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国把原地正面掷实心球作为高考项目的只有4个省市,其中广东省是从2010年开始,占我国总体的12.12%。由于这个项目没有得到普及,运动技术尚不成熟。调查发现,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中,有很多新生都是因为腰部受损伤而不能参加一些田径运动项目的学习,如背越式跳高、标枪和铅球等项目。因此,为了避免或减少学生身体损伤,探究合理和科学的原地立定掷实心球技术动作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研究。1原地掷实心球的3种动作姿势特点简介1.1第1种是"弓步站立"动作姿势弓步站立动作又分为左弓步  相似文献   

2.
<正>一、体育学习方式应用例析(一)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内容:原地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水平四)教学目标:1.学生乐意参加实心球的各种练习,主动探究投掷实心球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并了解影响实心球远度的两个因素;2.通过各种投掷练习促进学生上、下肢力量的提高;3.培养学生勇于探  相似文献   

3.
<正>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项目是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体育中考中常见的素质考试项目。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在掷实心球时,最后用力阶段时有"后  相似文献   

4.
正前掷实心球是一项以力量为基础,动作速度和协调性要求很高的投掷项目。目前实心球是体质健康标准内容和中、高考必测的一项指标。大家对实心球技术和训练方法探讨很多,老师们在训练实心球理论和发力方面也有研究。都知道身体做成"满弓形",用力顺序是:蹬地、展胸、收腹、鞭打、扣指等等。但为什么有力用不上?有劲掷不远?笔者也有这方面的困惑,仔细研究,通过近几年体育专业训练和教学实践,方知忽视了细节,这细节就是平常习惯动作,时间长了就是难题,直接影响前掷实心球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新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实心球取代铅球成了中考体育项目,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也更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使学生能够全面协调的发展,在练习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通过教学实践也发现:前抛实心球的技术动作要求很高,不像铅球那样有力气就能掷得远,动作不对时有力也掷不远。但教科书上没有详细介绍前抛实心球的技术分析,也曾看过好多老师对技术的讲评,可针对投掷技术细节的讲评太少,都是教法多。本人把通过多年的实践,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实心球前抛技术与大家共勉,请老师指教。  相似文献   

6.
<正>一、强化学生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学生学会一个技术动作,总是始于模仿教师的动作,停留在看起来"像那么一回事"的动作表象层次上,距离"神似"尚远。因此,由"看起来像"过渡到协调、完整的动作,还需要有后期大量的动作矫正。这除了教师的示范、讲解外,合理而具有针对性的微课就能起到较好的辅导作用。本文以学练《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为例。案例:教学之初,笔者先让学生熟悉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技术全部动作,再分析学生动作不规范的地方及原因,如,持球手型错误、时机把握不准、出手角度不当等。  相似文献   

7.
<正>在进行原地双手正面掷实心球教学时,会有不少学生出现"两次用力"的错误现象。所谓"两次用力"现象就是在投掷的过程中技术动作有短暂停顿,用力不连贯,不能把全部的力量集中传递到实心球上,  相似文献   

8.
巧用“打分法”提高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掷实心球是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实现现行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目标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的锻炼价值和用性。但是投掷项目教学单调枯燥,缺乏趣味性、竞争性和对抗性,技术动作看似简单易学,却不容易掌握。学生对此项内容学习往往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活动  相似文献   

9.
实心球教学中全身协调用力的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实心球投掷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部分学生虽然身体素质和身材都不差,但却不能取得较理想的成绩,这是由于他们在"掷球"时存在错误动作所致。常见的错误动作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学校体育》2009年第3期刊登《橡皮筋、气球在原地双手正面前抛实心球教学中的应用》(简称《抛》)一文,认真看该文后发现作者没有详细介绍其动作要领,但是在练习中则是"投"练习。可以看出文中的"抛"并非一种练习方法,而是对这个项目的命名表述。在互联网上输入相关的关键词也发现把实心球定义为"抛"。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则是"掷"实心球。  相似文献   

