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990年12月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录音通讯《当代愚公过德生》之后的第二天,新邵县水电局颜小红就来信说:“我含着热泪听完了贵台12月17日早晨7:40的《农村生活》节目,我的心被过德生的动人事迹久久地震颤着……过德生带领一家人到160公里外的炎陵县去修一条别人不愿意修的引水隧洞,甚至还搭上了两条人命,难道仅仅是为了每天一块六角钱工资吗?不,他是为了让炎陵县人民永远不再受旱魔的威胁,永远走上幸福生活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牺牲我们一家人的利益,可以解决这里两千多户人家世世代代人的利益,我们一家人值得呀!……‘我们的时代多么需要像过德生这样的真诚、善良、心灵美的人啊!”  相似文献   

2.
校园大梦录     
1 高中同学,一GG,半夜突然坐起来,大叫一声:“看我一枪打死你!”然后躺下继续睡觉。 2 一个是听女同学说的——寝室里一个女孩子半夜突然说出:“两块面包,两个帅哥,面包变质了,帅哥不见了……” 3 “大不了老子上山打游击去!”这是我们隔壁宿舍一个很勤奋的同学半夜突然吼出来的,吓了他们一大跳,第二天全班男生和  相似文献   

3.
芦沟桥“七七”事变,揭开了日寇侵略我国的序幕。到“八·一三”,他们的魔爪又伸到了上海。在上海,我国军民奋起抗击,不惜牺牲,与虎狼般的兽军作了三个月猛烈战斗之后,不得已撤退了,上海成了“孤岛”。有一天,我在徐家汇附近,看见日本鬼子虐待我们中国老百姓,要我们同胞经过他们岗位时,行礼致敬,一不服从,就拳打脚踢,使我非常愤恨。回到寓所,就同住在楼下的著名生物学家朱冼讲:我决定进内地去打日本鬼子。我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死了比活着还痛快些!”  相似文献   

4.
三安电话     
“小于,通信科给你们报道组专门安一部电话,你看安哪儿好?安什么样的?”政委张文品带着通信科薛参谋上楼来安电话。“就在这安个自动的吧!”小于道。“好!就安自动的,就安在这个桌子上。”薛参谋听到政委的指示,在一旁急忙道:“政委,现在通信科没有自动电话呀!”政委看了他一眼,果断地说,“没有就去买,款由旅里出。”随后,通信连一个战士不一会就买来一部自动电话。刚安好,张政委又上来了,他要看看安装的怎样,检验一下效果,还用宣传科的电话给报道组打了一下。可这两部电话竟是串联的,这怎么行?政委又把薛参谋叫上楼,…  相似文献   

5.
访日即景     
不久前,上海市友好代表团去日本访向。在从东京机场去旅馆的路上,两位日本记者同我们的代表坐在一辆车上,一路上边看边谈。有一个景象引起了我们一位代表的注意:不少人家的房门口都竖着一根旗杆,挂着一串各色的“鲤鱼”。他便问日本记者,这是什么标记?他们说:从四月五日到五月五日,是男孩节,凡不满十岁男孩的家庭都要挂“鲤鱼”,红色代表母亲,蓝色代表父亲,小黑鲤代表儿子,这同中国“鲤鱼跳龙门”、“望子成龙”的意思差不多了。第二天日方报纸上刊登的消息中,不仅写上了他们交谈挂“鲤鱼”的材料,还评论说:“这反映了中国代表对日本风俗的关注”,用了“这是什么?”作副题,十分醒目。使我们这位代表很有感触,没想到我们出于好奇的提问,成了他们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6.
1994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了我拍摄的一组照片“辛苦了,寒冬里的户外劳动者!”。这组照片表现的是平常人平常事,拍得也很一般,却被评为人民日报当月优秀新闻作品一等奖。 一、动机 有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使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是去年春季一日,我去外地讲课归来,坐的是软卧。同车厢是某设计院党委书记和他的女儿。书记在外地出差期间因车祸不幸受了重伤,经医院治疗多日,伤愈出院,20岁出头的女儿是从北京专程迎接、照料父亲回家的。一路上,父女俩有说有笑。女儿撒娇说:“爸,这回跟您一起坐软卧还行。从北京出来的时候可受罪了,硬座!周围全是‘土老冒儿’,臭哄哄的!”我听了心里不禁“咯噔”一下。我想,对面这位年近花甲的党委书记一定会开导女儿两句:“不能这样说。没有‘土老冒儿’,你就没吃、没穿、没住。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但事实令我失望,书记竟然一声没吭!  相似文献   

