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士大夫崇佛之风日甚,几至人人谈佛。理学诸子为捍卫儒学地位,视佛学为异端,着力排佛。二程、朱熹强调儒佛界线,以儒家价值观立论,从“理”的“实”与“空”、“公私”、“义利”等方面力辨儒佛之异,指斥佛学无“理”,即便有“理”,其“理”也“空”;佛学立教,为“私”为“利”。但是,儒学与佛学本为两种不同的信仰体系,理学诸子以儒学价值观度量判定佛学之非,其理论有着先天的局限,故其排佛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如何重新诠释、理解与评价朱熹哲学是一个重大的哲学课题。本文通过论述朱熹哲学中的超融诠释方法、朱熹的哲学贡献与其内在缺失、朱熹哲学系统的核心:理的再理解,对朱熹与西方哲学作了比较研究,对朱子作了重新诠释。  相似文献   

3.
张栻作为湖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对"中"与"性"的看法受到了周敦颐的深刻影响,他在同朱熹书信来往的过程中,对其师胡宏的论性之说提出了质疑与批评,二人皆反对胡宏的"中者,性之道乎"一说。而胡宏的"全体"之说在张栻那里成了"统体",并且张栻认为此"统体"即为"理一"之中,而此"中"则散为"万殊",此"万殊"则即为"时中",而此"中"非"性体"而只是"状性之体"。同时,在如何看到"性善"一说的问题上,张栻提出了"名"与"实"相结合的路径,"善"为(万物)性之名而其实则各异。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朱子学研究大体上可分为前50年与后50年两个阶段。学术界对朱熹思想的诠释,在朱熹哲学是理气二气论还是理一元论、关于朱熹的天理人欲之辩、心性论在朱熹哲学中的地位、关于朱熹思想的历史评估问题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朱子学研究要超越与创新,应寻找适合于中国哲学特质和哲学家思想品格的新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朱子学研究大体上可分为前50年与后50年两个阶段。学术界对朱熹思想的诠释,在朱熹哲学是理气二气论还是理一元论、关于朱熹的天理人欲之辩、心性论在朱熹哲学中的地位、关于朱熹思想的历史评估问题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朱子学研究要超越与创新,应寻找适合于中国哲学特质和哲学家思想品格的新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论朱熹与王守仁思维理路之同张立文王阳明年轻时笃信朱熹之学,格竹子之理失败之后,他出入佛老,寻求思想困惑的解决,填补思想信念的空白,到龙场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提出"心即理",理即心中,外心以求理,便是分心与理为二,而与朱熹之学分道扬镳,建立了与朱熹道...  相似文献   

7.
(一)《大学》的作者与成书《大学》是《礼记》之第四十二篇。宋以前似未独立成书,也未明作者是谁。北宋司马光、吕大临等以《大学》独立成书并为之解说。二程十分推崇《大学》,认为“《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朱熹《大学章句》)继承与发展二程理...  相似文献   

8.
《论语集注》是《四书章句集注》的一部分,是朱熹经过40多年的用心“理会”,并“逐字称等”后,才最终写定的经典之作。其注释特点有三:第一,以程氏之学为主,兼采时人之说;第二,承袭、增损改易汉唐古注;第三,通经以求理。《论语集注》既注重探求经文之本义,又注重义理阐发,从而将训诂学与义理学熔为一炉,避免了对经文的穿凿附会,使其阐发之义理建立在对经义的解释之上,因此成为《论语》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9.
朱熹与诗     
作为“致广大、尽精微”的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1130—1200)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但不应忽视的是,朱熹同样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并在诗歌的创作与鉴赏方面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陆九渊作为心学开山与朱熹理学思想相对峙,多数学将朱陆之异界定为认识与存在之别,认为陆九渊以心为本体,朱熹以性理为本体,陆九渊提出“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的论断表明其以心为生发宇宙万物之源泉的观点。笔认为此说法尚须进一步探讨,陆氏同样承认天理的至上性,吾心即宇宙似乎更多的在于开启人们的主体意识,从而把握天理、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1.
雷颐 《寻根》2005,(6):48-56
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中,“公理”与“实力”是两大重要因素。不过有“理”者未必有“力”,有“力”者未必有“理”,因此,“理”与“力”的关系确实复杂难明。在“炮舰外交”横行的19世纪,“力”无疑远较“理”强。在这种背景下,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往往有“理”而无“力”,在错综复杂、结果难料的外交纷争中究竟是“不自量力”地“据理力争”,  相似文献   

