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1983年,我在外出差,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发明与革新》杂志,随手翻了一翻,觉得这本杂志很不错。于是,年底我就订了这份杂志,一直到现在已经7年了,今后我还要继续订下去。有人不解地问我:“你一个大型国企的行政干部,自费订这样的杂志为了什么?”我说:“不为什么,为的是更新观念,开拓新思维。”的确,《发明与革新》杂志,是一份难得的好杂志,我订阅7年来的体会:一、她知识面广,有新意。该杂志每期都有新知识、新产品面世,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这里面可以学到许多新知识、新方法、新观念和新思维。二、她是我搞发明的启蒙老师。在…  相似文献   

2.
每到节假日,家里就热闹多了。别的不说,光那台录音机就不会空闲:不是有什么歌星引吭高歌,就是English先生叽哩咕噜说个不停。甄里甄梅兄妹似乎对录音机情有独钟,干什么事都得打开它陪伴着。这天甄梅从家里找到一盘旧的盘式录音带。她抽出长长的一条录音带好奇地问:“哥哥,你能给我算算这录音带的厚度吗?”甄里想起物理书上讲过测量细  相似文献   

3.
开心剧场     
老妈学英语我正在看书,老妈捧了本书进来问:这个“I don't know”是什么意思?我:“我不知道。”老妈:送你上了这么多年学,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我:不是!就是“我不知道”嘛!老妈:还嘴硬……(一顿爆揍)老妈:你再给我说说这个“I know.”是什么意思你该知道吧,给我说说。我:是“我知道。”  相似文献   

4.
有一天     
浅水 《知识窗》2007,(6):6-6
有时候生气他的“有一天哲学”。他总说:“有一天”。他说,有一天,等我站稳了脚步,我们就可以去度蜜月。他说,有一天,等我学完该学的东西,我就会回到你身边。  相似文献   

5.
读者心声     
结合本职搞发明我是《发明与革新》的忠实读者 ,从1978年以来 ,年年自费订阅 ,从未间断 ,其中一些文章反复细读 ,学到了很多东西 ,受到了不少启发和鼓舞 ,自己也涉足发明领域。通过学习和总结这几年自己发明创造实践 ,有一个体会 :即结合本职工作搞发明是成功的捷径。拿我来说 ,我学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是热能动力方面。但一开始自己想的是在化学方面有所作为 ,但终究因为“外行”而屡遭失败。我接触的发明人中和我一样因为脱离本行搞发明而招致失败的不少。吴君是发明爱好者 ,他学的专业是电气 ,但他却一度热衷于研究如何降低汽车行驶中阻力…  相似文献   

6.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清醒的,感到肚子饿了,盘算着去哪里吃顿饭,吃些什么,想好了,拿上钱出门去。我们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要做些什么。当然有时候也会犯糊涂,打个电话功夫就忘了接下来要干什么,出门后才发现没带钱,如此等等。生活似乎就是这样在清醒和糊涂中交织着前行,而人们通常都认为自己是清醒的,糊涂只是不经意间的意外,不过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任何时候大脑的工作状态都可能是“糊里糊涂的”,即便你觉得你很“清醒”。  相似文献   

7.
记忆搜索器     
看见同学不高兴,你一定想了解他、安慰他,可他却不告诉你,这时你只要把他的一根头发放入记忆搜索器,就会显示出他这一段时间在想什么干什么,从而去帮助他。  相似文献   

8.
前沿絮语     
“步步高” 集团总裁段永平先生:中小企业不宜搞多元化 做企业其实有个焦点法则:将80%的精力放在20%的事情上,这20%的事情能给你带来80%的效益。我们有些企业最大的毛病就是什么事都想去做。实际上每个企业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都是有限的,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无限的投资上去肯定要出问题。有的企业什么都做,但做什么都没有特点,人们不知道它到底是干什么的。这些企业的问题也许短期内不  相似文献   

9.
一般人都认为发明是件很神秘的事情。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随时留心身边的事物,稍微动动脑筋想办法,就能使许多看似复杂的难题迎刃而解。最近我在厂阅览室翻看了几期《发明与革新》后,得到启发,于是对照杂志中介绍的创造性思维方法进行家庭“小发明”,居然马到成功。不信,请看以下例子。1、 发明“长命灯”。一段时间,走廊的照明电灯泡成了短命鬼,往往不到一个星期即寿终正寝了。开始我认为是电灯泡的质量太差,但是接连换了几个牌子的灯泡仍然如此。而家里用同样牌子的白织灯,却至少能用几个月。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  相似文献   

