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1 改进目的1 1 中学化学教材中苯的溴代反应的装置、试剂和操作存在下列不足 :1 1 1 液溴与苯的体积比 (1∶2 )过高 :表面积极大的还原铁粉作催化剂 ,反应一旦发生将异常剧烈。若铁粉的用量过多、加入顺序不当 ,有时会使反应液喷出 ,造成事故。1 1 2 实验设计不严密 :剧烈放热挥发出大量溴蒸气 ,长直管冷凝难以充分除去 ,将会对溴化氢的检验产生干扰。1 1 3 尾气吸收不完全 ,逸出的溴蒸气、溴化氢气体等有毒气体会造成教学环境污染 ,影响课堂秩序和师生健康。1 1 4 相对成本高 :用圆底烧瓶作反应器 ,液体用量多 ;还原铁粉需新制而且难…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关于苯与溴的反应演示实验,利用所给装置进行苯的溴代反应存在以下缺点:①圆底烧瓶中加入反应物后处于微沸状态,逸出大量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溴蒸气,污染环境。②烧瓶中挥发出的溴蒸气和反应生成的HBr被锥形瓶内的AgNO3溶液吸收,锥形瓶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由于Br2和HBr都能与AgNO3反应生成AgBr浅黄色沉淀,对验证HBr的生成易产生误解,学生难以接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设计了一套演示苯的内的水被吸入烧瓶中,烧瓶内溶液分层。2装置优点a.防止溴挥发b.用CCl4吸收挥发出来的溴,可以…  相似文献   

3.
中学课本中介绍苯的取代反应性质时是以苯和溴反应为例进行实验的.若按课本上的装置和操作,将苯和溴混和好后,再加入催化剂——铁粉,烧瓶内液体急剧沸腾,大量的溴蒸气和溴化氢气体充满烧瓶上面的空间,并通过长导管进入锥形瓶,进一步弥漫到空气中,产生呛人的白雾和窒息的恶臭,造成严重的污染,锥形瓶中的蒸馏水也会因溶有溴呈棕黄色,这时再用AgNO3溶液来检验蒸馏水中的溴离子缺乏说服力.另外,实验结束后,把烧瓶内生成物倒入水中,生成的溴苯因溶有溴而呈褐色,尽管在教学中强调是因为溶有溴而发生了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4.
1 溴苯制备实验的改进我们的做法是 :将原装置 (如教材所示 )中的单孔塞改为双孔塞 ,在此塞子上装配一个自制的弯口长滴管 ,用来吸取和滴加液溴。此滴管的弯口能在取用药品时防止液溴因密度大而自然滴落。将吸取了适量液溴的长滴管弯口插入烧瓶底部事先加入了少量铁屑和苯的液体中 ,塞紧双孔塞 ,实验时轻轻挤压滴管胶头缓缓加入液溴 ,既能较好地防止溴蒸气挥发 ,又能灵活地控制反应速度及药品的用量 ,避免了开放式加入液溴的种种弊端。另外 ,为使学生更直观、准确地观察和认识溴苯的颜色 ,待反应完毕后 ,向烧瓶里的液体中加入 1 0ml左右…  相似文献   

5.
中师化学课本演示实验10-13,苯和溴的取代反应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有机定性实验。我们根据教材的演示方法进行操作经常出现以下问题:①苯与溴混和之后,反应便很快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一个带长导管的橡皮塞塞在烧瓶口上,操作起来极不方便。若操作稍慢,溴化氢和溴蒸气从烧瓶口喷出,严重污染环境;若操作稍有不慎,会使导气管接触水面而产生倒吸,使实验失败。②反应过程中,常有较多的溴随溴化氢逸出,影响溴化氢的检验。③实验分步进行,费时费事,不便于教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图1 苯溴取代反应装…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苯溴代反应进行了大量的试验 ,并参考了一些有关资料 ,使实验在便于课堂操作的前提下达到了时间短 (3~ 5分钟 )、效果好、污染少的要求 .现将实验要点介绍如下 ,供同行参考 .1 .仪器装置 .基本装置同课本 .圆底烧瓶规格以球体容积 1 0 0~ 2 0 0毫升为宜 .烧瓶底必须干燥 .与烧瓶口垂直部分导管长约 3 0厘米 ,并保持干燥 ,否则管口可能无白雾产生 .2 .药品及反应温度 .溴必须取用不含水的液溴 ,否则反应将难以发生 .苯的纯度对反应速率有较大影响 ,其同系物含量越高 ,反应越快 .苯与液溴的体积比 ,按恰好反应计算大约为 2∶1 ,但在此…  相似文献   

7.
中学化学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主要仪器是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在进行氯气的性质教学时,需要持续产生大量的氯气,若采用上述仪器组成的装置进行实验,随着反应的进行,烧瓶中水分渐多,加入的浓盐酸变稀,往往实验未结束,反应即已停止,中途需更换烧瓶中的药品,造成装置中的氯气大量逸出,污染环境;或实验已结束仍在产生氯气,反应无法控制。  相似文献   