12.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朱熹思想研究 ① 与中国哲学思想研究一样 ,犹如雨后春笋 ,蓬勃发展。大凡朱熹的思想、哲学、文学、美学、史学、自然科学、教育学等等 ,均有专著问世 ,可谓盛矣 !今蔡方鹿教授独辟蹊径 ,撰成《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一书 ,而独树一帜。虽周予同教授于 192 9年出版《朱熹》一书 ,其中第四章为《朱熹之经学》 ,然其成书年代较久 ,且较简略 ,有必要予以重新诠释 ,揭示朱熹经学诠释学所蕴涵的本意。蔡方鹿对此课题可谓“仰而思之 ,夜以继日” ,其不怠 ,常百倍其功 ;其不懈 ,犹日月之行。“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13.
朱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蔡方鹿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不仅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在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加以综合创新。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体现了朱熹在中国文化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并对东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朱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是...  相似文献   

14.
朱月顺 《寻根》2006,(6):119-121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名扬中外。他的理学思想不仅对中国的封建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且在13~14世纪对高丽于朝的封建统治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中国,多数人部知道朱熹为中国“理学之大圣”,而对朱熹后裔一支变成朝鲜族一事却知者甚少。笔者是中国的朝鲜族,也是朱熹的后裔。那么,我们的家族是如何变成朝鲜族的呢?  相似文献   

15.
<正>一、“阳明心学”对近世中国的影响及意义“心学”是儒学的重要派别,南宋陆九渊作为宋明两代“心学”的代表人物,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有不合。陆九渊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王守仁(即王阳明)继承发展其学说,被称为“陆王心学”,在中国儒学体系里,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后因东亚诸国(尤以日本为甚)对王阳明的极度推崇,而被称之为“阳明学说”或“阳明心学”,这是中国儒家学说的最后一个高峰,并逐渐成为近世启蒙思想的先导。  相似文献   

16.
一、大学与综合素质教育 中外关于“大学”的定义可以举出很多,例如:“大学有大师之渭也”;“大学是探索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是学者们(教师和学生)合作研讨学术的场所”等等。这些关于“大学”内涵的揭示都有其合理性。当我们进行深层思考,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认识,就会发现以上的定义都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正>朱熹的经学承上启下,在中国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学界对朱熹经学的论述颇多。一些学者以朱熹的著述为例探讨其经学方法,概括出朱熹寻求经文本义、兼顾训诂与义理、博采众长与实事求是等经典诠释特色;也有学者不拘著述,系统论述朱熹的解经原则或经学思想,认为朱熹解经具有依经明理的特点,为读者提供了做工夫的下手处;还有部分学者对朱熹经学与文学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朱熹的文学创作是在其经学研究惟求经典本义,“先体而后用”等思想影响下取得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18.
「关学」与张子祠述略严海燕一长期以来,提起三秦本土的人文精英,人们只道文学有白居易,史学有司马迁,而绝少为他——北宋“关学”创始人张载赞一词;尽管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曾同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一道被尊奉为“学达性天”(...  相似文献   

19.
吴廷翰论道以《易》为宗,以孔子之言为准的思想,是对以往易学和经学思想的批判性总结和发展,其理论针对性是批评程朱以阴阳为气,以道为理的理本论思想,以及朱熹易学以图解《易》的治《易》方法。这亦是对张载、王廷相以来的气学理论的继承发展,体现了其经学与气学的结合,在明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古玩”即“古董”,是古代器物.包罗万象.林林总总。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古玩可供后世的人们鉴赏研究.能了解古代文化。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发展历史上有价值的东西。从形式逻辑意义上来认识辨析“古玩”与“文物”这两个概念,至少存在交叉关系.即文物中有古玩.古玩中有文物:但在特定的表意区间范围内,古玩与文物确实表现为同一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