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日前翻检旧档,发现两封抗战时期国民党大佬写给陶百川的私信。这些信札保存在上海市档案馆馆藏——解放后军管会新闻处接收的旧大东书局档案中。说起大东书局,解放前在“上海滩”是以印制钞票、印花税票和邮票而著名的。它的董事长是赫赫有名的“海上闻人”杜月笙,总经理便是这位陶百川。  相似文献   

2.
“建水钟灵紫陶出,千秋风韵气归真”,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与江苏宜兴陶、钦州坭兴陶、四川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2008年2月,建水紫陶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节”水杯、“一叶禅壶”、“云”杯作为建水紫陶的代表作品称为“滇陶三宝”。  相似文献   

3.
“书山”与“学海”“书山”、“学海”二词源于汉代。扬雄在《法言·学行》中曾说:“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意思是说百川奔流不息,所以能到达大海;而丘陵静止不动,永远也达不到山高。比喻学习勤奋则进益,停止则事不成。后来人们用“学海”来比喻人...  相似文献   

4.
经过漫长的四个多月的等待,台湾检调部门终于完成了“国务机要费案”的侦讯工作。陈水扁夫人和三名亲信终成被告,而陈水扁本人因受“总统豁免权”保护而被免予起诉。虽然陈水扁没有被列在起诉名单中,但在民众心里他早已成为被告。陈水扁的形象早已崩塌,他的去留已经不再重要。人们所关心的,是律师出身而今又坐拥行政资源的陈水扁将如何去打这场官司?而台湾“司法”是否还能继续维持“独立”?无论如何,这场注定旷日持久的官司,将进一步考验台湾。  相似文献   

5.
他被冠以“当代最优秀的华语小说家”之名而介绍进大陆,尽管仅有两本他的“非代表作”在大陆出版,尽管了解他及其作品的人少之又少,台湾作家张大春两次携新书到来,却都能引来众多追随者  相似文献   

6.
颜一 《新闻世界》2008,(2):41-42
国民党今年“总统”候选人马英九的太太周美青,一直行事低调,很少和马英九一起在公开场合露面,极少出现在媒体上,几乎成了台湾政坛上的“隐形官太太”,外界对他们夫妇的感情生活也知之甚少。不过,如今,这个“谜底”已被揭开。马英九在刚刚推出的《“治国”——台湾赢的新策略》一书中,流露出对太太周美青相知相惜的款款深情,透露了他和太太之间不少鲜为人知的“情感秘密”。  相似文献   

7.
柯医生摇身一变,成了台北市长。“我发现到,我是台湾历史上第三个有如此明星式(的政治人物),一是陈水扁,二是马英九,我是第三个。”他这样说。 柯文哲,一个政治素人,几个月时间,即蹿升为台湾人气最高的政治明星,坊间人称“柯神”。11月29日,他击败连战之子连胜文,在台湾最大的直辖市、长期被蓝营把持的台北,高票当选市长。  相似文献   

8.
陈孔立,名台湾问题专家、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2004年他出版了专《观察台湾》。在2005年的新《台湾学导论》一书中,他首创“台湾学”体系,被业界称为台湾问题学术研究上的里程碑。年逾古稀的陈孔立仍然笔耕不辍,坚持每天创作千字以上。  相似文献   

9.
一本“写给大陆同胞的‘家书”.让33岁的台湾青年廖信忠几乎一夜成名。书中记录着台湾30年来诸多“大事件”背景下普通百姓的“小故事”。“我尽量不去评论,很客观地记录。”他说.尽管他成长的30年见证了台湾社会变动最剧烈的时期:尽管他忘不掉上世纪70年代末,台湾社会如同一只“将破不破”的气球般的怪异。  相似文献   

