140,54
2011年12月,由复旦大学历史系张广智教授主编的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以下简称《通史》),历经八年的精心编纂,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面世。作为国内第一部多卷本的西方史学史著作,《通史》的出版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为探讨其学术价值,复旦大学出版社与复旦大学历史系于2012年3月17日举行了《通史》新书首发式暨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12.
填补空白与文化建构──评张晶著《辽金诗史》雷恩选随着古代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不断创新,近年来一批有分量的文学史专著相继问世。这些著述往往打破以往的通史体例,而以断代、分体文学史的形式在某一特定的领域进行深入的开掘。倘取一更为高远的学术视点来看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吕思勉诸多史学论著之中,《秦汉史》是断代史中最值得推重的一部。《秦汉史》也是能够集中体现这位卓越的史学家的科学精神的著作。吕著《秦汉史》对秦汉历史文化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其中不乏创见。吕思勉对社会生活情景研究的重视,也实现了积极的学术引导作用。吕著《秦汉史》采用了特殊的体例,这种新体例的创制,带有摸索试探的性质,虽然不能说尽善尽美,但是对于史学论著中断代史撰述方式的进步,毕竟实现了推动。  相似文献   

14.
<正>吕思勉(1884-1957),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在长达五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吕思勉一边诲人不倦,一边潜心研究,著作等身。在他的学术著作中,相当一部分为教科书。其中,《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以下简称为《本国史》)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吕思勉撰写的第一部高中使用的中国通史教科书。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鲁迅诞辰 1 2 0周年 ,广东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鲁迅学通史》第一卷。作者张梦阳 ,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他曾历经 9年之艰苦努力完成了《1 91 3 -1 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5卷、1分册、1 0 0 0万字 )这项学术基业 ,又继续潜心鲁学 ,精心著述 ,写作了《阿 Q新论——阿 Q与世界文学中的精神典型问题》、《悟性与奴性——鲁迅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国民性”》等专著 ,对鲁迅研究学术史进行了专题性的归理耙梳。在沉潜涵养了 2 0余年之后 ,方毅然操觚 ,撰写三卷本、1 0 0余万字的《中国鲁迅…  相似文献   

16.
《中国赋论史》是海内外第一部系统的赋论史专著,是一部富有开创性的通史。它的问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它是赋学界里程碑似的著述,是赋苑"游于艺"的导航图。它体大而思精,将史论合一,古今合一,宏观与微观合一,创见迭出。  相似文献   

17.
崔明德教授是一位非常勤奋也很有思想的民族史学与民族理论研究的专家。他在国内外发表的相关论文,以及已出版的《先秦政治婚姻史》、《两汉民族关系思想史》和《中国古代和亲通史》等多部专著,都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我在自己的论著中也引用过他的学术观点,在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授课时也经常介绍他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8.
山东师范大学范梦教授 ,是我国著名美术史论家。他已有 9部学术专著出版 ,有近百篇学术论文发表。作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又历时五载 ,编写了《世界美术通史》(上、下册 )。这是一部全面介绍世界近百个国家数千年美术发展面貌的通史类论著。全书 2 2章 ,九十余万字 ,八百六十  相似文献   

19.
爱国、述变、求真的《吕著中国近代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思勉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的史学大家之一,他在中国近代史方面也有重要建树。他生前出版过《国耻小史》等著述,并留有《中国近代史讲义》、《中国近世史前编》、《中国近百年史概说》、《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等未刊讲义。这几种未刊稿连同商务印书馆旧刊《日俄战争》,计五种,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合编为《吕著中国近代史》出版发行。这部书约30余万字,内容充实,富有特色,可谓是一部爱国、述变、求真的近代史著作。 历史学研究过去,历史学家应该面对现实和面向未来。这部书的撰著固是出于登临大学史学讲坛的需要,但更根本的是对时代风云变幻和民族救亡现实的回应。《日俄战争》撰于九一八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救荒史》与其同时期及以前的灾荒著述相比具有独特的撰著特色,它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研究社会问题,以通史的视野和宏观的角度考察中国的灾荒,以问题为中心编写,逻辑严谨,对史料博采精选,统筹运用,它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巨大,对它进行系统地剖析和研读,目的是想使这部历时已久的灾荒巨著从史学史的角度进一步引起学者和世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