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寒 《收藏》2013,(10):163-165
2012年的一天,刘仁刚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在电话里提出,请刘仁刚写三个字。三个字?什么字?得到的答复是——"辽宁舰"。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刘仁刚所书写的这三个字悬挂在该舰指挥室随舰出海,成为新中国重大突破性历史时刻的一部分。作为金融行业的高管,刘仁刚并非职业书法家,但植根于深厚中国文化土壤以及更开阔的视野,使得他在中国书法的世界性输出中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2.
李寒停 《钓鱼》2011,(12):14-15
了解"阿逗"的人都知道他的比赛风格,常以稳扎稳打而著称。他首创了"慢下沉,速钓鲫鱼法""三目一线钓鲫法"等。凭着对饵料、添加剂(小药)的理解,加上出色的钓技和超强的临场应变的能力,获得大小奖项无数。他现在除了正常教学授课外,依然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赛场上。  相似文献   

3.
马建华 《钓鱼》2011,(11):54-55
三、"二段式钓组"的使用"二段式钓组"适合所有浅钓棚近距离的钓场使用,但最适合"二段式钓组"大显身手的使用时机还是在风浪不大的环境中对付吃口轻猾的刁钻鱼情。在具体使用时,信号浮漂的使用是最具变化的。  相似文献   

4.
邹思全 《钓鱼》2013,(1):40-41
"冬钓阳"这句钓谚,是老一辈钓鱼人总结出来的宝贵垂钓经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至今,钓友们都还遵循这一冬钓原则。经过近几年冬钓,我发现这句钓谚有很大的误导性,致使很多钓友走向误区。单从"冬钓阳"这句话去理解,就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可理解为在向阳的地方选点钓鱼;二可理解为在有太阳出来的晴好天气出钓,"阳"即是太阳。笔者相信,有些钓友理解为第一种,也有些理解为第二种。但笔者认为,说这句话的人,不是从鱼的角度去考虑的,而是从人坐在水边是否暖和的角度去考虑的。在向阳的地方钓鱼,  相似文献   

5.
舟钓的安全     
近几年来,随着海水和大江大湖水质不断污染,近海和江湖岸边鱼类越来越少,鱼的个头越来越小,参与舟钓的钓者日趋增多。舟钓,比起岸钓优越性很多,由于采用行进中提钓,不受钓点限制,活动范围大,上钩率高,且能钓到大鱼。另外,舟钓的最大乐趣是鱼上钩后手感性强,如果风平浪静水质清澈,可观赏到水下五六米深处的鱼儿动态,给人们惊喜和美的享受。但是,舟钓的安全不容忽视,近几年舟钓溺水者时有所闻。根据笔者几年来舟钓的亲身感受和所见所闻,在安全方面主要注意以下五点:一、舟钓时应有专业人员划船或驾驶船。有些钓者有时擅自借…  相似文献   

6.
王砥平 《钓鱼》2012,(9):37-37
"谷雨"过后,雨量增多,给长江流域及其相通的大小江河带来洪水上涨的趋势。由于洪水的冲涮,许多小虫、蚯蚓、沙虫、嫩草以及腐烂植被浸泡在水中,成为鱼儿的丰盛佳肴,这也给广大钓鱼人带来了机会。一、选择钓点钓谚云:"三分钓技,七分钓位。"江河涨水,钓位的选择是钓获丰厚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钓鱼》2007,(22)
李喜东赢得喝彩是1997年的"一对一"电视擂台赛,过五关斩六将,成就擂主。在此之前,他在全国钓赛上的成绩是:1992年舟钓亚军,1996年手竿冠军,1997年抛竿亚军。另外,1998年参加"钓王杯"决  相似文献   

8.
一品野人 《钓鱼》2011,(7):46-48
“麻一条”的真实姓名叫麻景新,是我的铁杆钓友之一。前年,老麻粮油门市的生意清淡,于是他没心思钓鱼,但在我们的热情邀请下他还是出钓了三次。谁料想,三次钓鱼中,老麻每次都得了一条鱼。他之所以得了个“一条”的绰号,正是源于发生在他身上的这三个关于“一条鱼”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李寒停 《钓鱼》2012,(22):16-17
今年10月是钱跃进成绩飙升的月份,特别是当了第三届"铜牛杯"电视擂台赛擂主后,紧接着在全国钓鱼锦标赛南宁站又获得个人总成绩第二名。对于每次在大赛上问鼎"只差一步"的他来讲,今年打了个翻身仗。问:看到你在第三届"铜牛杯"电视擂台赛上有所表现,感到你的钓技在日益增长。  相似文献   

10.
张世才 《钓鱼》2010,(15):40-40
涨水之后,对鱼儿来说是个欢快的日子,由于河水猛涨,大量食物被冲刷到水里,鱼儿可以尽情地享受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每每这时,也是钓鱼人大显身手的好时机。钓谚云:"三分钓技,七分钓点"。充分说明钓点的选择是获鱼多少的关键。笔者多年的实践,选择好钓点,就能获鱼满篓,如何选择钓点呢?  相似文献   

