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简的《大戴礼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代以后,雕版印刷术的推广应用,使藏于中秘、靠抄本有限流传的<大戴礼记>得以普及,对它的研究也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朱熹与杨简可谓代表.与朱熹相比,杨简对<大戴礼记>多持肯定态度.他将<大戴礼记>放到儒家思想特别是心性思想的语境中加以关注,提升了<大戴礼记>的思想意义.杨简的<大戴礼记>研究主要体现在其<先圣大训>中.但<先圣大训>最大的特点不在文字校正、训释,而在以圣言张目,以经典注我.尽管如此,<先圣大训>有关<大戴礼记>的研究对后来者仍有影响,如清代孔广森作<大戴礼记补注>、汪中作<大戴礼记正误>即多有征引.  相似文献   

2.
<尚书>是史传文学发韧之作.从记言之<尚书>,历<国语>等至<史记>,史传文学蔚为大观.在此流变过程中,<国语·晋语>借鉴<尚书>等史传作品的成功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手法.在记言、叙事、写人、结构文章等方面,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技巧,是史传文学发展的新高度,并为后世史传文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礼记>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关注是儒家经典中少有的,并且非常重视这种行为所携带的符号意义在社交活动中的作用.可见,当时的人已经认识到非语言交际行为与精神活动、社会活动的关系.通过从四个方面分析<礼记>所表现出的当时社会条件下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符号性质,进而说明<礼记>独特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礼记>是我国战国至秦汉之际儒家学者解释经书<仪礼>的文章辑录,其广博的内容集中体现了儒家政治、哲学、伦理、教育等思想,是古代儒家文化典籍中的精品.<礼记>的美育思想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深入挖掘<礼记>美育思想遗产,去芜取精,为当代美育实践提供借鉴,推动当前以美育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礼记>的美育思想主要表现为:一、以伦理美为系统的美育架构.将人伦关系从日常生活泛化到国家的政治治理中,主张在政治统治中充分发挥伦理道德善化民心、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二、以和谐美为核心的美育理念.追求人与社会乃至自然天地的和谐,表达了儒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按照天地运行的法则行事的传统理念,体现了儒家仁者爱人、以和谐为美的育人理念.三、以礼乐美为手段的美育途径.通过美的礼乐教化万民,引导人们向善,让人们在艺术的审美过程中认同礼义的合理性,使治理国家变得审美化,达到和谐的"大同".  相似文献   

5.
《礼记·乐记》非作于西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礼记·乐记>的作者及成书问题争论较多,目前有一种说法是<乐记>成于西汉,各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汉书·艺文志>所记河间献王曾作<乐记>、桓谭引<乐记>有窦公见文帝事及应劭<风俗通>引<乐记>有武帝时丘仲制笛事.根据<汉纪>所录刘向语,<礼记·乐记>当是古文书,撰作年代应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焚书之前.  相似文献   

6.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宋代之前一直和<礼记>同治.到了宋代,<大学>才被单列出来独自成书.朱熹为<大学>、<中庸>做了章句,并为<论语>、<孟子>做了集注,编排在一起成书<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从元代到明、清一直被列为科举考试用书.但现在所见的朱熹<大学章句>已改变了原貌,<大学>的面貌在数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发生了诸多变化,各个时期对<大学>的研究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成就.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红楼梦>是汉语言文学的一朵奇葩,<红楼梦>是曹雪芹用生命铸成的舍利.如何品味这一文学大餐?怎样打开这座艺术的宝库?高中语文课中,编者打破章回结构,根据故事的完整性要求,选了<林黛玉进贾府>一篇.这是有着极其深刻的思考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年龄称谓生动形象、丰富多彩,以<论语><礼记>等为主要线索形成了结构完备、内涵丰富的年龄称谓体系.各主要来源内部年龄称谓大致完整,总体上遵循从低龄到高龄、先<论语>后<礼记>、同一年龄的称谓由男及女的顺序;多数称谓恰当贴切、耐人寻味,具有深广的古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是非常优秀的文字艺术,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就其艺术成就而言,也得到历代大家的高度赞赏.而<世说新培>"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品在叙事上的留白艺术.<世说新语>的留白艺术不仅体现了一种厚重大气的文学创作态度,也提供了一种健康美好的文学鉴赏境界.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0月16日,由重庆教育学院科研处、教务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学语文课的文学启蒙教育研究"课题组、"高师文学教育学科教学原则"课题学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课题阶段著作类成果<文学启蒙教育论稿>、<文学启蒙的艺术>、<文学启蒙教育个案精选>(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出版座谈会,在重庆教育学院综合楼610会议室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