7.
去年夏天,一位刚到出版社工作的朋友对我说:有一位作者写了一本社会科学方面的专著,在他们出版社出版了。作者拿到样书后,一看印数只有几万册,便要求出版社马上重印。出版社的同志认为印数已经不少了,不同意马上重印。作者便说:“你们不同意,我可以请××出版社另出一版。这本书是我个人写的,我享有版权。”出版社的同志说:“不行,这本书的版权是我们的,著作权才是你的。”作者说:  相似文献   

8.
走出沙漠     
尽管距离参加中英联合探险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已经两年了,可至今仍有不少素昧平生的读者朋友来信来电话向我表示问候,他们想知道那个被很多媒介称之为“世界第一位穿越‘死亡之海’大沙漠的女记者”到底是什么模样,毕业于哪个学校,干“老记”有几年了。当确认一身素净,埋头编稿的我就是他们所崇拜的“勇士”之后,他们总会惊讶地说:“你原来是这样的!跟我们想象的太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9.
前日几个老记聊天,老资格的李总说了个笑话:某晚报一位年轻女记者被指派到附近农村采访一条新闻,磨磨蹭蹭还没动身。领导就问:“为什么还没去?”她若无其事地回答:“等办公室派车,说要明天才有!”领导有点不高兴了:“人家在等呢,就这么三四公里路,没有车那你的脚呢,干嘛去了?”女记者有点脸红:“是啊,我的脚干嘛去了呢?” 这是一个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 “我的脚干嘛去了?”人人皆有一双脚,就好端端地长在自己身上,人就靠它撑着站起来和走路,干嘛去了呢,不可思议吗?  相似文献   

10.
他们是这样一类动物——如果我能每年组约到他们当中任何一位的一两部书稿,就能让出版社的头头见到我都会端出一副温婉如春风拂面般的笑容。——不算题记一“……我只是用肢体在写作。”陈村说。陈村是在谈论当代作家时这样说自己的。先说了史铁生的创作:“他和我们都有些不一样。因为残疾,因为命运对他不公正,他会思考很多事情,这些事情是我们平时不去思考,或者不愿思考的,比如生命、时间、死亡和黑暗等。他所有的小说,包括《务虚笔记》,写得都像诗一样,很干净,这说明了他  相似文献   

11.
2003年7月13日22时08分.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宣布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为“BeiJing”的时候.全中国都沸腾了,“赢了.北京赢了.我们赢了!”此时此刻.有一群年轻人在彻夜狂欢.他们就是年轻的雅昌人.他们的心与奥运一起跳动着。位来自湖南的雅昌员工说:“申奥里有我们的一份功劳.这是我一生的荣耀!”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原冀鲁豫军区的一位老战友来看我,开头就问我离休前是什么职务,我说当编辑(因为离休前的副主编江没有正式下命令)。他忽地一怔说:“啊!怎么了,咱在冀鲁豫时你就是编辑,一直到现在未动呀!?”我说:“是啊,当编辑已经几十年了。”“你真有瘾,要我早不干了!”反过来他又说:“像你这样四五十年职务一直未动,一个劲地当编辑的,恐怕全国新闻战线也少有。”说到“瘾”,那真算是靠“瘾”,使我爱上了编辑工作这一行。如果再具体点说,这一行,就是“民兵”──民兵的宣传报道工作。的确,参加革命工作50多年来,我除做过…  相似文献   

13.
说起来不怕你见笑,我的第一篇是由打扑克“打”出来的。这篇题为《扑克新打法——“双抠”》的稿件竟上了《解放军报》周末版。那是1991年5月,几位老同学从内地来疆出差,在招待所寒喧时,他们提出要打扑克。可在打法上各持己见。我说就入乡随俗,按照新疆的玩法打“双抠”。几个老同学头一道听“双抠”,于是乎都傻了眼。我说“我当教练,保你10分钟学会”。按照我介绍的规则,先“实习”了两把,到第三把他们便全部入门了,而且兴趣很大,那一夜竟然“抠”到了凌晨五点。临散摊,一位老同学说回去后要宣传推广这一新玩法。“对呀!何不…  相似文献   

14.
“这是我们的‘新闻政委’。”一位同志热情地向客人介绍。“不敢当,我叫吴光仁。欢迎你来给我们讲课传经!”吴政委笑着谦虚地说。以上对话是今年初,在南京市栖霞区人武部召开的通讯报道组会议上,报道组同志向特邀到会的《新华日报》编辑介绍时说的。大伙赠给吴光仁“新闻政委”的桂冠,是因为他除了做好分管的各项工作外,还积极抓好通讯报道工作。吴光仁是一九八三年八月调到栖霞区人武部担任政委的。  相似文献   

