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钓鱼》2007,(13)
《钓鱼》2007年5月(下)刊登的山东钓友马建华老师的文章《我对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认识》,我仔细拜读了多遍,也认真学习了该文提到的山东钓友衣善新老师发表在《钓鱼》2006年第3、4、5、6期上的《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系列文章;我对两位钓友都很敬佩,他们勇于探索钓鱼技术,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对马钓友文章的《编者按》的观点和态度深表敬意:在争辩中求共识,在争鸣中找到钓鱼真谛。  相似文献   

2.
马建华 《钓鱼》2007,(9S):16-19
《钓鱼》2007年5月(下)刊登了本人一篇《我对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认识》的文章,文章针对山东衣善新钓友的大作《子线长度与灵敏度》一文提出了一些不同见解。当时我没准备再写下文,因为我的观点谈的已经很清楚了,没必要画蛇添足,再者我对反复争论一个话题有些顾虑,争鸣性的文章如果措辞不当有时候会伤害了钓友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尚立和 《钓鱼》2007,(11S):22-24
笔者认真地拜读了刊登在《钓鱼》2007年第17期山东威海马建华钓友的《再谈子线长度与灵敏度》(以下简称《马谈》)文章,有不少感触。我今天的拙文,对《马谈》的批评表示感谢,也对马钓友对我的误解猜测与怀疑进行申辩,对我认为是正确的而马钓友认为是错误的有关问题申述理由,还对马钓友的某些观点谈谈我的不同认识;目的是共勉与责任,为钓鱼负责,为钓友负责,也为自己负责,在争辩中达到共识,探索钓鱼规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钓鱼》2007年5月(下)刊登了本人一篇《我对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认识》的文章,文章针对山东衣善新钓友的大作《子线长度与灵敏度》一文提出了一些不同见解。当时我没准备再写下文,因为我的观点谈的已经很清楚了,没必要画蛇添足,再者我对反复争论一个话题有些顾虑,争鸣性的文章如果措辞不当有时候会伤害了钓友之间的感情。比如去年我同柳树仁钓友在杂志上争论浮标调目、钓目的作用问题时,争论到后期,我就感觉到了一些火药味,只好及时刹车。但是收到《钓鱼》杂志第13、14期后,看到其中连载了山东栖霞尚立和钓友的《也谈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文章,文中对衣善新钓友的观点表示了支持,也婉转的对我的见解提出了不同意见,促使我有了将本人观点进一步阐明的决心,也算是对衣、尚两位钓友的回答,或者也可博有兴趣看完拙文的钓友一笑。  相似文献   

5.
《钓鱼》2007,(21)
笔者认真地拜读了刊登在《钓鱼》2007年第17期山东威海马建华钓友的《再谈子线长度与灵敏度》(以下简称《马谈》)文章,有不少感触。我今天的拙文,对《马谈》的批评表示感谢,也对马钓友对我的误解猜测与怀疑  相似文献   

6.
马建华 《钓鱼》2007,(5X):15-18
去年,衣善新钓友对“子线的长度与灵敏度”的关系。做了深入、细致的理论探讨和分析。今天。马建华钓友又对“子线的长度与灵敏度”的关系,提出新的认识。本刊编辑部对他们这种追求真理,努力实践,探索钓技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希望其他钓友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争鸣中找到钓鱼的真经。[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笔耕情缘     
贺建成 《钓鱼》2013,(19):14-15
至2013年,《钓鱼》杂志已创办二十周年,可喜可贺。二十年来,《钓鱼》以生动活泼的版面、内容丰富的栏目、超前一步的思维、朴实无华的文字、服务钓友的宗旨而获得国内众多钓友的青睐。作为《钓鱼》的忠实读者和作者,在长时间学习钓鱼知识和写作钓鱼文章的过程中,我既是《钓鱼》的铁杆粉丝,又是实实在在的受益人,我几乎是伴随《钓鱼》的发展进步而成长的。《钓鱼》给我带来了更多的钓鱼知识和钓鱼思考,我能在钓鱼领域笔耕多年且获得丰收,并出版两本书,这些都与《钓鱼》的沁心润泽是分不开的。我当然也不会忘记感谢编辑们对我的帮助,同时祝贺他们所取得的辉煌成绩。  相似文献   

8.
宁夕雨 《钓鱼》2006,(9):42-43
读了《钓鱼》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师傅“程大鱼”》后,不由想起了已故的我的钓鱼老师“戴高手”来。“戴高手”是我们当地钓友们对他钓技高超、品德高尚的赞誉之辞,他的真名叫戴良焱,四川眉山人。我称他老师有三个原因:一、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学教师,无疑该称老师;二、从1962 ̄198  相似文献   

9.
甯夕雨 《钓鱼》2005,(1):23-23
罗泽武钓友在《钓鱼》杂志总46期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给钓鱼大师们的一封信》以下简称罗文),我反复读了几遍,对信中提到的另一篇文章王大禄钓友的《让我们走出“标准池”》一文,我也重温了一遍。我很同意他们在各自文章中所表明的一个重要观点:摆说“标准池观念”桎梏的束缚,多学习更新鲜更精彩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林佚 《钓鱼》2004,(5):61-61
为响应《钓鱼》杂志倡议的“钓鱼推广年”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钓友钓技水平。由山东省淄博市甫东食品有限公司主办,山东淄博市钓鱼协会承办的“甫东杯”全国钓友邀请赛将于4月10—11日在山东淄博张店贾庄垂钓中心打响。  相似文献   

