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中国!中国!”一走进位于莘庄的国家曲棍球训练基地,就听到姑娘们响亮的口号声,这就是韩国藉教练金昶佰带领的中国女子曲棍球队。金昶佰有一张韩国人特有的冷峻严肃的脸。他的训练也是出了名的严,因此有人送他一个“魔鬼教练”称号,训练时,金指导手里习惯拿一根“魔棍”,队员稍一出错,他就会毫不留情地大声训斥。不少队员都被他训哭过。  相似文献   

2.
风闻中国足协已决定聘请苏联教练执掌中国足球队教鞭,前国家队教练曾雪麟在香港对传媒曾有一席谈话,认为此举是否收效,主要视所聘教练素质而定。他毫不隐晦地说:“所聘教练是成败的关键。”他说: 以往,苏联足球只一味强调体力,近年已有较大改变。随着苏联的逐步开放,苏联足球也从西方学到了不少东西。新一代教练已较为注重球员技术的发挥,而不再只一味强调体力化。因此,如果中国所聘  相似文献   

3.
国内排坛上薛永业可能算不上最出名的教练,不过要论起执教资历来,他是有口皆碑的,“他们都叫我不倒翁”,薛永业所指的是他的同行们,与他并称“不倒翁”的还有八一女排的教练林榆廷。 “不倒翁”的由来,缘于数年来他俩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原本算不得什么新鲜事,不过他们执教的这几年正值中国排球改革时期,转轨与转制的大变革下,不少球队频生变故,教练员的流动大大超过了以往。然而,不管外面如何草动风吹,这两位依然稳坐钓鱼台,“不倒翁”这个绰号也算得上是对两位教练综合能力的嘉许了。 2001年,两位“不倒翁”都创…  相似文献   

4.
刘翔奥运夺冠后,不少人向他的启蒙教练顾宝刚道喜:“这下,你可以彻底休息了。”62岁的顾宝刚却总是摇头,“我还想为国家多发现几个刘翔,希望为中国田径再做点事……”国庆长假,这位来自普陀区少体校的基层教练,并没有闲着。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耗在训练场内,“平时这些小选手要学文化,只有放假可以多练一会。”  相似文献   

5.
如今 ,克隆马牛羊不再稀罕 ,不少科学家正在研究克隆人。尽管目前法律、道德和舆论都不允许这样做。中国体坛也想“克隆”人———马俊仁放言 ,要培养100个“马俊仁”。姑且不论老马此话是否狂傲和能否兑现 ,但他的思路和胆识 ,还是不无可取之处的。教练人才难得 ,是体坛决策者和有识之士的共识。“土教练”欠佳 ,就引进洋教练。尤其像足球一类项目 ,到了不惜工本、非“洋”不聘的地步 ,最好是英超、意甲和南美的教头 ,或者是东欧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的主帅 ,实在不行 ,韩国教练亦“价廉物美”。时下 ,一些足球俱乐部正在热火朝天地“选帅…  相似文献   

6.
霍 顿还是霍顿。尽管他从中国国家队主帅“沦”为上海浦东俱乐部这样的甲B队教练 ,仍然“不失时机”地推出“新思路”。其中之一是“不特别练体能”。霍氏认为 ,作为主教练 ,其精力应该是抓队员战术、技术的训练 ,不必花很大的精力去要求队员练体能。对于这个“新思路” ,笔者不敢苟同 ,故加了引号。在国家队执教时 ,霍顿就有不少“新思路” ,但没有能给中国队带来多少“新变化”。所以 ,尽管有不少人在盛赞霍顿给中国足球带来新理念 ,肯定这位大牌教练的带队才能 ,但霍顿还是“下课”了。这也许符合情理———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霍领导…  相似文献   

7.
刘金喜 《乒乓世界》2004,(11):i006-i006
“土教练”朱允彪是黑龙江省七星农场三分校的体育教师兼学校乒乓球队教练,也是建三江垦区优秀教师。说他“土”,一是他从小长在北大荒,风里来雪里去,浑身散发着一股朴实、憨厚、倔强的北大荒气质;二是他当乒乓教练纯属半路出家,也未经专业训练;三是他训练场地“土”,训练方法“土”。但就是这位“土教练”。训练出的小队员在全场举办的有近百人参加的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5次摘取团体桂冠,5次夺取男女单打冠军,在今年建三江第二届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又一举夺得四项中的三块金牌,引起人们对这位名不见经传“土教练”的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8.
对车范根,我心存好感。先是 他玉树临风的模样,再是他率韩国队干净利落地打进世界杯决赛,接下,是重创世界杯后,他痛痛快快地辞职。可用四个字概括这位教练,“一条汉子”。 关于这条汉子的新闻不少。到深圳执教前,他接受了《朝鲜月  相似文献   

9.
现世界排名第19的德国小将哈斯是德国网球的希望之星。他对一个教练枯燥的教学训练感到厌烦,现在他一共聘请了三位教练。在佛罗里达他的舅舅指导他训练,而在参赛过程中则由教练帕麦尔和埃姆伴随他。“我恐怕不能同一个教练合作”,哈斯说,“我喜欢听  相似文献   

