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 ,高等学校仍然把课堂讲授作为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教学方法。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一直是高校教学法研究的主要内容。我校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举办了一次教学法研究 (教师说课 )大奖赛。通过开展这次活动 ,发现了一批年轻的优秀教师 ,他们在课堂教学和教学法研究中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开拓、勇于创新 ,精心做好课前准备 ,注意更新教学内容 ,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效果较好。一、精心做好…  相似文献   

2.
我们县在生物学教学研究活动中,前几年着重进行教材的研究,为此,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对全县生物教师进行了普遍的轮训。在这个基础上,目前活动的重点转移到对教法的学习和研究上。这祥能使广大生物教师既掌握教材,又掌握教学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下面谈谈我们是如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生物学教学法的学习和研究的。 1.划片设点进行巡回辅导和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3.
中学英语教师应具备教师的一般素质和本身的一些特有素质。具备教师在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一般素质;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良好的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以及好的母语修养;具有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和哲学的理论修养;充分认识研究和运用英语教学法的重要性,对英语教学法有浓厚兴趣;掌握英语教学法的基本理论;掌握语音、语法、词汇、课文、“四会”和课堂教学的方法;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具有进行艺术性教学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4.
吴燕 《成才之路》2011,(15):67-67
一、引言 "学会"和"教会"仅一字之差,可真正做起来两者之间却有非常大的不同。"教会"要求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而"学会"则要求教师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怎么知道”上,把如何解决问题作为教学研究的课题,在教学设计中刻意安排许多探索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即使探索过程中明知会失败也让学生经历失败,在失败中找原因,改进原来的方法,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顾云辉 《生活教育》2012,(24):79-80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是教学研究的目标。以“能仁”研修文化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立交桥——学习,让教师引来源头活水;课堂,让教师获得成长养分;研究,让教师充满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6.
张力民 《文教资料》2008,(9):160-162
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这是高于本能的经验层次的研究领域的活动,是教育国际化发展对教师新要求的又一个基本内容,但技校教师由于习惯惰性、本领恐慌和目标不明等原因,参与教研活动的内驱力缺乏.本文拟从唤醒教师危机意识、激活教师自我实现价值、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三方面着手,提出如何激发技校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内驱力,从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研究课 ,是让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课。研究课活动是教研组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很有好处。教师参加研究课活动 ,应该积极进行教学研究 ,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是当前的研究课活动 ,存在着主讲教师“演戏” ,参与教师“看戏”的倾向。研究课活动几乎成了主讲教师一个人的事 ,有时只有主讲教师认真进行教学研究 ,参与教师往往不大热心 ,喜欢听课、看课 ,不喜欢动脑、动口 ,尤其不喜欢动手。研究课活动不够扎实 ,研究课活动管理也不够严格。这个问题的存在 ,影响了研究课活动的效益 ,导致了研究课活动长期在较低…  相似文献   

8.
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处理不好教学与教学研究的关系。有的教师认为,搞教学研究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因而不愿在教学研究上耽误时间、花费精力;还有的教师为了做好教学研究,而不愿承担教学任务,甚至想彻底放弃教学。这两种情况都说明,要做好教学研究,摆正教学与教学研究的关系非常重要。教学与教学研究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笔者以为,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学研究的基础、前提、源泉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个教师在教学第一线时,教学任务很重,但教研成果却层出不穷,教研论文一篇接着一篇。可是,后来这个教师离开了教学第…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民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时常感觉到:对于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如何进行适当地批评,是教师,特别是一名年轻教师不太容易把握的事情。同样是批评,有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而有些语言则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跟老师顶嘴,激化矛盾,或者是阳奉阴违,没有达到批评的目的。那么如何让老师的批评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呢?在这里,我就自己一些体会,来发表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孙磊 《教师》2011,(28):74-74
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是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专家型""学者型"转变的主要途径。但现实中多数教师处于应付状态,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守旧心理作怪;二是不懂如何做教学研究。笔眷认为教学研究只要得法就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是当前课程改革进程中,教师业务水平持续提高、研究和解决问题意识不断增强的结果,其参与人数呈逐年增加之势。但许多初次参与教学研究的教师,对教学研究应该做哪些工作还缺乏了解。因此,中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前,应选择恰当的研究方式和方法,做充分的准备,这样就会避  相似文献   

