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穿越     
站在这繁华都市的孤独的一角,瞥见的是霓虹幻影的肆意铺陈,而那神光般的素月银辉旱已隐没,只留下了一个孤独的疑问:究竟又有多少穿越了千年?是的,那明月穿越了千年。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你难道没有见那春江潮起,有人吟那“何处春江无月明”;你难道没有瞧那月下独酌,有人舞步狂乱,“举杯邀明月,  相似文献   

2.
张玉明 《教师博览》2023,(17):74-76
<正>上小学一年级的外孙女报了古诗词兴趣班。每天接她放学的路上,她会把课上学到的古诗词背诵给我听。末了,还和我玩飞花令。她说一句“床前明月光”,我接一句“明月松间照”;她说“明月几时有”,我回“月是故乡明”。每句诗词都必须带“月”字,说过的不准重复,直至一方接不上来算输。也可以选其他字来说,比如“风、花、雨、雪、火”等。  相似文献   

3.
幻梦缘     
我相信缘分,那风一样穿过我生命的缘分。不然,为何单单拨 动我生命的琴弦,又在遥远的另一端有另一根琴弦在共鸣。前世, 我们是谁?今生,我们是新知还是重逢?“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 归。”那见证的明月还在,转眼已是千年…… 那些似曾相识的话语,那段深深烙在心底的往事,仿佛又若隐 若现。踩着校园里金黄的落叶,映着夕阳的余辉,望着远处篮球场  相似文献   

4.
“夜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那惊若天人的悠然,就在眼前?我淡笑。清风明月,是那千年的静谧么?唐诗宋词元曲。你伴他们走过每一个夜晚;明月清风,是那千年的无奈么?那“秦时明月汉时圆”的感叹.你寄托了多少人多少情怀?  相似文献   

5.
(一)天空中的圆月,一个带着面纱的美人儿,凄美,孤傲,明眸皓齿,略显羞涩,任我欣赏,任我咏叹,任诗人讴歌,依然宁静如故,不曾骄躁。她比传说中的嫦娥更漂亮吗?我不知道,曾经跌落的流星知道吧。(二)月亮里有每个人所眷恋的故乡,不论你身在何处,飘零何方。于是乎,李太白把盏畅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于是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咏叹油然而生……月亮是诗思的源泉,于是乎汩汩流淌出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名诗佳句……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学习》2009,(10):40-40
中国人对月,自古就有一种莫名的情愫。月圆是歌,月缺是诗。许多大文豪都喜欢写月,用月来寄托自己的情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苏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相似文献   

7.
山石:贾平凹散文之魂孙德喜贾平凹在《山石、明月和美中的我》中向我们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明月”与“山石”对于他散文创作具有特别的意义。贾平凹正是立于坚实的的“山石”之上展示他那轮从心灵深处幻化而出的空灵的、清秀的“明月”。因此,我们说作为主体意象的“山...  相似文献   

8.
中秋之夜,全家围坐桌旁,共享天伦之乐。不觉间仰望天穹,呀!东边那轮皎洁的明月已跑到了我们头顶上的正南方。望着那银镜般的月盘,不禁使我想起“嫦娥奔月”的故事,而月亮里的“桂树”和“玉兔”似乎还隐约可见。我便随口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光照人寰的一个普通星体,而且是通脱淡泊的一种文化象征。“月亮”意象负载着民族深刻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一、松间明月:王摩诘令明月蒙上淡淡禅意。《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多么幽深明净的超脱境界!又是多么令人神往的隐居所在!王维笃信佛教,中年以后即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一“诗中有画”之境带有淡淡的禅意,映照出诗人恬静闲适的心境。二、鉴湖皎月:李太白引皎月作为人生知己。《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凡夫俗子,有很多小毛病,也常常犯错。但是,我很快乐。我不必“风花雪月”,也不会“吟诗作对”,我年龄还小,更不会“忧国忧民”,但是,我很快乐。明月,是诗人们常吟诵的对象,就连李白、苏轼、王维这种大师级的人物,也不时来几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古今中外的赏月佳对更是不胜枚举,着实让人眼花缭乱。然而,在我眼中,明月只不过是——有路灯时,它百无一用;没有路灯时,它也仅是个照明的工具而已。风,也被文人墨客挂在嘴边。从“大风起兮云飞扬”到“吹面不寒杨柳风”再…  相似文献   

11.
心愿     
依如远古的景致,中秋月从茫茫云海中冉冉升起,月光似水,清风如缕。我们全家围坐在院子里,抬头仰望天幕上的那一轮明月。思念的氤氲弥漫整个夜空,“爸爸,”我忍不住问,“叔叔还回  相似文献   