10.
德国足球队在第15届世界杯赛上被保加利亚队淘汰出局,拱手交出了金杯,德国球迷失望至极。连前科隆队教练乌多·拉特克都强烈地要求:“我们需要动一个大手术。德国足球已走进死胡同。因此,所有的老面孔都不能留下。”福格茨教练声称,他要留任。尽管反对他的人不少,但是,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11.
占纳迪·吐瑞斯基曾是前苏联游泳队的教练,后移民到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澳大利亚体育训练中心”担任游泳教练。吐瑞斯基博学多识,他不但具有工程学学位,还曾是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员。他解释说:“在苏联,有能力做高水平教练的人都受过更高水平的教育。”但他的学识似乎不包括公共关系学。在澳大利亚,他曾被描绘成“黑心的,不理智的”,同时又很成功的游泳教练。最了解吐瑞斯基的应该是几乎与他朝夕相处的队员麦克尔·克林姆和亚历山大·波波夫了,克林姆说,他的教练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不喜欢与外界交往的人;  相似文献   

12.
幽默漫画     
自信巴比长得很帅,他自信能成为一个杰出的足球运动员,于是他来到—个足球俱乐部,找到了教练。教练看了他一眼,对他说:“有两样东西妨碍你成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巴比很奇怪:“什么东西?”教练:“你的右脚和左脚。”  相似文献   

13.
口出狂言     
《当代体育》2013,(24):7-8
Jason Kidd “这是贾森·基德第一年执教,肯定会有批评的声音,他有一个伟大的篮球头脑,不幸的是,他太早经历了这些。有些教练在他们的生涯早期就获得了成功.有些则在早期很挣扎.他碰巧成为了那些挣扎的教练之一。但我认为他是最合适教练这个职业的人.他知道怎么从困境中走出来,他有一群老将们组成的核心,他会没事的.”  相似文献   

14.
从“中央”到“地方”,徐根宝是个能上能下的好教练,他从国家队教练之位下到“基层”,来到上海队执掌教鞭,徐根宝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干的呢?  相似文献   

15.
今年7月6日,费城76人队球星艾弗森在老家维吉尼亚汉普顿市第三届艾弗森慈善活动会前就他和教练拉里·布朗之间的冲突,向记者做了简单但十分重要的谈话。“我愿意留在76人队,但由于和布朗教练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再在那里待下去将使我感到相当困难。”艾弗森在回答他和布朗教练的关系时如此说,“老挑好听的说是自欺欺人,因为事实上是濒临爆裂点了。” 接着他谈了对布朗教练可能去接任北卡罗莱那大学教练的看法:“无论如何,能使他高兴就行。但我和他谈不上是在一起工作的朋友!”这话说得很露骨。当时,布朗教练正和北卡大的人…  相似文献   

16.
冠军设计师     
在桑普拉斯成长的道路上,有两个教练对他影响甚深,一个是蒂姆,另一个是他的启蒙教练彼得·费舍。 15年前,阳光灿烂的球场上,一个10岁的男孩正专注地练球。当他打出一个不可思议的斜线球时,一旁的男人称赞道:“好球”,“我知道。”男孩淡淡地回答。男人若有所思…… “从那时起,我就认定他是一块冠军的料。”费舍说。他开始为这位未来的冠军设计发展蓝图。费舍最为欣赏的球员是60年代的世界头号选手拉弗尔,他家里有不少关于拉弗尔比赛的电影胶片。于是他每天都让小桑普拉斯观看这些电影,从中领悟击球原理和明星们在场上的风范。全能型选手是他为桑普拉斯制定的目标,为此,他要求桑普拉  相似文献   

17.
张燮林谈心     
在’98全国乒乓球科学论文报告会上,著名乒乓球教练张燮林向同行一连说了“28个心”.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报以热烈的掌声,他却谦虚地说:我这不是论文,也算不上论文,只是个人二十多年当教练的体会.其实,他的报告融世界观、人生观、乒乓球技术战术、科学管理、心理学理论于一体,蕴涵丰富,是一篇“人文”,讲的是做人的真谛.有人说,这是张指导25年执教经验的结晶,也有人说是“浓缩的人生精华”.记者最感兴趣的是他那不以名人自居的平常人的“平常心”.  相似文献   

18.
初次见面我就吃了一惊:这哪里是球场上摸爬滚打了三十几年的排球教练?分明是一位高等学府里的专家教授,再不就是清客名流。然而,他的确是排球教练,而且是一位老资格的排球教练。他,就是昔日“平拉开”战术的创造者,曾几度率领北京男排连夺三项全国大赛冠军,打出北京球队中不为多见的“三连冠”的北京队主教练——王祖洪。说王教练有学者风度一点不假,他本人就是学生  相似文献   

19.
“叶公好龙”的成语,想必小学生都熟知.天天画龙、盼龙,龙“显灵”了,此公却怕了……此说属寓言,但当今社会有没有“叶公好龙”者?新“叶公好龙”的心态和寓意……一切似乎值得玩味.1994年,上海共有800多名教练员报名参加岗位培训——但此举近似“画龙”——岗位培训班如期举办时,仅有7人参加!问其原因,大多数教练回答:“忙,哪有二三个月的时间参加培训”.教练忙是事实.但是只强调忙而从不参加培训,恐怕不能自圆其说了.如果事情到了这一步也就无话可说了——人家不愿意来学习,又不能“强制执行”.令人不解的是,笔者多次参加教练员的座谈会,听到不少教练、训练单位负责人反映:教练员急需培  相似文献   

20.
托尼.纳达尔作为教练最不可思议的一点是,他在拉斐尔·纳达尔年幼的时候,向侄子灌输了日后成为他成功基石的理论“强大且正确的精神”。这与他陪伴拉斐尔从年幼走到今天是分不开的,这是其他指导成年职业选手的教练们所无法模仿的。托尼秉承的信念是,与传授技术相比,“培养选手的学习能力和坚持不懈的勇气才是教练不可或缺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