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应香港中文大学的邀请,中山图书馆考察组一行3人到香港进行了考察。期间,先后参观访问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服务中心图书馆、香港大会堂图书馆、九龙中央图书馆、荃湾中央图书馆、沙田中央图书馆、油麻地公共图书馆、花园街公共图书馆、香港贸易发展局图书馆、时装与设计图书馆、艺术图书馆、光华文化新闻中心图书馆、基督书院图书馆共13个图书馆。兹将香港图书馆的现状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分述如下:香港公共图书馆事业起步于1962年,当年仅有三层楼面的大会堂图书馆标志着一种起点低,规模小的点缀式“沙漠文化”。…  相似文献   

2.
省中山图书馆赴港考察组一行四人,带着建设新馆的目的,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底考察了香港市政局大会堂图书馆、九龙中央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和香港埋工学院图书馆。行前,对香港一些图书馆设计之奇特,设备之精良,早已略有所闻。因而心目中的考察对象是这些“麻雀”俱全的五脏。至于作为一种社会性事业,觉得在一直被谑称为“文化沙漠”的香港,图书馆恐怕只是一种文明的点缀,同行们大约也少不了有落寞之感。但是,事实却否定了我的基本估价。香港市政局大会堂图书馆及九龙中央图书馆均为公共系统图书馆,两馆分别在香港区和九龙区的公共图书馆网点中起枢纽作用。令人瞩目的是香港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迅速发展。一九六二年,香港仅有唯一的市政局大会堂图书馆,藏书不过三万余册。但时至今年九月九日九龙中央图书馆落成开放为止,二十三年间香港公共图书馆已发展至二十三间,(中、小型)藏书共达六百八十三万余册。每年平均新设一座图书馆,  相似文献   

3.
香港中央图书馆新馆于1996年8月在铜锣湾摩顿台动工兴建,占地9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800平方米,建筑费耗资港币6.9亿元。今年8月笔者参观该馆时,新馆已进入最后的装修阶段,定于2001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服务。香港中央图书馆新馆是香港最大规模的公共图书馆,楼高12层,每层高度3米至4米不等,馆藏量可达到200万册(件),阅览座位2000个,它将成为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中的主要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行  相似文献   

4.
1997年7月,在香港回归祖国之际,笔者曾率团赴香港中环大会堂举办展览,并顺访了市政局中环大会堂公共图书馆。1998年5月,笔者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进行学术演讲并进行一些古籍整理的工作,在学术交流期间,笔者又顺访了市政局新蒲岗公共图书馆、区域市政局荃湾中央图书馆等,并到建设中的香港中央图书馆工地进行了参观。1 香港市政局图书馆的格局与内地的行政管理格局相异,香港市政局的管理范围很广,举凡文化(包括图书馆)、体育、卫生、环境保护、商业餐饮等与公众密切相关的一些行业均  相似文献   

5.
香港公共图书馆印象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丽华 《图书馆学刊》2000,22(1):24-27,29
1997年初,我借参加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组织召开的“中文信息技术处理”研讨会之机,与国内几所大型图书馆馆长提前抵达香港。在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的精心安排下,参观了香港市政局公共图书馆、荃清中央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及所属的冯平山图书馆)、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参观时间虽然短暂,可称得上走马观花,但香港公共图书馆以及大学图书馆却给我留下了至深的印象。1香港公共图书馆——香港市民的图书馆 香港公共图书馆隶属香港市政局管理,称为香港市政局公共图书馆。设有中央图书馆1所,分区图书馆…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几个方面介绍了香港公共图书馆的现状,重点介绍了香港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特点及中央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就此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论丛》2005,(4):11-14
为了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图书馆的先进办馆理念和经验,促进我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武汉市图书馆学会组织部分区文体局局长、市、区公共图书馆馆长及武汉图书馆部分业务骨干共计23人组成学习考察团。于2005年10月27日至11月3日到深圳、东莞、香港、澳门等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共走访深圳图书馆、深圳市南山区图书馆、东莞市图书馆、虎门图书馆、香港中央图书馆及其分馆大会堂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及其分馆医学专科图书馆、澳门大学图书馆等九家图书馆。在近十天的行程中,大家不仅领略到经济发达地区图书馆事业现代化的发展程度,同时更深切地感受到这些地区的图书馆有许多先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将这次考察情况和观感作简要报告。  相似文献   

