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课程的决策主体是在权力的“透镜”下得以显现和定格的.课程决策主体总是操纵大学课程的“少数人”,呈现出从核心层到参与层再到影响层的权力不断递减的层级结构.在横向上,决策权力偏向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学生权力不足;在纵向上,决策权力集中在上层,普通教师和管理人员权力缺乏;决策空间构建随意化.优化大学课程的决策主体,对于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性(开放性)、可选择性、自主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国家开放大学云平台建设愿景,对教学团队和技术团队的构建策略进行了深入思考,阐述教学团队和技术团队是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及国家开放大学课程教学团队在利用国家开放大学系统相关资源和科学管理来组建、培育教学团队方面,形成新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3.
大学课程决策权力的分布状态造就了不同份量的决策主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程决策的过程与结果。X大学的课程决策权力呈现出从核心层列参与层再到影响层的渐次递减的层级分布,课程决策主体总是操纵大学课程的"少数人"。横向上,决策权力偏向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学生权力不足;纵向上,决策权力集中在上层,普通教师和管理人员权力缺乏。因此,应该均衡大学内部的权力配置,坚持课程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价值取向,加强课程决策评价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课程是影响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与学术声誉的核心因素之一,大学课程决策反映了大学的办学理念。中国大学的课程决策由政府主导。大学课程决策权旁落是中国大学培养不出世界级优秀人才的原因之一。比较分析中美两国大学课程决策的现状、特点,有利于我国大学发现课程决策中存在的不足,并适时地进行调整,从而促进整个中国大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学自主权的扩大,大学层面的课程决策日趋显示出重要性。实践中的大学课程决策绝非一个根据教育目标选择和组织教育经验的纯粹理性过程。而更是一个涉及各相关利益方的博弈和妥协的政治过程,是在目标、价值、利益、偏好的冲突与协调中完成的。而权力与中国式“关系”的嵌入有可能进一步导致大学课程决策偏离它的理性目标,使决策结果表现出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课程决策是大学课程运作过程的起始环节,决策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课程评价重点关注决策结果的评价,而很少评价课程决策本身,这是影响课程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该强化大学课程的决策评价,并从选择合适的评价者、遵循现代化的评价标准、创建良好的评价沟通氛围和合理使用评价报告等几个方面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7.
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教学团队的构建应该根据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结构进行。大学英语选修课是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其课程体系宽泛,课程内容丰富,基于选修课程群建设的教学团队能够最大范围地覆盖英语这门学科的各个课程体系。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及其运行机制的建立,能够在教学运行和教学改革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品性和实践操作的共同诉求,其目的是为了形成校本课程开发集体审议和决策的长效机制。它实质上是一个主体间民主决策、视界融合的课程开发集体审议协作组织,具有主体间性的属性。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协调中小学内部的力量、加强家(社区)校合作和建立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合作关系是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长效机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首先基于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心理构建、学科构建、生理构建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并对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需求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决策支持系统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正在横向拓展、纵向深入 ,但由于课程决策不同于其它决策 ,在课程决策领域如何设计决策支持系统 ,文中分析了课程决策的特征 ,论述了课程决策的决策支持需要 ,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构建课程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开发与高校课程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课程改革需要向多元化和综合性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它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课程改革责任感的增强,让高校课程改革体现出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和成果,让高校在课程改革中更加尊重学校和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实现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校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树立科学的课程意识、培养精诚合作的精神、掌握熟练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还要注意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配套,注意校本课程开发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注意科学合理地开发实践类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学校为基地,彰显学校特色建设,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校本课程开发要满足本校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其开发过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植根于学校的沃土中。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政策与课程运作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关联。课程政策对于课程运作的诸环节,即课程决策、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发挥着前提、基石、保障和标尺的作用。建立合法、合理、合情的课程政策,从健全体制、完善组织、重视技术三个维度入手,方能保证课程运作机制转变成为一种可能,保证课程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4.
当前,西方国家校本课程决策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在理念上,以学习为中心,强调个性化学习,强调知识学习与整体生活经验融通,关注校本课程决策的文化视角;在机制上,课程决策机制的整体框架和校本课程决策的内在机制都有变化;在方式上,注重课程统筹性的决策,注重课程补充上的决策,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指导上的决策。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该提升课程改革的决策层次,为课程改革立法;建立课程问责制度,提高教育政策执行力;增加经费投入,提供课程改革的财政保障;完善评价系统和加强课程改革基础研究,提高课程改革决策的科学性等。  相似文献   

16.
瑞吉欧课程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吸引着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其生活性、真实性、活动性、开放性、持续性、创造性和整体性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应提高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中的反思与研究能力;幼儿园课程来源应以幼儿为中心,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加强“家一园一社区”之间的合作,民主决策幼儿园课程的开发;提高环境在课程开发中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Scholarly discourses call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o be democratic and collaborative, include multiple stakeholders’ perspectives, and aligned to values that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social, and public good. Despite thi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remains an internal process: a situation challenged by a greater emphasis on employability. This paper reflects on a consensus model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health professions, based on constructivist principles, wher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takeholders’ voices were incorporated and valued. A framework is presented to support a consensus model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at is more likely to represent the socio-political context in which the future graduate may be employed.  相似文献   

18.
Curriculum materials serve as a key conceptual tool for science teachers, and better understanding how science teachers use these tools could help to improve both curriculum design and theory related to teacher learning and decision-making. The authors review the literature on teachers and science curriculum materials. The review is organised around three main questions: What do teachers do when using science curriculum materials?, What happens when teachers use science curriculum materials? and Why do teachers make the decisions they do? For each question, the authors first summarise the findings of two key reviews from the mathematics education literature, then situate the findings from science education in juxtaposition with those findings. The review uncovers that relatively little is understood about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how teachers interact with curriculum materials. To try to address this gap, complementing and extending the field’s existing understandings of the teacher–curriculum relationship, the authors make four propositions, grounded in the literature on self-regulation. The propositions reflect a mechanism for teacher curricular decision-making. The self-regulation perspective also helps to develop more targeted support for science teachers aimed at the uptake, adaptation and enactment of curriculum materials in ways that are intended, and that teachers themselves experience as an improvement in their teaching. The authors conclude with a call for research that further explores the ways in which individual science teachers’ decision-making is situated within the wider sociocultural context.  相似文献   

19.
课程运作机制是指课程运作的内在方式、原理。它是近年来课程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它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推进课程变革的进程。课程运作机制的研究应遵循一种整体性研究取向。对课程运作机制进行研究,可以克服课程研究理想化和功利化的倾向,有效解决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从而实现课程决策与课程研究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