11.
初中一年级女生,刚从小学升上中学,个子小,力量差,加上小学是单手掷垒球,中学要双手掷实心球,器械变重,动作形式变更,掷实心球的达标率很不理想。一九八三年,我们为提高原地掷实心球的达标率,专门在初一级四个班女同学中,做了对照试验。其中两个班按体育课教学计划内容上课,另外两个班在计划内容基础上,加重原地掷实心球的技术辅导和专项素质训练。经过一年的试验,收到较好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强原地掷实心球技术辅导,针对学生掷实心球持球方法不正确,不懂得扣腕和掷球时单靠上臂力量的毛病,我们采用下  相似文献   

12.
一、实心球出手无力,或未完成掷球动作,实心球就离手产生原因:1.两手没有用力握球,只是用手指轻托住实心球,造成手指与实心球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掷球时作用到实心球上的力量随之减少;2.掷球时,不是向前上方挥臂,而是肘关节先向前下降再掷球,造成手指无法控制实心球的方向,力量也  相似文献   

13.
抓好“四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中的一些常规教学内容 ,尽管动作技术看似十分简单 ,但实际上身体内在的协调用力是该动作技术的关键所在。只有对该动作技术的用力顺序、用力程度、用力方向、用力时间有明确的感知 ,才能正确掌握技术动作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下面 ,以实心球教学为例 ,来说明抓好技术动作关键 ,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一、掷实心球动作的技术关键掷实心球动作技术中的技术关键是 :两腿蹬伸动作、腰部急振动作与探臂动作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和手臂挥臂至头前上方时手指有明显的向前上方拨球的动作。这是掷实心球动作技术的关键所在 ,前者解决了掷实心球…  相似文献   

14.
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技术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技术动作要求很高,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动作的技术特点并采用有效的练习方法。一、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技术(一)握球、持球双手五指自然分开,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将球夹持,两大  相似文献   

15.
<正>一、技术学习要循序渐进由于掷实心球技术很难掌握,学生们往往感觉有劲使不出,或者用了很大的力气,投掷的距离很近,这些都是因为对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掌握不扎实造成的。因此,在教授技术动作时切忌盲目练习,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1.学习动作时要由简到繁,从上到下逐步掌握动作要领。先带领学生学习压腕、拨指的动作(双手胸前持球做压腕、拨指练习),再过渡到快速挥臂鞭打练习(双手头上持球做前掷练习,要求挥臂快速有力,压腕拨指,出手角度在35°~42°,见图1),  相似文献   

16.
近日拜读了<体育教学>杂志2005年第4期姜林老师的<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学探析>一文,文中对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脚的位置、引球(举球)以及发力过程中头的姿势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分析和学练的指导,对本人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收获很大.但对文中提到的"影响实心球投掷效果主要取决于引球(举球)"这一观点,不敢苟同.现就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心得,试对"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17.
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是一项考察学生身体协调性及爆发力的测试项目,本文通过分析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并借助不同器材设计相应肌肉群的力量训练方法,通过身体的协调性及肌肉力量的提高来有效提升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成绩。  相似文献   

18.
吴平 《体育师友》2009,(2):17-18
实心球是力量与技术、技巧相结合的典型运动,也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身体素质考核项目,对掷实心球动作技术教法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提高掷实心球动作技术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一、改变质地,提高安全系数案例:1节水平二(四年级)的实心球课中,一位教师利用废旧报纸包裹住2个沙包,再用透明胶带缠紧,制作成简易"实心球"用来进行双手前抛实心球的教学,有效地降低了硬质实心球可能带来的危险,学生参与热情也得到了提高。剖析:一些教材,由于器材质硬物重,如铅球、标枪和实心球等,对于低年级学生或者初学者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发生伤害事故。为此,体育教师可以学习本案例中的做法,根据危险器材的特点和动作技术要领,巧妙地自制较为"安全"的器材,既能降低危险系数,又能提高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自制器材或选用替代器材  相似文献   

20.
<正>前掷实心球能有效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协调性,是落实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运动能力”的载体。在前掷实心球过程中,最后的挥臂鞭打用力是投掷动作的关键一环,此环节中易出现“没有鞭打动作”“用力鞭打意识不强”“鞭打用力不够”等问题;教学中如果只用“远度分值”判断强化“最后鞭打用力动作”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