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有句口头禅:有什么样的总编辑就有什么样的报纸,报纸是总编辑的广告。要办好一张报纸,除了总编辑的素质以外,对于总编辑来说,一要集中精力办报纸,二要抓到点子上。在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努力提高宣传层次的今天,研究和探讨总编辑集中精力办报和抓到点子上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报纸总编辑是负责领导办报纸的。正如记者要记、编辑要编、校对要校一样,总编辑要对报纸“总”编辑。然而,现实状况不令人满意,总编辑并没有集中精力办报,可以概括为3种类型。一是官员型。某些总编辑一上任,就像党政官员那样执起政来,今天出席会议,明天坐上主席台,后天发表讲话。总编辑适当参加活动很有必要,但是,天天开会,不把多数时间用在办报上怎么行呢?二是事务型。由于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不明确,加之办事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得力,一些总编辑成天迎往送来,陪酒陪玩;写材料,打电话,楼上楼下,忙上忙下;上管职工住房,下管职工食堂,不但报纸没办好,自己也没写出一条好稿、编出一个好标题。三是内借型。不论实行哪种领导体制的报社,总编辑都应把90%的精力放在办报上。现在的问题是,报社经营压力大,事业发展任务重,思想工作难度大,因此由总编辑、副总编辑分管或兼管一些其他工作,实际仁变成了专管,托人争地皮,出马要资金,上  相似文献   

2.
总编辑上班三件事熊庆文新闻界有句口头禅:有什么样的总编辑,就有什么样的报纸。要办好一张报纸,对于总编辑来说,一要集中精力办好报纸,二要抓到点子上。在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努力提高宣传质量的今天,研究和探讨总编辑集中精力办报和抓到点子上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内新闻界     
据《新闻出版报》7月7日报道,浙江日报编委会最近从减少兼职和调整力量配置等方面采取果断措施,集中精力办好省委机关报。 近些年来,浙江日报从“一报一刊”发展到“五报两刊”,六位正副总编辑,整天忙得团团转,领导精力相对分散了。编委会全体成员通过学习中宣部有关文件和丁关根同志的讲话,深感集中精力办报十分必要。全社职工开展了一场“如何集中精力办好省委机关报”的大讨论。 他们在大讨论后采取的第一条措施是,除一位副总编辑兼任钱江晚报总编辑、全力投入钱江晚报的工作以外,其余五位正副总编辑免除了在报社内部的全部兼职。分管浙江日报宣传报道的四位副总编辑不再兼任其他各报刊的总编辑,改“总编”为“分管”。“分管”只管四条(略)。除此以外的日常事务,不再去管。成立了经营管理委  相似文献   

4.
章宏法  胡波 《新闻实践》2006,(10):32-32,33
2005年1月1日正式出版的《交通旅游导报》,短短一年多时间,就以鲜明的办报特色赢得了读者的认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作为一份以交通信息新闻为主打内容的专业报纸或者说行业报纸,是如何充分利用交通资源来办报的呢?总编辑陶志浩、副总编辑赵建认为,迎合分众化的市场需求,明确定位,跳出交通宣传交通,是该报  相似文献   

5.
河南日报、新湖南报、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于9月26日至9月30日,在汉口举行报纸工作座谈会.内容是交流经验和讨论相互之间的协作问题.会上,河南日报副总编辑樊道远介绍了河南日报组织报道高潮,抓典型、插红旗以及宣传人民公社和钢铁生产的经验;新湖南报副总编辑杨大治着重谈了新闻工作两条道路的斗争和全党办报的问题;湖北日报总编辑雷行谈了关于组织农业大检查报道的情况;长江日报副总编辑郭治澄谈了城市和工业报道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11月19日结束的第六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于宁当选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新一任会长。那么,对于现代报纸需要什么样的新闻摄影运行机制、新形势下报纸总编辑如何运用新闻摄影有效地增强报纸的竞争力等问题,新一任会长有哪些新的想法,新一届学会的工作将有何新举措呢?本刊试图从于宁同志在研讨会上所做报告及大家的讨论中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11月16日下午,第六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会在深圳召开,全国100余家新闻单位的总编辑、图片编辑和摄影记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新闻摄影如何更好地落实“三贴近”,图片在报纸上的运用以及在办报中进一步完善图片运营机制,设立“图片总监”岗位,加强培养复合型人才,共商良策。会议期间,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同志代表记协到会祝贺。11月16日上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团体会员代表大会举行,选举产生了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于宁当选为新一届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会议期…  相似文献   

8.
总编室是总编辑办公室的简称,是为总编辑服务、体现总编辑意图的一个重要部门。我国地市党报目前都设有总编室。在地市党报的报社中,管理报纸业务的一般有总编辑一人和副总编辑若干人。一张地市党报的质量如何?除受社长  相似文献   

9.
我总忘不了有位报社总编辑去年年底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如果哪天的报纸没有像样的内容,我走在路上都感到脸上无光。”总编辑刻意求新,编辑、记者们就会力求创新、突破,报纸就会不断出新。反之,报纸则难有生机。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总编辑,就有什么样的报纸。十年改革,中国报纸的面貌已有所改观。但面对当今改革大潮,新闻界前进的步伐总显得有点滞后;  相似文献   