10.
《华夏星火》2008,(6):25-27
选择回到农村是因为有一种想回报家乡的感觉记者: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情况,你是哪一年毕业的,做村官做了多久了?现在担任什么职务?余黎:我今年31岁,来自四川省剑阁县,98年参加工作,做村支部书记有两年多的时间,现在是四川省剑阁县  相似文献   

11.
“我是党和人民培养的大学生,党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怀揣着这样的信念和理想,1961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岑维溶,主动报名,坚决要求进藏工作,至今已40余年。他的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真正称得上是“仁心仁术“。  相似文献   

12.
天生我才Smart!傻瓜相机可不是她!我天生丽质冰雪聪明.所有的赞美都请一古脑堆给我:)不信你看:SORAT15.触摸屏能感应.操作简单.一学就会用.哼!才不属什么傻瓜机。  相似文献   

13.
贵刊引我走上发明路3年前,我在同事那里偶然见到一木《发明与革新》,当时的随手一翻,竟使我成了贵刊忠实的订户和学生。其实当时只是觉得有意思,不敢想象自己会去搞什么发明创造。但是慢慢地我变了,我这个毕业于大学数学系、从教十余年的中师教师竟然喜欢起修自行车...  相似文献   

14.
好一把宝刀──《发明与革新》营口市刘蔚荣刊物是什么?有人说它是知识的宝库,有人说它是消闲的工具,也有人认为它象大杂烩,没有什么用处。据我看,刊物就象一个兵器库。如果你问在这个兵器库里,哪一件我最热爱,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发明与革新》。《发明与革新》...  相似文献   

15.
我反复研究制作的防雨防锈挂领,不久前提出专利申请,并被专利局受理,这是我首次取得的专利项目。以往,我压根儿屯没想到去搞发明创造,更没有想到去申请专利。总认为搞发明创造是“家”们的事。他们是科学头脑,并依托科研院所的优越条件,专门从本专业研究发明工作的。发明是得出的科研成呆,是经他打1反反复复探讨、研究出来的,是一般人难以涉足的事。两年前,我有幸得到发明与革新杂志,人人一接赶到这份杂志,就更不释手,每期到手就一气看完。杂志中介绍了很多动人的本这,我发现不少成功的人物,原来并不是科学家、专家、发明家…  相似文献   

16.
有个同事天天向我抱怨她的工作。她说:"我不知道这份工作有什么意义"、"我每天都无所事事,好无聊"。昨天我还安慰她,今天却彻底不想回应了。当时我正忙得不可开交,她又走过来,看着我的电脑屏幕,问:"你在干什么啊?我太无聊了。这工作一点意思都没有。"那一刻,我特别想把她的脑袋塞到手旁的洛神花茶里,用那杯几乎要  相似文献   

17.
“你说你还缠什么缠,你想想你。现在自己连饭都难吃上。你能给我女儿什么?我女儿需要一个有稳定收入的男人,一个安宁的家,而这些你没能力给她,我求你放过她吧!我宁愿给你2万元钱。只要你别再缠我女儿。”  相似文献   

18.
环保忧思录     
粪便、筷子、骂娘,风马牛不相及。即使想象力再丰富的人也很难将它们链接在一起。不过,看了下面的文字,不用笔者再作什么赘述,相信读者诸君自会悟出几分。粪便恶臭无比,看着这个词就觉恶心,就这样一种人人避而远之的东西却有人拿它当作礼物送人,你信吗?也许会令人觉得这是有人在搞恶作剧。但我郑重地告诉你,这是一点不假。作家毕淑敏的一位朋友从异国南非归来就给她送来这样一份礼物:一  相似文献   

19.
微语录     
<正>我不知道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但试着迎合每一个人是失败的秘诀。——比尔·考斯比少关心别人的逸闻私事,多留意别人的思路观点。——居里夫人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想不干什么就有能力不干什么。——伊曼努尔·康德许多人浪费了整整一生去等待符合他们心愿的机会。——尼采读书的目的是进修学问,拓阔胸襟。人生所有烦恼  相似文献   

20.
你就是发明家张文海如果我说:你就是发明家。许多人一定认为我在打胡乱说。我怎么是发明家?我并未搞什么发明呀!其实,一个人一生,很难说没有一点发明创造,只是你自己未加注意,并有意识去培养它,因此,你的发明创造潜能便被埋没了。不信,我们到周围世界去看看,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