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删诗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否经孔子删定,至今仍无定论。本文从五方面加以考辨,以说明孔子删诗说之可信。1.有较早较多的史料赞成孔子删诗说;2.否定孔子删诗说者的主要根据不足以服人;3.孔子有必要也有能力删诗;4.从《诗经》本身可以看出孔子删诗的迹象;5.现存先秦文献中,亦有孔子删诗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孔子与《诗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论语》记载他整理《诗》,切磋《诗》,雅言《诗》;《史记》本传记载他删选《诗》,弦歌《诗》,传授《诗》;先秦两汉其他文献记载他品评《诗》,征引《诗》,以《诗》为据而证言证行,议人议事,等等。孔子对于《诗经》这种情有独钟的态度及其发表的诸多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最早提出孔子删订《诗经》的说法,得到了汉代学者的认同。唐代的孔颖达首先对此提出质疑。宋代的学者多数认为孔子并没有删订过《诗经》。清代前期的学者注重实证,多数人不同意司马迁的观点。清代后期今文经兴起,一些学者认为孔子删过《诗》,但他们并不同意司马迁的古诗三千之说。新文化运动以来,反对孔子删《诗》的观点几乎成了定论。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重新展开,多数学者能够从新的视角观照这一问题,有赞成孔子删《诗》论的,也有反对的。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否删《诗》?这是中国学术界争讼千年的论题。隋朝以前无人否认孔子删《诗》,唐朝孔颖达则疑孔子删《诗》;至当代则有中国科学院《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等论著亦持否定孔子删《诗》说。本文依据《论语》、《左传》、《国语》、《墨子》、《庄子》、《尚书孔序》、《史记》、《汉书》、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徐中舒《左传注》等丰富而有说服力的古今论据,特别是《论语》、《左传》引《诗》、论《诗》的可靠证据,充分论证孔子删《诗》。  相似文献   

5.
汉代对《诗经》的研究继承了先秦研究《诗经》的成果,同时也注入了汉儒对于《诗经》的独特思想和汉代的时代特色。上博简《孔子诗论》的出土,使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先秦与汉代在说《诗》态度、对《诗经》社会作用认识、对《诗经》政治作用认识、对《诗经》历史性认识等各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孔子删诗说可信。理由:1、有较早较多的史料赞成孔子删诗说;2、否定孔子删诗说者的主要理由不足以服人;3、孔子有必要也有能力删诗;4、《诗经》本身有孔子整理删削的迹象;5、现存先秦典籍中也有孔子删诗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诗》在孔子之前已经结集成书,广为流传于春秋前中期的上层社会.而对于它的品评——《诗》说,也陆续相续问世.考察古代典籍得出,先孔时代已经出现了“献诗”说、“记物”说、“义府”说、“言志”说、“断章”说、“合意”说、“观乐”说等七种《诗》说.这些品评概有所主,各有所因,其立说角度不一,旨趣归属不同,而于中国古代诗学之意义则大致相伦.它们客观上揭示了《诗》之来源渠道、伦理内蕴、社会效用、缘作本意、歌乐关系等诸多重要问题,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先孔时代人们对于《诗》的认识、理解、鉴赏与运用,对于其后诞生的大思想家孔子的诗歌见解以及汉代儒生之《诗》论等,都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它们是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研究及其体系建构的一项必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荀子》之于《诗经》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呈现了从孔子、孟子到汉儒的继往开来:通过对孔子"删诗"和论《诗》的回归,对孟子说《诗》方法的承继,对《诗经》中思想政治教化价值的定向选择,借以达到其以《诗》"证礼""隆礼"的目的 。  相似文献   