11.
吴芜 《钓鱼》2014,(11):16-18
"台钓"很简简单,记住"调4钓2,搓饵钓底"就行了。拉饵出现后饵轻了,原原来搓一颗饵压标标尖1~3目,两颗饵压2~6目,调4钓2保证两钩触底。拉饵的不同是拉大饵下钩轻触底,上钩离底,拉小饵两钩均离底。钓快鱼用拉饵是因为鱼离底了,但拉饵有个缺点—鱼口乱,标相多变,在搓饵下挫1/2目、1目就能中鱼的信号在拉饵就显得夸张了。拉饵口多,但中鱼率低,不足30%。对此钓手想了许多办法却收效甚微,于是有了打频率。  相似文献   

12.
颜恒 《钓鱼》2010,(24):44-45
"竿线钩漂坠饵"这钓鱼六物,大致从古至今皆是如此,即使是传统的车盘钓和现代的海竿钓,虽然没有浮子,但看竿梢的抖动(或在钓线上挂环以示之)亦能达到传递鱼讯的效果。所以,在我们的潜意识中,钓鱼必须"六物"俱全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相似文献   

13.
租河钓     
5年前初夏的一个早晨,我的一位英国朋友邀请我到伦敦郊外的一条乡间小河垂钓。这里绿草如茵,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叫人心旷神恰。我们找到钓位后,他对我说:“我们只能在这100米水域内钓鱼。”我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呢?”甩下钩饵后,他解释道,这百米钓域是他和他的4个朋友共同租赁的,超过这个水域,那是人家租钓的。他这一解释,我才知道,这叫“租河钓”。对我来说,“租河钓”是一个饶有兴趣的新问题,我很想了解个究竟。于是,我们边钓边聊开了:“那向谁租呢?”“河的所有权是公家的,但管理权是私人的。”他猛地一拉竿,一…  相似文献   

14.
刘勇军 《钓鱼》2012,(4):38-39
"笨哥"是一位钓友,脸圆圆肚圆圆,常堆着一脸友善的笑,是个不错的人,可就是太落伍了。我们玩"台钓",已经开始讨论自重与水的浮力比了,"笨哥"还在用老掉牙的钓法,一根6.3米的长钓竿挂蚯蚓等死口。早就劝他买根轻巧的台钓竿,可他憨憨地一笑说,拉饵太麻烦,  相似文献   

15.
苏栩 《钓鱼》2012,(22):22-22
12年前的10月1日和2日,由《钓鱼》杂志策划,上海海狮体育救生用品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四届‘海狮杯’全国钓鱼俱乐部总决赛"在上海奉贤举行。经全国8站预赛后出线的40余个钓鱼俱乐部,400余名钓手围绕钓鲫鱼、钓鲫双积分和钓混合鱼3个项目展开角逐。结果,钓鲫鱼项目由邓刚、徐银舟、吉彦军包揽前3名,可是同是鲫鱼,既计尾数又计重量的"钓鲫双积分"就将徐银舟以下的知名钓手刷了个干净。  相似文献   

16.
王华良 《钓鱼》2010,(15):26-29
夏季是鱼生长旺盛的时期。但由于天气炎热,午时温度甚至达到摄氏35度以上,并不是钓鱼的最好时机。钓谚也说:"夏天到,鱼难钓。"本刊精选三篇文章,组成夏钧专题,从垂钓水域出发探讨夏钧技术,希望在炎热的夏季能对钓友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老侯并不老,今年四十一,人们之所以称之为"老",一是因为他钓龄长——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四十刚出头,但钓龄少说也有三十年,因为他从开始记事起便开始钓鱼;二是因为他钓鱼经验丰富,钓技娴熟、老练;三是因为他为人老成持重、热情厚道。老侯是个农民,他家里为农服务的农机具如联合收割机、农用拖  相似文献   

18.
朱剑飞  侯建平 《钓鱼》2014,(13):30-31
钓鱼最开心的莫过于打窝打在鱼道上,并且公认的"三分钓技,七分钓位"也是说钓在了鱼道上。但是鱼在水中游,在陆上是看不到鱼道的,而且鱼道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条大道,而是远近高低各不同,那么怎样才能找到鱼道呢?我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有一天在钓鱼中突然醒悟:原来观鱼泡可以识鱼道。  相似文献   

19.
李寒停 《钓鱼》2014,(11):8-10
如今办比赛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作为钓鱼行业的一个专业媒体,能够举办如此大型比赛,并且已经打造成国内品牌赛事,还真是个奇迹!《钓鱼》杂志"读者杯"一直是以赛事公平、公开、公正,技术含金量高,参与者得实惠著称,在钓鱼界算得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自2003年首届"读者杯"巡回赛开始,所到之处全国各地钓手踊跃报名,积极参与,每届的总决赛更是一名(额)难求。那么,"读者杯"无论在哪里举办,都受到广大钓手的青睐,为什么会如此火爆?从盛况空前的第三届"读者杯"总决赛中归纳出几大看点。  相似文献   

20.
说到“台钓”在实际垂钓活动中的应用,毫无疑问,首先想到的就是池钓鲫鱼。 “池塘钓鲫因为是比赛项目,因而要求就是一个字——快。这一点,正是台钓的特长。”著名钓手段全成说。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快”这个字的要求呢?“这得练!勤练、苦练,就像以前的手艺人一样,不下苦功就没有真功夫。”段全成接着说:“大家都知道,台钓的钓具组合非常灵敏,这给快速钓鱼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但把这先天的好条件变成真正的成果,就完全靠勤学苦练了。比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