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导引语】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文亦然。元朝人乔梦符有"豹尾"之说,结尾要像"豹尾",结实、有力。明朝人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清人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人执卷留恋,若难遽别。"这些都道出了结尾的特殊作用。精彩的结尾,能为文章增光添彩,从而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下面从中考满分作文中归纳出几种扮靓文章结尾的几种方法,供同学们借鉴。1.结尾扣题、画龙点睛式2018年成都市一考生写的《答案》的结  相似文献   

2.
<正>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文亦然。元朝人乔梦符有"豹尾"之说,结尾要像"豹尾",结实、有力。明朝人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清人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人执卷留恋,若难遽别。"这些都道出了结尾的特殊作用。精彩的结尾,能为文章增光添彩,从而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文亦然。元朝人乔梦符有"豹尾"之说,结尾要像"豹尾",结实、有力。明朝人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清人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人执卷留恋,若难遽别。"这些都道出了结尾的特殊作用。精彩的结尾,能为文章增光添彩,从而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下面从中考满分作文中归纳出几种扮靓文章结尾的方法,供同学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如同要演好一出戏。而结束语则作为戏的压轴部分,虽然才短短几分钟,却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清代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恋,若难遽别”,强调编戏、写文章结尾要清亮美约,余音绕梁。其实讲课亦然。  相似文献   

5.
邢稳 《中学生博览》2022,(32):54-56
<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所谓“媚语”就是富有文采,意蕴深刻的语言。“媚语”能让文章锦上添花,让读者回味无穷。文章结尾与开头同样重要,好的结尾称为“豹尾”。因此,我们要学习掌握各种结尾技巧,打造出精品作文的“豹尾”,使文章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考试》2007,(9)
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首尾艺术。清代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恋,苦难遽别",强调编戏、写文章结尾要清亮美约,余音绕梁,其实讲课亦然。那么,怎样才能使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结尾显得"清亮美约",收到"余音绕梁"的效果呢?笔  相似文献   

7.
<正>【导语】明朝人谢榛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元朝人乔梦符有"凤头"之说,所谓开头要像"凤头":有姿有彩,漂亮、俊秀。这两个比喻形象地道出了开头的特殊作用。谢榛还说过:"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清人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人执卷留恋,若难遽别。"这些都道出了结尾  相似文献   

8.
薛锁英 《文教资料》2009,(18):256-257
古人对结尾的要求是:豪壮如"截奔马",余韵如"撞钟",有力如"豹尾",就是说,文章的结尾要收束有力,余韵无穷,含蓄隽永.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读者"执卷流连,若难遽别".其实,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结尾无不匠心独运,渗透着作者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9.
清代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恋,若难遽别”,以此强调编戏、写文章结尾要清亮美约,余音绕梁。其实讲课亦然。结束语作为一堂完整的语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所用时间不多,有时甚至只有几句话,却关系着整堂课的成功完美与否。结束语设计得精妙,能产生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课毕思不断、言尽意不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一篇之妙,在乎落句。"清人李渔甚至在《闲情偶寄》中说道:"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用"媚语"打造的靓丽结尾,肯定精彩无限,令人拍案叫绝。可见,作文结尾是一道美丽的语言风景线。那么,如何让作文结尾成为一道美丽的语言风景线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如同演好一场戏,而结束语作为戏的压轴部分,虽然才短短几分钟,却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清代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恋,若难遽别"①,强调编戏、写文章结尾要清亮美约,余音绕梁,其实讲课亦然.结束语作为一堂完整语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所用时间不多,有时甚至只有几句话,却关系着整堂课的完美与否.结束语设计得精妙能产生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课毕思不断、言尽意不绝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徐国英 《教师》2014,(32):35-35
元代文人乔梦符称短小精悍、刚劲有力的结尾为"豹尾",清人李渔更是在其《闲情偶寄》中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可见漂亮的结尾对于一篇文章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对于考场作文来说,更是如此。考试阅卷任务繁重、过程枯燥,每篇文章的阅读时间有限,阅卷老师浏览的速度很快。这就要求文章要有足以抓人眼球的地方。我们若能在结尾处多花些力气,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古人论文推崇“凤头、猪肚、豹尾”,明人谢榛论诗有“结句当如撞钟”之说,清代戏曲理论大师李渔则认为: “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此一法也。”“豹尾”、“撞钟”、“终篇……媚语”云云,表述不一,但都强调写文章应精心构思结尾,以取得“临去秋波那一转”的艺术效果。因此写好作文,结尾的设计尤为重要,孔雀之美主要在其色彩斑斓的尾屏。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如同演好一场戏,而结束语作为戏的压轴部分,虽然才短短几分钟,却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清代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恋,若难遽别"1,强调编戏、写文章结尾要清亮美约,余音绕梁,其实讲课亦然。结束语作为一堂完整语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所用时间不多,有时甚至只有几句话,却关系着整堂课的完美与否。结束语设计得精妙能产生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课毕思不断、言尽意不绝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沈悦 《求学》2023,(6):68-70
<正>清代李渔曾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连,若难遽别。”因此,大凡优秀的作品,其结尾都有与众不同或者新颖别致的地方。高考考场作文若想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从而获得高分,也必须注重结尾。那么,该如何写好高考考场作文的结尾呢?笔者认为,以下“五式”可以作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开头和结尾是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他们在这方面也多有论述。明人谢榛在他的《四溟诗话》中指出:“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此一法也。”可见章的开头结尾之重要。  相似文献   

17.
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有“大收煞”一节,里面谈到:“场中作文,有倒骗主司入彀之法: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此一法也。”这里的“主司”就是旧时代负责阅卷的官吏,所谓“场中作文”即在科举场中作八股文应试。虽然“倒骗主司入彀”(入圈套),未免有些轻视了阅卷者,但他提到的开头要使阅卷者“一见而惊”,使之不敢弃去,结尾要使“执卷留连,若难遽别”两点,对我们参加高考、写作文的同学来说很有点启发价值。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  相似文献   

18.
正清·李渔言:"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恋,苦难遽别。"戏曲界说:"从他们出场及下台的情形来看,就可看他们是不是好演员!"同理,一堂完美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应有好的开头,还要有圆满的结束。犹如编写戏文,余音缭绕,推进过程跌宕起伏,精彩不断,结束简洁有力。又似推进器,指引学生在旧知基础上向新知进军,激励学生学习不断向新的高度攀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精心设计导语,抓住学生注意力,进入胜景探珠取珍;还要用  相似文献   

19.
散文三题     
文章要有韵味,散文更须如此。 一篇优秀散文,作者能信笔所之,抒发感情淋漓尽致,且姿态横生,委曲尽态。有经验的作者都要苦心经营文章的结尾,使结尾处留给读者的韵味非同一般。正如清人李渔所谈: 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苦难遽别,此一法也。收场一齣,即勾魂摄魄之具,使人看过数日而犹觉声音在耳,情形在目者,全亏此齣撒娇,作临去秋波  相似文献   

20.
议论文的结尾是全文议论的收束,也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语云:"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写好结尾,是写好一篇议论文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三要三不要"。一、要简洁,不要拖沓议论文的结尾贵在简洁,如果结尾部分写的过长,既难以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旨的作用,还会给人结构不合理之感。如,佳作《留心小事,成就大事》是这样结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