9.
春秋称《诗》之风对孔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理念上,使孔子重视《诗》的传授,以《诗》作为教学内容;二是在学《诗》目的上,使孔子重视《诗》的政治功用,重视《诗》在伦理教化、性情修养和增长见识方面的作用;三是在引诗、解诗的方式上,孔子也深受《左传》一类解诗性质的引诗的影响。春秋时代人们称《诗》时没有文本观念,而孔子却已具有朦胧的文本概念,他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时,要求他们注意《诗》作者的本意。可以说孔子诗教并非空穴来风,它是对春秋时代称《诗》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0.
孔子删诗说辨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影响了我国经学、诗学、文学几千年。历代研究者很多,据过去的著录,单是宋代研究《诗经》的专著就是七百五十多卷,而清人的著作更在一千一百卷以上。由于秦火之后,周代《诗经》的原貌已不可知,汉代的齐、鲁、韩今文三家诗,除《韩诗外传》外,又早亡逸,今所传的仅有汉代古文《毛诗》。因之,关于《诗经》的许多问题,至今无法得出不可移易的结论,“孔子删诗说”,就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1.
在程朱理学作为官方学术思想的时代,袁枚却沿着清初至乾隆以来性情论重"情"反"理"的倾向树立了"诗本性情"的诗学观念,并以此对孔子《诗》说进行了批评与改造,表现出一定的反理学色彩。袁枚摒弃了孔子诗学强调的教化作用,以"诗言情"而反"思无邪",唯性情"真"而反"郑声淫",抑《雅》《颂》而扬《国风》,重情诗而立艳体。他将"兴观群怨"解释为以感发真性情为首要目的的审美功能,把"温柔敦厚"阐释成以表现真性情为前提的含蓄诗风,以《诗经》为典范倡导诗歌的唯情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儒家诗学的政教精神和伦理主义,促使诗歌从言志载道走向世俗人生。  相似文献   

12.
孔子一生没有留下论诗的专门著作。由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撰辑而成、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通过孔子与学生的一些片言只语的简洁的对话,发表了他对《诗经》的~些精辟独到的见解,是其闪烁光辉的论诗真言。孔子的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诗经》的评谈中。孔子是第一个深知《诗三百》的艺术价值和政治思想意义、也是第一个接受《诗三百》教益的大人物。在诗方面,孔子的主要贡献在诗论。春秋时代的一些美学和诗论的新观点在孔子的发挥下趋于成熟,且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诗论奠定了基础。与孔子的中庸思想相对应,他诗论的一…  相似文献   

13.
孟子和荀子是继孔子之后物望所归的诗学大师,他们对《诗经》作出了独到而精辟的品评论断,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的重要范畴和命题。孟子、荀子诗说与孔*子诗论各擅胜场,共同构成先秦时代《诗经》批评文化的鼎足局面。  相似文献   

14.
唐朝是《诗经》学术论争结束而“论归一定 ,无复岐途”的时代 ,孔颖达奉敕编撰的《毛诗正义》成为当时学子“明经”应试的法定文本。该书“融贯群言 ,包罗古义” ,内容翔实。就诗经学理论 ,也提出了一些精辟范畴和命题 ,如“物”、“情”、“民志”、“民诗”等 ,涉及到古代诗歌的创作缘起、社会功能以及对孔子删诗问题的看法等 ;另成伯王与《毛诗指说》对《小序》作者问题亦有独到之见 ,其观点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5.
"孔子删诗"问题在《诗经》学史上历来争议较多,且迄今尚无定论。论文在详细梳理有关学术史料的基础上,重新剔发"去其重"说在诠释"孔子删诗"问题上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孔子“删诗”为司马迁所首倡,然而自唐代开始就不断有人提出怀疑。但由一系列考证可以推知:孔子确曾有“删诗”之举。前人提出的三点理由,都不能成立。据钱穆考证,鲁昭公二十年(前522),孔子三十岁,始授徒设教。若此论不差,则《诗经》的固定成书并具有权威当正是在这一时期。司马迁的“孔子删诗说”并没有错,乃是后人误读了《史记》。  相似文献   

17.
“孔子删诗”问题在(《诗经》学史上历来争议较多,且迄今尚无定论。论文在详细梳理有关学术史料的基础上,重新剔发“去其重”说在诠释“孔子删诗”问题上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孟子说《诗》理论及其实践探蕴孔慧云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热情倡导学《诗》、用《诗》的大师,他的说《诗》理论对后世的《诗经》研究和文学理论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其“以意逆志”的说《诗》理论,今人亦不陌生,但有两种认识有待商榷。一是认为孟子虽提出了“以...  相似文献   

19.
孔子关于《诗经》的评论对后代《诗经》的研究与接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兴观群怨”说是孔子诗论中一个重要观点。文章从文化的视角,联系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解读其中一个重要命题即“《诗》可以群”,试图再次探究孔子提出这一命题的深层含义。文章认为“《诗》可以群”对中国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命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以礼说《诗》为解释《诗经》中言礼之诗的必由之路。本文论述了以礼说《诗》、以诗说《诗》的道理,希望匡正数十年来治《诗》者讳言礼之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