8.
香港公共图书馆、澳门中央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深圳图书馆的续借制度有所不同,对四家图书馆的续借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续借制度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和澳门中央图书馆的读者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分析,探讨其优势和不足,并对国内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天津、香港、福冈公共图书馆与地方文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具有“存史、资政、励志”重要价值的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藏书体系中重要而特殊的信息资源。本文分别介绍了日本福冈市综合图书馆、香港中央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三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藏情况,并就收藏范围及种类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修订后实施的香港特区《图书馆规例》,以更适时的状态为香港特区公共图书馆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它是"一国两制"在图书馆制度领域的很好体现,对我国图书馆立法、地方图书馆法制建设及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完善,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介绍了香港特区公共图书馆的概况及其管理组织架构,解析了香港特区《图书馆规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图书馆》2007,(4):F0003-F0003
2007年6月3日至6月10日,中国图书馆学会组织的赴德考察团一行12人,对德国的乡镇图书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考察。本次赴德考察团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下属的社区和乡镇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效良带队,成员有文化部和建设部的负责编制《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相关领导,有参加《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编制的专家和部分区县级图书馆馆长,以及德国歌德  相似文献   

13.
呈缴本制度对于保存本国文化遗产,完整地收藏本地区的出版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从我国部分省市公共图书馆及香港中央图书馆出版物呈缴本制度实施情况,探讨在国家图书馆法尚未颁布之前,尽早制定天津图书馆出版物呈缴本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香港中央图书馆的投资规模、设备规模和藏书规模及其在香港公共图书馆事业中划时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澳门的公共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澳门的公共图书馆倪波,吴国材(南京大学,澳门中央图书馆)本文所谓澳门的公共图书馆,并不局限于澳门政府的图书馆,而以开放给公众阅览的图书馆作为本文论述的对象。澳门的公共图书馆可分为民营的与官办的两类。fi\角亭图书馆澳门居民所称谓的“八角亭图书馆”,正...  相似文献   

16.
探寻图书馆特色、优质服务新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现时的公共图书馆工作如何向纵深发展,已经引起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上海文化艺术报》在今年年初曾以《图书馆的困惑》为题刊登了整版文章;时隔半年,《文汇报》在头条的重要位置刊出《本市公共图书馆改变千馆一面模式》的长文。新的思  相似文献   

17.
访美归来话服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今年6月27日至7月12日,笔者有幸参加了由中国图书馆学会组织的访美代表团.先后考察访问了旧金山加州大学图书馆、洛杉矶公立图书馆、纽约皇后区公共图书馆、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和芝加哥市立图书馆,参加了美国图书馆协会2000年年会,收益颇丰.本文仅就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作一些介绍,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便利图书站——香港的社区图书馆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强调“创建和谐社会”的施政方针,指出“特区政府会努力与社会的不同界别和组织建立伙伴关系”,从而带出了香港公共图书馆与外界团体加强合作的契机,亦衍生了建设“社区图书馆”的构思。香港公共图书馆为了进一步提倡阅读风气,将公共图书馆服务更加广泛、深入地推展到各社区阶层,从2005年年底开始,便在“团体借阅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了“便利图书站——社区图书馆伙伴计划”,加强与社区团体的合作,提供图书馆资料集体外借以及图书馆管理的专业意见,协助他们建立起各具特色的阅读社区,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延伸至那些基于种种原因或条件限制而未能使用公共图书馆设施及服务的社会人士。  相似文献   

19.
澳门中央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继林 《图书馆杂志》1996,15(3):61-61,63
澳门中央图书馆的前身是澳门公共图书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前。1893年7月20日,葡萄牙国王发布了在澳门建立公共图书馆的命令。1895年9月25日,在澳门利宵中学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负责起草公共图书馆的章程。这一天就成为澳门公共图书馆的创建日。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三代图书馆"概念出发,介绍了2019年IFLA(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最佳公共图书馆"的获得者——芬兰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的建设项目,从该馆的外观设计、动线规划、区域划分、空间设计等方面介绍了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的设计实践,研究分析了该图书馆在选址布局、公众参与、开放共享、馆员角色方面对我国第三代图书馆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