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汪曾祺说,读小品文是悠闲的,可以得到有文化气息的健康的休息。他的《胡同文化》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笔者学着他的“文化休息”,在教学设计中努力体现“快乐语文”:在快乐中增长见识,了解胡同的特点及胡同文化的内涵;在快乐中体验情感,感受北京市民散淡、平和、自足与作者怀旧、感伤、理智超脱的情怀;在快乐中品味语言,体会京味语言醇厚活泼的魅力;在快乐中拓展开来,由远及近,从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了解胡同的知识及胡同文化的内涵。2.初步欣赏汪曾祺的语言特色。3.能较为深入地分析作者的感情,并且能较为理智地分析高楼文化与胡同文化。教学重点:鉴赏语言,品味情感。教学难点:站在历史与文化的高度把握文化的发展,并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语言因依附于具体内容而存在,而具体内容又蕴含着作者的思想.反过来,作者的思想要通过具体内容得以展现,而不同内容的展现所使用、显示的语言风格也会不同.《胡同文化》中解说北京城形状,胡同的名称、数量、大小等,语言朴素平实;叙述表现胡同文化特点的北京人生活状态,语言生动鲜活;描绘北京胡同的衰败、没落情景,语言典雅华美.这种雅俗杂糅、生动鲜活的语言特色,使得文章摇曳多姿,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4.
语言教学活动不能忽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教学活动中,如果不考虑其目标语文化,就不会取得成功.于此作者分析了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5.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的一篇有着深厚内涵的精美的文化散文。普通的胡同,在作者的笔下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字里行间却流露出面对着“养育了自己祖祖辈辈的生活环境”正在没落、衰败的一种难言的伤感与无奈。笔者在处理该课时,将“熟悉课文,概括胡同的文化内涵;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流露的思想感情”确定为该课的教学目标,并设计了三个环节:①了解胡同的特点,要概括出胡同文化的特点———北京市民的心态;②理解作者面对胡同的衰败、没落所寄托的感情;③开放性讨论“怎样看待胡同的保护和建设新北京”的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笔者首…  相似文献   

6.
《胡同文化》是一篇描绘北京胡同文化的风情散文。作者通过对胡同命名、习俗、居住在胡同中的北京人的生活状态以及胡同的衰败等的描述,赋予了胡同浓郁的文化气息。这种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封闭文化。在对北京胡同文化进行描绘的同时,文章还表现出了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深厚感情及作者对胡同之没的淡淡伤感。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语言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文章从"听"传统文化、"说"传统文化、"读"传统文化、"写"传统文化四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后,大、中学教师不时有解读文章或教学案例发表于各类语文杂志.集中揭示胡同文化的含义,是诸多解读的基本切入点.他们或者从文章本身直接筛选出市民文化、北京文化、封闭文化等关键词语,或者因作者有胡同文化日渐没落的判断而将它归属于传统文化乃至消逝了的文化,也有从市民文化角度,把胡同文化进一步推论为平民文化或民间文化等.这些结论虽然多样,但大多只局限于对文章本身的信息整合,缺乏对内在含义的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目前我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引领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就此,我提出"趣读"入手——"乐读"引路——"广读"铺路——"多读"成就四步法,旨在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0.
语言教学活动不能忽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教学活动中,如果不考虑其目标语文化,就不会取得成功。于此作者分析了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认识文章的"三环结构"法,培养学生用"三环结构"法解读文章的能力;2.借助"三环结构"解读文本,师生探究文本中的"胡同文化",在评价中再认识;3.以文化眼光审视胡同文化,在讨论与探究中认识文化。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是高中语文教师喜欢上的一个篇目。不过,纵观老师们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参上的导读都将这篇文章理解为由这三部分组成:首先,写了胡同的特点:从第五节开始写胡同文化的内涵:最后一部分是作者表达对胡同的复杂情感。对于这样的理解,笔者有不同的看法。如果说文章前四节写的是胡同的特点,那么它和胡同文化是什么关系?作者用那么多篇幅写胡同,难道仅仅是在交待胡同文化的环境?胡同起源的众多名称、胡同里的叫卖声等等难道不属于胡同文化的内容?在笔者对教参上的看法存疑的同时,查阅了有关资料,想从根源上去把握本文的题目“胡同文化”。  相似文献   

13.
朱文敏 《语文天地》2010,(10):45-47
《胡同文化》中,作者说:“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忍,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这似乎是无可争议的事了,只是再读其文,却又很难信服。体会《胡同文化》中的记述,觉得“和”到能肩负北京胡同文化精义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郭品 《华章》2013,(14)
《胡同文化》是作家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言,但他并没有从摄影艺术的角度去写,而是由影集表现的对象胡同入手,再由胡同引出胡同文化,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衰败、没落的胡同、胡同文化的一种伤感和无奈。普普通通的胡同,在作者的笔下却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面对这样一篇精美的散文,我一直在想怎样才能上出那种文化的味道,怎样才能让学生感悟出那种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此,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搜集了大量关于老北京胡同的素材,希望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利用这些素材来渲染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5.
语文天生是文化的载体,离开了文化的内容,语文将无所适从。文学是生活的关照,离开了生活的体验,文学将成为镂空的贝壳。汪曾祺老先生为《胡同之没》画册撰写的序文《胡同文化》一文令我情绪激越。在教学中,我情不自禁地渗透了许多地方民俗文化,尤其是民居文化的内容,深受学生欢迎。在欣赏文章幽默的地方语言时,我适时引进青海方言中那些极富哲理性和艺术性的野曲俚语加以对照,学生不时报以会心的笑声,这使我几天来一直沉浸在一种愉快的深层思考之中。(一)语文课到底承担起一种什么样的社会责任?专家和学者们莫衷一是,但多年的讨论已有了较理…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读""想""练",教师只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读""想""练"来用心揣摩和体味语言,逐步实现语言的内化和文化的积淀,才能使学生形成对语文的深刻的审美感觉--语感.  相似文献   

17.
一、探索文化语文文化语文是从文化层面实施的语文教学,即从生命成长的高度观照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文化"与"语文"具有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据专家考证,"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  相似文献   

18.
"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在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学仍然强调要在读上下功夫.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享受"读"的快乐,从而走进书的世界.与书为伴,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当前,有两种不良倾向充斥语文界:一是彻头彻尾的"工具论",一是舍弃语言的"人文论",人为地把语言与人文撕成"两张皮".语文要以人文为灵魂,失去人文这一灵魂,语文只能是行尸走肉;但舍语言而求人文,语文人文就有两失的危险.语言与人文水乳交融,才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感知语言的很关键的一环.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此,教师一定要做好读的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