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府的窗     
<正>"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这是月光婆娑的"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承载思念的"窗","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这是春日清新的"窗"。诗词里的窗,好似房屋的眼睛,透过那些雕花镂空的装饰,折射出主人的气质与风度,一扇窗,一段冷暖人生,一个婆娑世界。  相似文献   

2.
对《花间集》中的"窗"意象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花间集》中的"窗",从空间上来说可分为窗内与窗外。就时间而言,《花间集》中的"窗"又有白天黑夜之分。通过窗户看到的景物,会因为人们心情的多变,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清人李渔《闲情偶寄》中写同林建筑时说:“开窗莫妙于借景。”盛赞窗户是“物小而蕴大”。就物理空间而言,窗可南小及大,南近及远,与人的视野和心胸的开放相契合;从心理空间而言,“窗”的清光与疏影造成柔和朦胧的美感,适合于吟咏。所以历代文人墨客对窗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4.
周来春 《班主任》2007,(8):35-35
我班教室后门有个窗户,被学生称为"窥视窗",因为学生上课的时候我经常透过它看学生的情况。有一次自习课,我透过窥视窗看到刘然伸着头与赵志伟  相似文献   

5.
正"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精彩的内心世界。"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一篇文章的精神内核,它牵系文脉,关涉文理,囊括文思,蕴含文旨,是引领我们走进文章的使者,是我们欣赏文章的窗口。遗憾的是,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题目都还是一个"躲在深闺人未识"的佳人,潜藏于黑暗和泥土中未被发掘的宝藏。如果我们能够巧借题目,充分挖掘题目的审题构思、立意行文功能并  相似文献   

6.
上期,读者朋友和我们一起领略了无锡市红领巾"双百"工程中的"一百"--百个"红领巾小事业"。无锡市的辅导员们"以事业心做小事业、用播种机种小事业、借新课改推小事业、凭小创业扬小事业",带领广大少先队员将"红领巾小事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这期,我们将透视无锡红领巾"双百"工程中的另"一百"--创建百扇"名人窗",看看"名人窗"内的世界有多精彩!  相似文献   

7.
一"眼睛是人类灵魂的窗户。"透过窗,我们可以看到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喜、怒、哀、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总是习惯在窗的外面装上牢牢的防护网。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请以"窗"为话题写一篇  相似文献   

8.
紧闭的窗     
都说"上帝若关上你的门,必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连窗户都是紧闭的。坐在桌前,对着厚厚的一叠复习资料,我发出无奈的叹息。茫茫题海快要将我淹没,铺天盖地的试卷让我疲惫不堪。我多需要充足新鲜的空气,让我的  相似文献   

9.
水星历险记     
<正>一天,风和日丽,唐小奇和唐小米两兄妹突发奇想,想到太空上找水星家族。说干就干,兄妹俩经过几天策划,终于付诸行动了。唐小米和唐小奇两兄妹到国家太空旅游研究所去借飞船,一开始所长怎么也不肯,但是经不起他们的死缠烂打,最后只好同意了。"轰隆隆",飞船起飞了。唐小奇和唐小米兴致勃勃地边交谈边观赏外面美丽的风景,突然看见窗户外有一群飞碟向他们靠近。不好!快躲!说时迟那时快,一颗子弹射到了飞船边,紧接着一颗又一颗如雨点般往下落。唐小奇当机立断把重机枪架在窗  相似文献   

10.
<正>施蛰存先生曾经有过一个十分生动的比喻,说他一生开了四扇窗户,东窗是文学创作,南窗是古典文学研究,西窗是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北窗则是碑版整理。在长达七十余年的文字生涯中,施先生"东南西北"全方位  相似文献   

11.
<正>初中语文课堂存在着"唯分是命"的尴尬。研读《新课标》,咀嚼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采用多种办法"寻找窗户外的语文课堂",让师生"寻找窗户外的语文课堂"成为一种自觉行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强调手脑并用,强调劳力劳心结合,强调学校与社会融合、书本与生活衔接。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中,"窗户"指窗。而在古诗文中,"窗"、"户"分属两个不同的单音节词,各自表示不同的含义。"窗"字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象形字,从穴,囱音。"囱在墙曰牖,在屋曰囱。"用今天的话说,"窗"是"囱"的本字,在墙上的叫牖,在屋顶上的叫囱或天窗。后来,烟囱与天窗分了家,天  相似文献   