10.
2007年9月19日.在台湾被称为“排毒教父”的林光常走进台湾板桥地方法院.这位昔日常出现在会场或电视上口若悬河灌输“健康饮食”观念的“博士”.此时要向在场各位宣讲的并不是“红薯治癌”“牛奶是牛喝的”“可乐只能用来刷厕所“等林氏饮食观,他是来请求法院解除对其做出的“限制出境”处理,并表明自己不会逃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谋杀”诗人刚刚在散文集里读到一篇回顾美满婚姻的妙文,是台湾名诗人痖弦先生和夫人桥桥合写的。痖弦早年写出气象万千的长诗《深渊》,和许多至今仍脍炙人口的短诗,在台湾新诗史上具有崇高地位。中年以后,痖弦先生搁下了诗笔,成为诗坛一大憾事。其因由,在本文中,他引了巴尔札克的名言:“幸福杀害一切诗人。”并以“被害者”自命。就是说,作为诗人,他是被幸福的婚姻“谋杀”了。虽然他受宠若惊地声言:“没有任何的辞章能与生活甚至生命的本身相抗衡;有时候,‘过’一首诗比‘写’一首诗更美丽!”这般自慰自解,诚然圆通。另一个现成的例子,是“童话诗人”顾城,他在新西兰的激流岛上,曾经很享了阵子“齐人之福”,却困在三角里头出不来,终于精神崩溃,拿斧头杀掉妻子,然后上吊。只是,如果诗人和幸福,永远不能并存,此说若成定理,于诗人于诗,都糟透了。诗人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一个特别的台湾戏剧人。他所做的所有都是为了——“找自己”。他将人生的经历感受通过作品投射给舞台下的观众,并让他们去发现被忽略的自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排毒”     
《新闻天地》2008,(9):53-53
“排毒教父”林光常因诈欺罪被判刑。 2008年8月18日,台湾“排毒教父”林光常被病患指控.不实宣扬只要吃他研发的排毒餐和产品,不用化疗就可以排毒治癌。法官依常业诈欺罪将林光常判刑2年6个月,但病患认为林光常在法庭上一点悔意也没有,2年6个月实在判太轻,因此决定还要再上诉。  相似文献   

14.
台湾报禁,由来已久。然而,由于人为的隔阂,大陆新闻界对此鲜有人知。直到1988年元旦,台湾行政当局正式宣布开放“报禁”,才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对台湾报禁的由来、废除以及其废除后台湾报业的新格局作些评介。一、台湾“报禁”的由来台湾自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割让给日本,经受了日本51年的殖民统治。在日本统治下,台湾报业一直被严格管制,在很长时间内只有3家报纸,后来增加到6家。即《台湾日日新闻》、《兴南新  相似文献   

15.
民进党籍“立委”管碧玲揭发“范兰钦”的当天晚上,台湾著名政论家、《新新闻》周刊总编辑卢伯华收到郭冠英发来的邮件:“管独在攻我,你应也知,看发展吧。”他称管碧玲为“管独”。他写了那么多文章,核心的诉求只有一个:反“台独”。  相似文献   

16.
连续两年,大陆的电视观众都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欣赏了台湾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傅达仁风趣、诙谐的表演。羊年新春,本刊约请作者对回乡过年的傅先生进行了专访。自喻“台湾宋世雄”大凡名人,多不愿意拿自己与另一位活着的同行名人相比。傅先生却不讲这一套,他知道宋世雄是大陆上家喻户晓的体育节目主持人,便率直以“台湾宋世雄”自喻。这番言话,固然有他在台湾电视圈内的很高地位和在岛内的广泛知名度作后盾,却也透出了他开朗、诙谐的个性色彩。现任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体育部副经理兼节目制作人、主持人的傅达仁先生,是个典型的山东大汉。“人高马大”,讲话喜欢直来直去。这或许与他篮球好手的出身有关。在大学读社会系时,他就以擅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我采写的消息《“高山花园”成为台湾农民的创业乐园》一文,不仅获得了第十二届福建新闻奖二等奖,还得到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德章同志的表扬,他在2006年下半年到闽西调研时高兴地说:“我在你们的《闽西日报》看到了台湾农民到永福创业的消息,省政府及时派人调研后确定永福为全省两个‘台湾农民创业园’之一。”这篇报道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我的体会是,作为一名记者,要深入下去,善于在新闻“富矿”中提炼出闪光的“金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当记者的,最怕听到的一句话是:“稿子被枪毙了”,就好比农民辛苦一年无收成,心血白费。我干记者这一行算起来也有七八个年头了,要是用香港、台湾记者的话说,当属资深记者了,稿没少写,被枪毙的却很少。但在这次“黄金海岸”系列采访报道中,却受到了深刻的“打击”,稿件被枪毙的  相似文献   

19.
杨亮功,大陆知道的人可能不很多,在台湾,却相当有名。因为1949年到台后,他曾任“监察院”秘书长,“考试院”副院长、院长,“总统府”资政等职。  相似文献   

20.
在大陆当了十几年记者,参加过数不清的新闻发布会(台湾称“记者会”),记者会的“套路”我应该很熟了。但在台湾参加的第一场记者会,我还是被“震”了--虽然我事先对台湾记者会与大陆的不同有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