15.
赵燕群 《图书馆论坛》2006,26(1):233-234
一直到现在,我无法说服自己,你已经远离我们,踏上通往天堂之路,因为你走得太突然。11月3日晚,焕文馆长电话告诉我,你2日动了手术,是恶性脑瘤,我“呀”的一声,心里一惊,心跳加速。电话里我们立即决定,第二天到医院探望你。不到10分钟,电话又响,焕文馆长急促催我:“快下来!去医院!梁美灵“走”了!”当我们几个人赶到医院,病房空余病床,我问护士,她轻轻地说你19:40“走”了。  相似文献   

16.
难忘郑州行     
“啊,我们回来啦!”“我们回来啦!”看.我们简直像一群蓝精灵,兴奋得不得了,因为我们从郑州回到了学校,回到了家。 回想5天的郑州生活,使我久久难以忘怀。因为在那5天里,有喜、怒、哀、悲、乐,更主要的是学到了好多知识,增长了见识,开扩了视野。 我们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参观,看到大记者、大编辑的工作环境,好羡慕。我渴望长大以后也做一名记者,去采访,去写作,把自己的文章拿山去发表。我们去河南电视台参观,见到了“沟通无限”的制片人以及河南电视台春节联欢会的主持人潘婷,还和他们合影留念,请他们为我签字,和他们…  相似文献   

17.
描写原武警鄂州支队政委吴明的长篇通讯《我以我血铸长城》打动了千万人的心,吴明精神已经超越了军营、跨越了省界,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反响,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中共湖北省委授予吴明“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荣誉称号,号召在全省广泛开展向吴明学习活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为吴明追记一等功,司令员吴双战称赞他不愧为领导干部的楷模,并对本报报道给予充分肯定。长篇通讯见报后,省武警部队将当日报纸复印下发到每个战士,官兵含泪学吴明成为武警部队随处可见的感人场面。省武警总队总队长司久义、政委吴云峰两位将军眼噙热泪拉着本报记者的手说,“我们读了三遍,流了三次泪,感谢你们写好、写活了吴明!”  相似文献   

18.
传媒小幽默     
《今传媒》2004,(5)
奇妙的汉文有位美国人访问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譬如报纸上登的‘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不是剽窃“你写的长篇文章,我好像在哪里见过。是不是剽窃别人的?”“这怎么可能呢?”“肯定一样,我可以把那篇文章给你找出来。”“不用找了,署名就不一样嘛!”商人赴宴一位商人的朋友应邀赴一位教授家的晚宴。席间,一位当记者的客人问他是否喜欢莎士比亚。他回答:“喜欢。但我更喜欢威士忌。”众人哑然。回家的路上,他的朋友说他:“你真蠢!干吗提威士忌?谁都知道,莎士比亚不是酒,而是一种奶酪。”独家新闻一个记者抢先向报社发回一条关于煤矿事故的报道,开头是这样写的:“上帝看到这幅惨景,他落泪了。”编辑回电:“不要去管什么矿井了。立刻采访上帝。”买书架甲:“啊!你的书架多漂亮呀!只可惜上面一本书也没有。”乙:“以前我倒是有很多书的。可为了买这个书架,我把书全卖了。” 惊人的发现两位朋友在一起聊天。他们谈论小说、诗歌。其中一位说他发现俄国小说家和诗人有一个共同点,这共同点在每篇作品中都体现出来了。“哪是什么呀?”另一位问。“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独自在家     
曾问过一位同学,她的理想是什么?她不假思索地答道:“当老板呗!能赚好多钱!”我愕然无语。又曾问过一位朋友A同样的问题。回答同样令人心痛。但我终于不能看着朋友的爱国之心就这样泯然,忍不住问:“难道你不想为祖国付出吗?”A愣住了,目光中是苦涩和无奈。A说:“毕竟,我也有自己的理想,我不想让我自己的理想化为灰烬。”我无言以对,我感到我的心隐隐作痛,在滴血。 的确,现实中的不少人为了追求时尚,追求潮流和金钱,已对祖国的前途置若罔闻。在他们思想中,已没有了生存的真正价值。他们所向往的,却是一些生命的附属物…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作为业余通讯员也受过这无“米”之苦。如何“找米下锅”或“囤米待煮”,五年的写作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广开稿源先广交朋友。一是与同行交朋友。我们县从事新闻写作的各级通讯员达200余人,我想尽一切办法结识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从他们当中开掘稿源。上前年,我县的一位通讯员朋友,与我谈及当时好多养鸡专业户,只迷恋进口鸡种,忽视了我国一些很好的良种鸡的饲养时,我觉得这是一条很好的建议。随后我便和邻县的一个通讯员取得了联系,乘车100公里,去采访闻名全国的略阳乌鸡,很快写成了《不要忽视“土种鸡”》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