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荣华 《师道》2014,(11):35-36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自己精心设计的一堂课往往在实践过程中会被学生提出意料之外的想法、做法,甚至是教师本人的失误而打断“完美”的教学节奏和进程。面对课堂出现的种种“错误”,我们是采取责罚纠正以儆效尤、回避问题继续授课,还是将“课堂错误”转化为课程资源去启发和引导学生成为我们教学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谁     
课堂为谁而设甲教师为谁而教?答案似乎显而易见:为了学生。 然而,当我们用这样的观点去审视课堂教学时,时常会发现,课堂展示出教师良好的教学素质,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按常理而论,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应该学有所获,学有发展。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结果呢?说到底,还是“为了谁”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在听课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课堂气氛沉默而压抑,在课堂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而有的课堂呢,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在课堂上大家各抒己见,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课堂出现了如此大的差距呢?是学生的基础不同、还是教师对文本的把握不够准确、深入?仔细研究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了:造成学生课堂表现沉闷、不能畅所欲言的根源就在于教师备课时精心准备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胡越 《现代教学》2011,(1):110-110
如何处理好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作用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据此,我们可以初步探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以学定教”,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形成高中英语“学在教前,以学定教”的方法和策略。因此,我们在理论上要明确:首先,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什么、怎样学?其次,是教师教会的,还是学生自己学会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教师总是习惯性地把教学遇到的问题推到学生身上,抱怨学生学习不认真、贪玩、不听话等等。为什么我们不从自身找原因呢?难道说自己的教学就非常完美吗?学生对教师.对学科知识是喜欢还是厌恶呢?归根结底,教学要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学习.产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先人为主”的意识是教学顺利开展.学生深入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国君 《成才之路》2009,(29):61-62
【课堂点击】教师挂出漂亮的展板,完成作业的孩子将作业自由贴在展板上。教师开始点评:“你最喜欢哪幅作业?为什么?”有没有谁愿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请大家把笔放下来,抬起头,一起看看同学们的作品。”大部分学生还是低着头,忙于完成自己的作业。这就是我们在众多的美术评比课或者是观摩课上的镜头。我们可以回想起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上得如此虎头蛇尾。许多教师重在教学的导入、讲授.而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就草草了事。甚至学生在作业评价环节不懂得如何参与,大部分学生都会继续创作自己的作品。这让我想起。为什么在大谈重美术作业评价的教育时代,课堂的评价照样如此糟糕?  相似文献   

7.
徐可 《教育文汇》2008,(5):37-37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抱怨学生不喜欢阅读课文。课堂上,我们全心地去阅读,吃力地去讲解,但一到学生自由阅读时,就“金口难开”了。症结在哪里?是课文不吸引人,还是我们引导阅读的方法不当?我看问题还是出在后者。我觉得,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利用一些方法,就有可能改变阅读训练费力不讨好的疲软状态,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8.
王荣生老师在评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时,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的口头应答和反应,是以回答老师所组织或诱导的问题为主呢,还是努力在拿一种‘有道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其根本问题也是他在文中提到的“学生学的到底是语文课程里的‘语文’,还是语文教师的‘语文’”。[1]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到底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吗?我们可以从教学预设这一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学过程中不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教学开展都涉及教师的教学预设,学生学的必定是语文教师的“语文”。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提出的评价理念是:“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堂是每个教师再熟悉不过的地方。正因为熟悉就容易对某些教学现象熟视无睹,就缺乏对课堂的用心体察。许多教师经常听课,但却获益不大,原因就在于此。如果我们能够理性的分析课堂教学的内涵,采用“拿来主义”,就会使我们在分析和处理自己课堂问题时游刃有余,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怎样听课呢?也就是我们应该怎样关注别人的课堂呢,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尚建民  吕库 《河北教育》2005,(24):38-38
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课堂气氛往往是非常活跃。当学生议论纷纷,“七嘴八舌”与教师的预定目标背道而驰时,教师是“放”,还是“收”,是我们目前阅读教学中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课堂学习富有生命活力,我们常常要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转变教学方式,使生成成为课堂主流?生成需要怎样的课堂生态环境?课上,学生有了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行?教学实践告诉我,尊重学生的发现,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相似文献   

12.
课堂上,一张小嘴嗫嚅着说不出来:黑板前.一道题目做了一半却怎么也进行不下去……这些情况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是急躁地打断.还是给他们一点儿思考的时间?有些教师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急于听到学生“正确”的回答,过早地把现成的知识和盘托出.迫不及待地将知识往学生的头脑中填塞……这样.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又得到什么了呢?为什么不给学生多一点儿动脑思考的时间呢?  相似文献   

13.
作为在教学第一线上的教师,无论是上课还是听课,总会发现学生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使课堂变得无比精彩,但同时也会带来突发的无奈和尴尬。"老师,我觉得这样更好""老师,为什么我这种方法不可以?"课堂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教师设定的思路走。此时,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灵活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道思考题。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生成教学资源,教师应该还学生学习主人之地位,注重为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用动态生成的理念、开放的课堂教学,适时进行引领,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抓住课堂中的“闪光点”,让教学更有效地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4.
如东县最近提出了“真学”课堂,真学课堂的说法对于高中语文有点牵强,因为语文即生活。纵观近年的课堂模式的改变,无论是高效课堂,还是真学课堂。无论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学生的表现来说,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何为“真学”?教师怎样真的教,学生怎样真的学,如果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去教,学生为了考试去学,这种真学课堂到最后还是假的真学,因为它并没有改变我们的教学目的,学生还是被限制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培养出的学生还只是考试的能手。缺乏生活的语文课堂,其实都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5.
1.教师"讲"与学生"学"的关系。
  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现象是:教师精心备课,上课精心施教,课下认真批改作业,辅导学生,问题是在整个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关心的侧重点是自己上课讲了多少?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了没有?还是能将教学的备课重点放在学生在课堂"学"了多少?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有没有真正的进步,思维能力有没有得到发展?基于这两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世界然不一样的,前一种教师会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我认真上课了,我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后一种教师会不停地思考:我这种教学设计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的课堂上学生是不是发自内心的会了。  相似文献   

16.
上语文课,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爱你真是不容易”。作为语文教师是不是也该“反躬自省”:是教育观念陈旧,还是自己的责任感不强?是教学方法不当,还是自己的课堂缺乏情趣、缺乏滋味?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3年第12期刊发了水菊芳、黄安成老师的《我们不是课堂神话的缔造者——将课堂交给学生之我见》的文章(以下简称文献)。该文对“将课堂交给学生”的观点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将课堂交给学生“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神话”。并引用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及找不到“将课堂交给学生”的文字为由,充分肯定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讲授法;文章还对文献,关于“让学生提出问题”等观点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8.
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体现“生活化”的理念?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质量”,满足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生活化的教学例子从哪里来?我们教师要练就蜜蜂的本领,为了采到蜜,要到处出击,寻找花朵。生活化的教学例子可以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真实事例,也可以是发生在社会上的案例。可以是时...  相似文献   

19.
黄锋 《内蒙古教育》2013,(12):53-54
理答对许多一线老师来说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词,华东师大崔允i郭教授曾这样说:“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常用的课堂模式,教师如何有效调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的思维困惑,从而让思维更具深度和广度?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对理答策略的认识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张秀娟 《辅导员》2011,(6):76-77
为了让课堂更具有活力我们常常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课上,学生有了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教学实践告诉我,课堂不仅是教师的课堂,更是学生的课堂,课堂是预设的,但更是生成的,优秀教师不会固执己见,墨守教学常规,在他们眼里,每一个课堂都是动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