12.
正如陶渊明对“菊”,陆放翁对“梅”一样,天才诗人李白对月亮情有独钟,他以“人月相得”的诗学意兴,化月为情,借那轮高悬苍空的明镜,进行自然与人情的互释、内心与外界的沟通,赋予了月亮以巨大的人格力量和哲理精神,把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的月亮主题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为后世诗词开发了一个韵味清逸而美妙绝伦的灵感源泉。李白与月物我交融,显示出了独特的意境之美,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和光明的追求。李白爱月。你看他,铺盏豪饮,要“举杯邀明月”;送客远行,要明月“与人万里长相随”;遥想好友,“登舟望秋月”;怀旧忆往,“卷帷望月空长叹”;就…  相似文献   

13.
明月几时有小儿问:“爸爸,明月什么时候有?”我说:“晚上。”“可为什么今晚没有?”“今晚天阴。”“可昨晚天好得很,满天的星星怎么也没有月亮啊?”“那是因为,因为,哎,你不懂,这叫月有阴晴圆缺。明白吗?不是每个晚上都有月亮的。”“可是那天早上是白天,我怎么也看到月亮了呀?”我被问得眼冒金星头昏眼花。“爸爸,你把咖啡倒键盘上干什么?”  相似文献   

14.
一、导入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话如果没有文采,这话就传播得不远,写文章是同样的道理,杜甫有句名言是“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告诉我们写文章要注意语言的锤炼,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语言有文采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引导学生明确锤炼语言的具体方法1、投影: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说说其语言特点。我梦想,来到了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坐在了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我梦想,登上了齐鲁的泰山,在云雾的缭绕中,感受…  相似文献   

15.
读书如望月     
读书如望月,是清人张潮的比喻,他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厅,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此言颇妙。月亮历来是高洁的象征,曹丕说“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张若虚说“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但月亮又最能引人思味,如李白说“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东坡说得最明白,“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商合”。望月而徒生感慨:广寒清虚,琼楼玉字,嫦娥起舞,月兔捣霜,良辰美景,才子折桂,都令人引起美的遐想。但月圆月亦缺,更  相似文献   

16.
我常想,要是编一本咏物抒怀的诗歌总集,恐怕最厚的一册当数咏月卷。古往今来,因月赋诗、以月入诗的作品数量之多,难以计数;而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咏月诗,则见于《诗经》。当年大文豪苏东坡于月明之夜,邀三五好友,泛舟赤壁,在万顷碧波之上,把酒临风,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怎样的飘然若仙!这里所说的“明月”之诗,便是《诗经》中收录的《月出》一诗。千百年来,诗中有月月生诗,成为中国文坛一道奇特而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中秋佳节,皓月当空,吐辉播明,似冰雕玉琢,留给人们无限情思。历代文人墨客面对中秋月更是吟诵不已,写下了很多名篇佳作。李白一生把明月当成自己亲密无间的朋友,经常“邀明月”为伴,开怀畅饮。他在《把酒问月》中写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人古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人生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可明月却与天地长存,永放光辉。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在异乡的游子,仰望明月,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表现了望明月而思乡的情感。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相似文献   

18.
唐朝的酒气     
夜下一杯香茗一盏烛灯诗人的低吟浅唱汇成你醉后的狂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种比黄连更苦涩的苦涩比砒霜更断肠的断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然后,声嘶力竭地发出诗人的无奈“举杯邀明月”对影却惟有一人月光下一衣带水你我初次邂逅恍若昨日的梦你将我的孤寂挥洒而尽旅程中一水拥风你我再遇白帝城恍若昨夜的星辰你将我的惆怅挥之而散读你如与你月下对饮挟一身唐朝的风“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或让我的酒气氲氤你月下的诗情或让你的诗情酌满我贪饮的月光杯“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之后,看你桀骜的身影“醉后各…  相似文献   

19.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里的最后一句,全诗如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解释“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我认为这样解释非常勉强。因为作者当时身在瓜洲(今江苏镇江对岸),与其家乡江西临川远隔千里,不可能月夜赶到家。再说,作者当时已官至宰相,按常情,他回家时即使不大讲排场,也不至于趁月色不声不响地回家吧!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理解这句诗呢我们知道,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被列宁誉…  相似文献   

20.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赤壁赋》里的名句。如何理解?课本这样解释:“朗诵‘明月’诗里‘窈窕’这一章。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窈纠兮’一语(古时‘窈纠’与‘窈窕’音相近),所以称为‘窈窕之章’。”意思很清楚,“明月之诗”就是指《陈风·月出》,“窈窕之章”是指“舒窈纠兮”那一章。吴小如先生在《读苏轼〈赤壁赋〉》中亦作如此解。吴先生在文中说:“此处写月未出而先用《诗经·陈风·月出》作引子,‘诵明月之诗’两句是互文见义,但有时这种互文见义的句子是不能前后互换的。因为‘窈窕之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