10.
在办报中,从总编辑到记者,都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读者的承认,在社会上引起反响,对社会的前进有所推动和促进。而找准编者与读者的共同点,做好共同点上的文章,才能把报纸办好。 找准共识点 在办报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记者、编辑花费大量劳动,精心编发的认为是重型炸弹的新闻稿件,发出去却没有什么震动,引不起大的反响,甚至有的读者不买帐。这说明报纸的编者与读者对报道内容的看法有差异。某报社曾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就发展高效农业的宣传,抽调一位副总编辑带领几位得力记者,用几个月的时间,几乎跑遍了全市所有的乡镇,采写了6篇  相似文献   

11.
进一步办好党报笔谈办好党报要练内功安徽日报总编辑王鸿报社的总编辑要集中精力办报,这一要求是十分正确的。这里所说的办报两字,其涵义是办好报纸,目标是不断提高报纸的宣传报道质量。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报社的体制也跟着发生了一些变化。最突出的...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总编辑的水平也就是这家报纸的水平,足见一个总编辑(副总编辑)对一张报纸的影响力之大。而总编辑的水平能否充分发挥,往往取决于如何给自己的角色定位。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在一次新闻业务的座谈会上认为:总编辑的主要任务一是把关,二是策划。这无疑道出了总编辑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办报质量,《北京铁道报》抽出骨干力量,深入基层举办通讯员培训班。《北京铁道报》是北京铁路局惟一公开发行的一张报纸,读者面涉及到6个铁路分局和管内各次列车。为了把报纸办得更活、更好、更贴近读者,从去年开始,该报在积极抓好编采人自身建设的同时,注重把功夫用在提高基层通讯员的素质上,并由总编辑石云亭、副总编辑李长顺带领8名  相似文献   

14.
第十一届华北报纸协作会议(华北五报及河南日报)于8月20日至27日在承德市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河北日报总编辑叶臻、顾问刘山,天津日报副总编辑邱允盛,内蒙古日报社长傅克家,山西日报社长王西一、副总编辑胡青光,河南日报副总编辑陈锐,北京日报社长许文等同志。应邀出席会议的还有翟向东同志、中宣部新闻局李野同志、河北省记协主席林放、陕西日报总编辑张光、吉林日报副总编辑徐中天、《新闻战线》、《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同志以及经营管理部的有关同志共一百多人。会议就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新闻改革,把党报办出自己的特色、改善经营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交流了经验。与会同志认真学习了全国省报总编辑座谈会精  相似文献   

15.
我总忘不了有位报社总编辑去年年底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如果哪天的报纸没有像样的内容,我走在路上都感到脸上无光。”总编辑刻意求新,编辑、记者们就会力求创新、突破,报纸就会不断出新。反之,报纸则难有生机。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总编辑,就有什么样的报纸。十年改革,中国报纸的面貌已有所改观。但面对当今改革大潮,新闻界前进的步伐总显得有点滞后;公开、求实,可读、可亲、可信,作到这些仍需作极  相似文献   

16.
郑越华 《新闻实践》2006,(10):58-59
常听人说,有什么样的编辑就有什么样的版面,有什么样的总编辑就有什么样的报纸。对此,笔者深以为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认为须做好五方面的功课,修炼好自己的“五功”。炼就识“品”慧眼人品决定报品,报格取决于人格。要办一份有品味、有格调的报纸,编辑必须广泛汲取政经、法律、文史哲和新闻业务知识,科学处理“软硬”、“新旧”、“真假”、“深浅”、“长短”、  相似文献   

17.
优化编辑工作的外部环境桑希斌稳定编辑队伍,优化编辑工作的外部环境,强化编辑功能,是实现集中精力办报,确保报纸质量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一些报社尤其是地市县报,程度不同地出现了编辑精力不集中、骨干编辑外流和编采失衡的问题,给办报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个别...  相似文献   

18.
一张都市类报纸,总会在办报之初向读者宣示办报的理念.这几乎是约定俗成的习惯,但更考验报纸的是日常办报中的具体作为,站在什么角度写新闻?站在何样立场发言?对社会和国家等秉持何样的态度?因而,对报纸来说,坐言与起行是相辅相成的,而报纸内设的新闻奖就是这一言行的集中体现.有什么样的报纸,就有什么样的报纸格调,也就衍生出相应的报纸新闻奖.  相似文献   

19.
“在今天,光有文字报道而没有新闻照片是不能成其为报纸的;同样地,如果一张报纸只有好的文字报道,而没有好的新闻摄影作品,也是不能成为一张好报纸的。”人民日报总编辑邵华泽在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的发言中这样说。此次会议于8月19日—26日在银川市召开,62家新闻单位的总编辑、副总编辑、总编室主任、要闻版编辑和摄影部(组)主任(组长)会聚一堂,专门研究报纸的新闻摄影工作,这在我国新闻事业史上还是第一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于我国报纸宣传工作贯彻  相似文献   

20.
全国县市报人中第一本个人新闻论集——《办报沉思录》,2月份由香港金陵书社出版公司出版,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办报沉思录》作者是江苏省宜兴报社副总编辑邹高中。他结合办报、新闻写作实践,撰写了42篇新闻业务论文,其中有10篇获无锡市以上新闻论文奖。全书分总编辑篇、新闻学术篇、办报经验篇、附录篇。该书由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辑邵华泽题写书名、原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