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认为要提高军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需要从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学位论文评阅、培养过程管理、优化招生考试制度、落实淘汰制度等方面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研究生和导师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相似文献   

2.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主要依据,不仅体现个人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也反映出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选题是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的首要步骤和关键环节,直接决定学位论文的质量。研究生论文选题中普遍存在过“大”、过“异”、过“陈”等问题,应遵循创新性、前沿性、价值性和可行性等基本原则与要求,采用“推陈出新、别出机杼”、“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等策略提高选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最直接的反映。通过改革创新学位论文管理机制:开展诚信教育、采用研讨式带教模式、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和统计学检测、加强论文双盲评审和答辩等,进而促进学风建设,保障学位论文质量。  相似文献   

4.
当前军校研究生创新能力普遍较低,加强军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特别注意四个方面:第一,完善课程体系,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第二,推进考试方式多样化,对学位论文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评估;第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注重导师的创新精神教育和创新能力评估,注重营造引导创新的科研氛围;第四,建设创新的校园文化,建立开放的学术论坛。  相似文献   

5.
由论文抽检到从根本上保证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质量永远是研究生教育中的热点话题,而它又最集中地体现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学位论文的质量是由学生选拔、教学过程、导师水平和监控机制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作为教育管理部门,为了保证培养质量,多从监督学位论文的水平着手采取措施,例如:论文开题查新、中间检查、预答辩制度、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创新性一票否决制、同学科学位论文排序首尾10%重点审查制、论文“双盲”抽检评议等等。这些措施大多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其效果大打折扣;其中以上海市学位办于1996年推出的学位论文“双盲”评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暴露出培养模式单一、导师队伍建设滞后、教学体系不合理、学位论文管理松懈、教育质量自我评价简化等同题,严重削弱了研究生教育质量.建立健全的研究生创新教育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动态的导师队伍管理机制、优化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推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位论文管理、建立健全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价体系”等建议,供地方院校相关部门和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7.
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检查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实施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评议是保障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江苏省通过抽检评议研究生学位论文,掌握了学位论文的整体质量及基本特征,为行政部门加强管理、作出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开展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学位论文水平直接体现了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质量与成效。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进而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成了研究生培养工作面临的核心问题。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是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的重要保障。重点介绍了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基于全面质量管理和关键环节监控的思想,构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术型硕士的培养侧重于理论和学术研究,其“拔尖创新人才”是学术型人才,更要突出科研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学术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有研究无能力”、“理论不结合实际”、“学位论文没有应用价值”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学位论文开题实行课题导向制;学位论文撰写实行“小论文”构成制;学位论文评审实行“双向”盲审制,同时,设立学术研究分,推动研究生全方位参与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对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检验。笔者针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学位论文评审、学位论文答辩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加强学位论文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学位论文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相较于完善而成熟的本科生辅导员制度,当前的研究生辅导员制度正经历着一个从无到有,从效仿到创新的成长历程。在此建制过程中,研究生辅导员面临着诸多的职业"尴尬"。而在研究生培养中,研究生辅导员基本涉及每一个环节,必须充分认识到其之重要性,从四大方面发挥其作用,并注意期间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已成为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借鉴发达国家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经验,结合我国高校当前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教育中,人格影响、教学过程、学术研究和资料积累等方面,导师与学生之间是互动的关系,导师必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心诚为友,与生共勉;既是指导者,也是学习者.而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学的参与者,甚至是教学的促进者.师生的互动关系不仅能在人格和学术方面相互促动,还能增进师生的亲和力,达到师生共进,情感交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高校研究生事务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专业化符合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律,是高校研究生事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且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为了实现我国高校研究生事务的专业化,必须转变传统的研究生事务观,注重相关课题研究的应用性,促进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实现工作内容和方法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以临床医学为强专业性学科的典型代表,分析了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二者并轨后,临床医学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存在的问题:定位认知不明、科研训练不足、生源不均衡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培养模式、组建导师团队、完善考核制度、与博士培养接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招生工作是我国高端人才培养的首要关口,其过程的公平性可以反映一所高校的管理水平及管理理念.本文从信息的公开性、招生制度的完善性、招生流程的规范性及选拔方式的合理性、评判标准的一致性、导师及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等几方面具体分析了影响高校研究生招生公平性的因素,并对进一步改进研究生招生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加强研究生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如何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课题。从严把入学招生质量关、切实完善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等方面切实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有助于立足研究生培养实际,进一步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扩招时代来临,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作为新兴的教育方法,建导法在提高研究生教育效率方面有很大的运用空间。基于小组活动、网络支持等一系列具体方法,建导法可以有效地将研究生在课余时间组织起来,进行团队合作与自主学习,并锻炼综合能力。打破研究生在课余时间“个体工作”的局面,弥补传统培养模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以生命科学为例,介绍采用师徒制方式培养研究生的5个步骤:导师示范读、导师评析科研思维、学生开口讲解文献、学生动手做试验、学生撰写和修改论文。采用这种培养方式可以培养出“敢问别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做前人没有做过的试验、写前人没有写过的文章”的研究生。关键词:师徒制;研究生培养;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rapidly increasing racial and ethnic diversity of the school-aged population, school psychologists must be properly trained to engage in culturally competent practice;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school psychology programs prepare their trainees to serve diverse popula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pdate Rogers et al.'s study on multicultural training by examining the extent to which school psychology programs use multicultural training recommendations noted in the literature. Thirty-eight school psychology program coordinators completed the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al Inventory-Revised (MEI) to assess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ir program's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 Participants were also asked about their training in multicultural and diversity issues and how their program conducts multicultural training. Findings suggest that programs most frequently used the integration and separate course models for multicultural training along with clinical experiences serving diverse students. In addition, multicultural coursework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scores on the MEI Curriculum and MEI Research subscales. With regard to program environment, the percentage of racial and ethnic minoritized (REM) student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percentage of REM faculty and the number of required multicultural courses. However, programs lacked specific strategies to recruit and retain diverse students.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for training program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