8.
1 改进目的 1.1 中学化学教材中苯的溴代反应的装置、试剂和操作存在下列不足: 1.1.1 液溴与苯的体积比(1∶2)过高:表面积极大的还原铁粉作催化剂,反应一旦发生将异常剧烈.若铁粉的用量过多、加入顺序不当,有时会使反应液喷出,造成事故. 1.1.2 实验设计不严密:剧烈放热挥发出大量溴蒸气,长直管冷凝难以充分除去,将会对溴化氢的检验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9.
高中有机化学中常使用溴水、溴的 CCl4溶液和液溴等试剂。溴蒸气可与烷烃发生取代反应,液溴与苯发生取代反应制取溴苯,溴水用于检验、吸收烯烃、炔烃等不饱和烃,苯酚与溴(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等,溴的 CCl4溶液用于检验、吸收烯烃、炔烃等不饱和烃。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需要均匀受热的反应通常都要进行热浴加热,而采用普通烧瓶不仅浴热源和反应容器要分开,而且所加的液体用量大,同时敞口容器也容易散热.为了克服上述缺陷,笔者根据水浴加热的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实验仪器——液浴烧瓶. 一、液浴烧瓶的造型及制作 液浴烧瓶(图1)、双口或三口液浴烧瓶(图2)及液浴蒸馏烧瓶(图3)的生产是在大炉上用烧瓶的模具吹制瓶体(反应室和控温室),然后用灯工工艺焊接瓶颈于烧瓶体(反应室和控温室)肩部而成,并将支管与瓶颈焊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具体方法是:圆底烧瓶中加人约Zg的固态碘,然后斜放在盛有90℃左右的热水的烧杯中.这时很快看到圆底烧瓶中出现碘蒸气,当碘蒸气充满整个圆底烧瓶时,烧瓶底部的碘仍是固体.最后,将充满碘蒸气的圆底烧瓶从热水中取出,片刻烧瓶内壁上结成计状的有光泽的黑色固体.碘的升华实验的改进@刘雨枫$江苏省东海县中学!222300@胡青江$江苏省东海县中学!222300  相似文献   

12.
在讲苯的溴代反应时 ,课本和教参上均未提到该演示实验中溴与苯的量的比例关系。许多师生都感到该实验难以控制 ,不是反应太慢 ,就是太剧烈 ,导致大量的苯、溴及生成的溴化氢急剧挥发 ,污染教室环境。为了做好该演示实验 ,笔者经过实验 ,进行了如下改进。附图 实验装置一、装置变单孔塞为三孔塞 (或把烧瓶改为三颈瓶 )。一孔插入长直玻璃管 ,其余两孔分别用来插入吸有苯和溴的两支长滴管 ,如附图。二、操作1 药品加入顺序的改变往烧瓶 (或试管 )中加入少量铁粉 ,塞上三孔塞 ,固定。用两支长滴管分别吸入苯与溴 ,插入其余两孔中。先滴加三…  相似文献   

13.
在通风橱中将苯和溴装入烧瓶中,用能上下拉动的铁制燃烧匙装锈蚀的铁屑作为催化剂(实际上是铁锈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所起的催化作用),当燃烧匙伸进反应物时,溴与苯立即发生  相似文献   

14.
巧取液溴防中毒江苏省铜山县郑集中学(221143)杜玉岭液溴极易挥发,有窒息的刺激性气味,有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蒸气有剧毒.澳对呼吸系统及眼睛的损害比氯气严重,如不慎吸入稍多的溴蒸气,可嗅闻由等体积的酒精和10%的氨水的混合液的蒸气来解毒,皮肤遇液溴...  相似文献   

15.
高二化学课本第146页说:“用铁屑作催化剂,苯也能跟其它卤素起取代反应”,还说:把苯和少量溴放在烧瓶里,同时加入少量铁屑作催化剂……很快就会看到……白雾……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见实验4—14)。 实验证明是看不到这些明显反应现象的。原因是这个反应起催化作用的并不是铁而是三溴化铁。我们可以从实验和理论分析两方面证明和阐述这一点。 若将课本实验4—14作如下改动:先在烧瓶里加入少量铁屑,再加入少量溴,最后加入苯。摇动烧瓶使其混和均匀,不久反应很激烈。这说明先加入的Fe和Br_2作用生成了FeBr_3,它作为催化剂加快了苯环上的氢原子与溴原子的取代  相似文献   

16.
溴、溴水为实验室常用化学试剂。溴易挥发,随着气温的升高,溴蒸气即从溶液中逸出,即使浓度很小的溴水(带黄色)也会逸出溴蒸气。在实验室无通风橱的条件下,用液溴或浓溴水配制稀溴水时可采用如下方法。1 步骤(1)以3号胶塞(根据试剂瓶口大小可用2号或4号)做带有一长一短玻璃导管的双孔塞子,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笔者根据苏教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溴乙烷消除反应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多次实验,均未成功。究其原因为溴乙烷沸点低,为38.4℃,加热反应试管时,因反应温度过高,溴乙烷受热而大量挥发,挥发的溴乙烷到达导气管的橡皮管处,橡皮管因被腐蚀而破裂,导致实验失败。改进如下。1改进方案1.1反应仪器及药品仪器:84-Ⅱ型磁力恒温搅拌器、圆底烧瓶、试管、洗气瓶、U形玻璃导管(不带橡胶管)、干燥管、  相似文献   

18.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对许多实验现象的理论解析常存争议,原因是对反应的本质认识不透所至.如:Fe^3 与S^2-反应现象的认识,苯与溴的取代反应中,液溴为何不能用溴水替代,Ca^2 与HCO3^-在同一溶液中为何不能大量共存等问题的认识,已成为一个长期的困惑和疑点,这些问题的探究和澄清对中学化学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验室制CO和用CO还原CuO(Fe2O3)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个非常传统的演示实验,以下几个问题或许还需要我们有进一步的认识。1CO的发生装置(如右图),是应该把甲酸(HCOOH)装在烧瓶(分液漏斗)中,还是应该把浓H2SO4装在烧瓶(分液ááá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行教材中溴乙烷消去反应演示实验存在耗时长、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等不足,依据演示实验的原理,设计了演示实验的装置,采用强碱氢氧化钾、气(蒸气)-液反应的方式、高于溴乙烷沸点的反应温度以及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润湿的棉团检验烯烃等措施,改进该演示实验.改进后的演示实验,反应速率快、反应完成的程度高、实验现象明显、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