11.
黄斌 《中国钓鱼》2004,(6):54-55
《中国钓鱼》之“钓技论坛”栏目,关于水表张力与浮漂灵敏度方面的有关理论问题,前后曾有多位钓友多篇文章提到与讨论和分析。例如,第149期24页陈燕曾钓友的:《试述水表张力对示标的放大作用》和第157期36页籍英志钓友的《不能曲解水表张力的作用》等文章,在钓友  相似文献   

12.
莫凡 《中国钓鱼》2001,(4):56-57
我所写的《在家也能钓鱼》系列文章,在2000年《中国钓鱼》杂志1—12期连载后.不断有钓友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给我传递钓鱼游戏的最新信息。或者急切询问钓鱼游戏如何获得等等,由于工作忙,出差又多.加之一些钓友发了邮件却没有留下回复的信箱地址,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做到礼尚往来。在此,借《中国钓鱼》杂志版面一角,一方面,表示深深的歉意,另一方面,向钓友们介绍一些获得钓鱼游戏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猛 《中国钓鱼》2004,(10):46-46
《中国钓鱼》2004年第2期第45页,刊登了天津籍英志钓友写的《话说脑线》一文,读后,我想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陈中春 《钓鱼》2007,(1X):29-30
细细研读《钓鱼》2006年第24期江苏钓友郁文生《走出冬钓的误区》(以下简称《冬》一文之后,笔者对文章的提法和某些认识,持不同观点,借《钓鱼》这块学习平台,想和郁钓友聊聊,相互切磋。  相似文献   

15.
王建明 《钓鱼》2006,(17):69-69
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同时也是《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多年来,我一直都订阅《钓鱼》杂志。从这本杂志中,我学习到许多知识,掌握了更多的钓鱼技巧,也了解了我国以及国外钓坛、钓具行业的发展态势。世上的万物总是存在着两个相对的方面,我说这话并不是讲《钓鱼》杂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但看得多了。也就总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觉得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不足。如我在该刊中看到。一些钓鱼大师们就钓友提出的钓鱼方面问题专门撰文予以回答,还有民间钓鱼高手写的关于鱼在不同季节里不同的钓法等。  相似文献   

16.
孙增明 《中国钓鱼》2001,(12):21-21
笔者拜读了《中国钓鱼》总第113期刘双平的《冬钓“天变” 前》(简称《冬钓》)一文,有些疑义,欲与该文作者及其他钓友讨论。 多数钓友和不少钓鱼文章认为,冬季钓鱼气温突然变冷的头一天和气温升高时好钓鱼,故有“冬钓阳”之说。这属于一般规律,所以,我也相信此说。而笔者在近年几次钓鱼活动中则有新的体会:气温骤降后也好钓鱼。  相似文献   

17.
陈中春 《钓鱼》2006,(21):29-30
《钓鱼》2006年18期刊登了辽宁钓友徐国刚.以《是温差还是另有原因》为题,对笔者2006年第13期发表在《钓鱼》上的《温差是影响钓绩的第一因察》一文,提出了不同看法和意见,这里我想借杂志这个学习平台.向徐钓友作些必要的解释.并与之商榷。徐在《是温差还是另有原因》文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我认为.好不好钓鱼与温差有一定关系,但不是主要因素,我  相似文献   

18.
《中国钓鱼》分别于2004年3月、2005年12月、2006年2月刊登了昆明钓友林凯的《钓滑口鱼一法》,河南钓友杜建民的《<钓滑口鱼一法>辨误》和山东钓友王臣厚的《<钓滑口鱼一法>是有效的》三篇文章。在认真仔细地拜读了三篇文章后,现将我的一些浅显的体会和看法写出来,与众钓友共商。首先来谈谈什么是滑口和轻口。滑口鱼主要是指竞技池中被反  相似文献   

19.
《中国钓鱼》2004年第2期第45页,刊登了天津籍英志钓友写的《话说脑线》一文,读后,我想谈点粗浅看法。 就脑线的长短,两钩之间的距离,我的看法是,应根据所钓鱼的大小而定。文章表中给出的脑线长度只是一个理论值,该选多长,应视每位钓友的习惯而定,它绝对不应是一成不变的硬性规定。比如,在钓小  相似文献   

20.
本人《谁和我换书》一文在去年《中国钓鱼》第7期发表后,得到全国各地钓友的帮助,先后有北京、上海、南京、石家庄、三门峡、沈阳、哈尔滨、淮北、景德镇、秦皇岛、青岛、本溪、山东博兴、安徽全椒等14市(县)的17位钓友经《中国钓鱼》杂志给我写来热情洋溢的信,有的寄来了我所需要的杂志,有的寄来了复印件。有的提供了信息,让我感激不尽。 石家庄钓友王立林把他获奖的创刊号寄给了我,不久后他的女儿还打电话询问我收到没有;本溪钓友党凌、沈阳钓友王中惠给我寄来1996年第4期,王钓友还留下手机号,约我去做客;全椒县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