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能力是一个人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探究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尤其是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认为学习不只是概念、理论、实验等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更是大胆尝试、自主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自觉、主动地探究问题,从而为他们在学习化的社会中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而且…  相似文献   

2.
高亚萍 《成才之路》2009,(34):75-75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王树生 《成才之路》2014,(29):17-17
自主探究学习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有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需要教师创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需要组织学生讨论,给予恰当点拨;还要交给学生质疑方法,提高质疑解疑能力。  相似文献   

4.
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教师就要做到:一、用赏识的方法看待学生,让学生乐于自主探究;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三、营造充足的探究空间,让学生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
问题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基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教师需确定好教学目标,有效设计问题及做好探究活动引导,最后有效实施课堂评价。  相似文献   

6.
一、科学“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 科学“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教师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起探究欲望,从而自主探究、主动建构知识的科学课堂教学体系,其中“情境”为知识产生或使用的具体环境,“问题”为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并想要解决的对象,“探究”为学生在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而创设情境目的在于诱发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与情感状态同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及情感之间的差距和矛盾,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从而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能主动地去探究.  相似文献   

8.
张天赐 《考试周刊》2014,(53):127-127
以问导学,以学促教,适当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在思考、探究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欲望,通过对问题的自主探究,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历史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注重方法引导,灵活运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化学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以情境促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动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激活状态。因此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引人人胜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及自主寻求探究解决问题的动机。  相似文献   

10.
孙文峰 《云南教育》2003,(32):16-1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类比、猜测等活动,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增强学习信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更新观念,学习和贯彻课程标准,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地探究和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创设教学情境,激起探究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莉  郑茂苗 《江西教育》2002,(23):24-24
教学是一种教与学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地学和教师创造性地教。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呢?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据此,在教学中恰当创设故事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学生所喜欢的诸如小动物骑车比赛的故事情境,利用课件将…  相似文献   

12.
陈志辉 《教育艺术》2003,(10):40-4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课程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探索,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学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情境 激活探究欲望 学生是否有探究学习的欲望,直接影响着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关键是要激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提供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的空间,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学生学习数学不是被动地接受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应是一个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是一个经历探究和实践的过程。这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和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构建智慧课堂呢?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疑问的学习情境.教师应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欲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想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鲁迅先生曾指出:“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这就是说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创造、去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获取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6.
申文成 《成才之路》2013,(12):24-24
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是指学生在对待学习、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在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引领下,内心产生的对解决问题的一种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良好素质、语文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可有效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一、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诱发探究欲望,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课堂改革始终是永恒不变的话题,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呢?我们可以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鼓励质疑,激活自主探究精神;拓展延伸,丰富自主探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的思维特征大多是问题性的,产生于对问题的积极探索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问题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我在教学“圆柱表面积”时,有意识地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我先拿出一个圆柱实物图,让学生仿制一个纸圆柱,  相似文献   

20.
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动手能力不强、思维训练薄弱、课堂实效不足等现象,提出并实践了"激活—探究"教学模式:以问题、实验或情境等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交流总结,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其基本流程是:创设情境,调动情绪;提问猜想,激活思维;自主探究,交流总结;自主评价,应用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