13.
由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写的短篇小说<窗>被选入苏教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的第四单元"小说之林".小说描写了两个病情都很严重的病人住在某家医院的同一个病房,其中靠近窗户的那个病人利用每天特许的两小时仰坐的机会,把窗外看到的一切栩栩如生地讲给不靠窗的病人听,不靠窗的病人在享受同伴描述的同时也逐渐萌生了一个想法:得到这个靠近窗户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现实生活中.窗户本是极为平常的东西,但是当它走入文学作品,便会产生新的意义。在《红偻梦》中.“窗”不仅入景、入画、入诗,而且窗户成了“窗内人”与“窗外人”之间通与塞、连与隔、开与闭、明与暗、藏与露、内与外、尊与卑、上与下、长与幼、欲与惧、情与理……的矛盾具现体。具体而言,以上隔窗矛盾主要是通过《红楼梦》情节中的三次隔窗通话、两次隔窗斥骂和四次隔窗偷听表现出来。窗户是矛盾的具现.同时窗户又促进了矛盾的发展,并使窗内外不同的矛盾各具特色。最后通过比较“门”与“窗”的不同,突出“窗”才是文学作品中表现矛盾的极好意象。  相似文献   

15.
<正>一、缘起"微时代"悄然来临,倍受欢迎。这个世界"微"风一片:微博、微电影、微随笔、微日记、微课……写作能力是语文的核心能力,针对作文教学处于的"高耗低效"的无奈状态,我们开展了"微活动"情境化作文教学的"草根"系列研究。我们期冀,借这股"微风",打开一扇小小的窗户,在不知不觉之中叩开儿童表达的天赋之门。二、"微活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历史书写在叙事记言、文本结撰、语言功效上,如同诗歌(文学)创作,故而史笔实是诗笔,史家之心通于诗心文心,钱锺书称之为"史蕴诗心"。此说为正确解读历史文本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前瞻性。课例《曹刿论战》试以"史蕴诗心"说为教学主题,探讨由此"打开历史文本的文学之窗"的具体做法与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7.
遇到一扇窗     
正一我有个怪癖,遇到一扇好看的窗,就会停下来看半天,不知是看窗还是看自己。是木制的窗,破旧的,老式的,爬着藤蔓,也结着蛛网。窗下有一片摇曳的狗尾巴草,还有金色沉落的夕阳。当然,不远处少不得还有几排木槿竹篱笆。二窗最早的功能是透光,后来极尽雕琢之能事,各种形状,各种花纹,就算在外围墙上也做成假漏窗模样,仿佛就是要告诉你,我有一颗七窍玲珑的心。贝聿铭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  相似文献   

18.
常用词“牖、窗”的历时更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考察了“牖、窗”的历时更替情况,认为:牖窗是表“窗户”义的一对同义词,“牖”是先秦至西汉时期的通用语。到了东汉三国,牖窗在口语上呈现出同义竞争的局面。从西晋开始,窗在口语上逐渐取代牖,成为当时的通用语,至今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心灵之窗     
小时候,守望着窗口,盼望着父母早点从田里归来;慢慢地长大了,常常透过窗户看看远方起伏的山峦。小小的一扇窗一切尽收眼底,特别是到了夏天,窗户便戍了希望和收获的缩影。而如今,在我心灵之窗却超出了它本身所赋予的内涵,我更喜欢打开那扇窗户。其实心灵之窗永远是开着的,我们缺少的仅仅是“捕捉”和“善待”。  相似文献   

20.
遇到一扇窗     
西窗 《快乐阅读》2014,(10):58-58
<正>一我有个怪癖,遇到一扇好看的窗,就会停下来看半天,不知是看窗还是看自己。是木制的窗,破旧的,老式的,爬着藤蔓,也结着蛛网。窗下有一片摇曳的狗尾巴草,还有金色沉落的夕阳。当然,不远处少不得还有几排木槿竹篱笆。二窗最早的功能是透光,后来极尽雕琢之能事,各种形状,各种花纹,就算在外围墙上也做成假漏窗模样,仿佛就是要告诉你,我有一颗七窍玲珑的心。贝聿铭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