12.
这里不是要记述游山玩水之心得,而是想说说教学研究中的"脑筋转弯"。过去看有些教育硕士作研究,纠结在个别难题的教学上,为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而煞费心机。但如果仔细看过这种题,就会发现教师费那么大的功夫,处心积虑,其实或是题目的本身有问题,或是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做这种题。  相似文献   

13.
刁雪梅 《江苏教育》2010,(10):57-57
听课,是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很多教师对于怎么听、听课后的资源如何利用缺乏研究意识,降低了听课应有的效能。那么,如何提高听课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4.
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可是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不知如何下笔,表达的内容空洞;教师进行指导之后,不少学生被老师所指导的模式限制,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缺乏童心童趣。作文成了许多学生最头疼的作业。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为了让学生快乐起步,我们不妨尝试活动作文。一、锁定研究的视角——微型活动运动会、"红领巾跳蚤市场"、"六一"庆祝活动、消防疏散演习等大型活动,孩子们每年只经历有限的几次,不能成为常态性的活动。我们可以把研究视角锁定在班级等更小的活动范围,缩短活动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微型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体验活动的乐趣。于是,我的研究课题"三年级微型活动作文教学研究"就此诞生了。  相似文献   

15.
批评语是教师通过语言对学生的不良性格和行为进行否定评价,使学生省悟悔过、提高认识的一种言语形式.教师合适的批评能让学生乐意接受,积极改正;反之,会让学生自暴自弃,既达不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又会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伤害,因此教师批评语应讲求艺术性.根据中学教育心得,侧重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来谈教师批评语的艺术,以期对提高教师批评语的艺术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提高实效     
陶涛 《阳光搜索》2014,(3):88-89
谈到当前的教研活动,似乎每一位老师都能提出很多问题:研究活动模式单一、研究问题缺乏新意、研究内容缺乏实效、研究缺乏长效机制……很显然,不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研究,不能达到教学研究的效果。可是,如何让我们的教研活动更有效呢?我觉得要把握三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17.
简讯     
继北京、吉林、湖南之后,上海市生物学教学研究会于十一月十二日在本市正式宣告成立。研究会将在复旦、师大、师院、教育学院生物学教学法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广大中学生物学教师积极开展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研究活动,力求为提高中学生物学教学质量作出贡献! 荣任该会名誉理事长的复旦大学副校长、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和上海教育学会副理事会、上海师院副院长陈育辛都亲自到会热忱祝贺研究会成立,并作了鼓  相似文献   

18.
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师生均毋庸置疑,但目前阅读教学的现状令人倍感忧虑。现状一: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研究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一直以来,在中学外语教学中,往往忽视教学法研究。中学英语教师往往对语法都有一定的研究,但对阅读方面的研究却认识比较单薄。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提高阅读能力关键在于阅读量。有些外语教师则觉得完成进度比什么都要紧,根本没有功夫研究什么教学法。  相似文献   

19.
校本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项重要活动。如何让教师在自我反思、交流合作中提高执教水平;在学习实践、专家引领中加速专业化发展,是我校在实际工作中始终思考与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对校本教研的认识,我校在实际工作中注重从三方面入手,努力创建灵活多样、开放、务实的研究模式。一、建立充满活力的校本教研制度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为了使教研工作步入学校的常规管理,在工作中,我们本着“重心下移,整合资源,整体联动”的指导思想,实施人文化管理,赋予教研制…  相似文献   

20.
<正>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可是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不知如何下笔,表达的内容空洞;教师进行指导之后,不少学生被老师所指导的模式限制,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缺乏童心童趣。作文成了许多学生最头疼的作业。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为了让学生快乐起步,我们不妨尝试活动作文。一、锁定研究的视角——微型活动运动会、"红领巾跳蚤市场"、"六一"庆祝活动、消防疏散演习等大型活动,孩子们每年只经历有限的几次,不能成为常态性的活动。我们可以把研究视角锁定在班级等更小的活动范围,缩短活动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微型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体验活动的乐趣。于是,我的研究课题"三年级微型活动作文教学研究"就此诞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