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屠傲凌 《新闻前哨》2010,(11):107-108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进人了“速览时代”。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谁能在众多的媒体中博得受众的“眼球”.激发受众的阅读欲,谁就占领了市场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2.
杜逊 《新闻窗》2009,(3):85-85,15
品牌是广播媒体的立身之本 当今世界,媒体竞争异常激烈。广播媒体如何适应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的大潮,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媒体大战呢?笔者感到谁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关键是看核心竞争力。谁的核心竞争力强,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  相似文献   

3.
李永军 《今传媒》2006,(7X):44-44
品牌是广播媒体的立身之本 当今世界,媒体竞争异常激烈。广播媒体如何适应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的大潮,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日益激烈的媒体大战呢?笔者感到谁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关键是看核心竞争力。谁的核心竞争力强,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  相似文献   

4.
郝俊秀 《新闻传播》2009,(6):128-128
当今时代是一个品牌时代,电视栏目已同样进入了品牌竞争的阶段。在品牌时代,谁打造出强势品牌,谁就赢得了稳定的目标受众和源源不断的广告收入,谁就毫无疑问地拥有了话语权。无论是观众的注意力,还是广告投放的份额:无论是收视率,还是观众的满意度,都存在着相互独立又内在相关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谷良 《新闻天地》2002,(11):42-42
谁拥有速度,谁就拥有明天的电视! "在时间链条上的飞奔者",这就是对电视人的最新定义。昨天,我们还在被CNN、港台新闻的密集、速度、容量叹为观止,今天,举目省会电视媒体,其职业化特征正日趋凸显,新闻正在还原其更加本色的个性和特征,卫视、经视的新闻信息量日趋丰富,从"争时"到"抢分"到"夺秒",谁能将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新闻弄到手,谁就抢占收视的峰值!与此同时,人们还在目睹新闻画面的左侧,快速飞滚的宇幕还在不断挑逗我们的眼球,信息正随着时间的飞逝不断刷新……。这不能不使我们想起惠普公司强悍的女执行官菲奥里纳的感慨:"当今经济,更快比更慢好,更早比更晚好,浪费  相似文献   

6.
邢军  邢海峰 《青年记者》2006,(12):85-86
“注意力经济”的理论认为公众的注意力是电视媒体竞争的最大资源,更有人直白地称之为“眼球经济”:谁吸引到的目光最多,谁就可以成为市场中的翘楚。在此种背景下,活动营销成为电视媒体的首选,电视媒体纷纷行动起来,用活动吸引注意力,吸引公众和商家的眼球,塑造电视媒体品牌。  相似文献   

7.
“注意力经济”时代下的媒体炒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赫男 《新闻界》2004,(3):38-39
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是Michael·H·Goldhaber熏1997年他在美国著名的《HotWired》上发表了《注意力购买者》一文。文章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人们的注意力才是稀缺的资源。目前正在崛起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世界的主宰(因此也有人标之为“眼球经济”)。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8.
图书选题策划应当引入"注意力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选题策划与"注意力经济"有什么牵扯 1997年,美国的Michael H,Goldhaber在《注意力购买者》一文中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文章指出,在互联网时代,相对于过剩的信息资源,只有人们的注意力才是稀缺资源.目前正在崛起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互联网上,可以说谁赢得了网民的注意力,谁就能赢得风险投资者和股票投资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9.
李鸥 《记者摇篮》2010,(8):44-45
当下,国内电视媒体就像一个过剩供体,过于迎合受众,低俗、媚俗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这种纷杂的环境中,谁能先沉静下来,思考未来,独辟蹊径,谁就会在今后的竞争中占得先机。许多电视台已经认识到,制作高端电视节目、建设高端品牌才是电视媒体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传媒人,在这个"媒介大融合"、"网络化"的时代,品牌的建构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传统的媒体——电视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中的省级卫视,应树立品牌意识,形成自己的品牌并进行经营推广,把品牌经营作为电视媒体盈利的一个新手段,最终争取到市场份额。基于此,就江苏卫视的"情感"品牌经营为例,分析江苏卫视的"情感"品牌经营的现状,并总结出其经营的成功路径,以期为其他电视媒体的品牌经营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媒体的品牌对于开辟受众市场具有重要意义。谁能在广大受众面前树立起叫得响的品牌,拥有一批过硬的精品和名牌专栏,谁就能吸引更多的人群。在媒体竞  相似文献   

12.
董辉 《记者摇篮》2012,(10):31-32
突发事件是指在短促的时间内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事件。突发事件因为具有突然性、新鲜性、偶然性和不可预先性而备受人们的关注,成为新闻的一个亮点,传播速度非常快。当今社会早已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都居住在一个信息的地球村里,且不要说像"美国9·11"那样震撼世界的突发事件瞬间传遍世界,信息的传播达到了惊人的速度,是任何决策者所无法阻挡的。现在突发事件的报道已成为了大媒体兵家必争之地,谁能抢先,谁就占了先机,谁就能取得受众的信任。这方面,广播凸显了它的优势。由于传播的便捷性,使它能第一时间向公众传达事件的内容,满足了听众对特殊事件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3.
如今是信息时代,也是资讯泛滥的时代,人的注意力反而成了稀缺资源,所以各个媒体都在想方设法吸引大众的眼球。谁赢得了眼球、赢得了注意力,谁就能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讲,媒体不仅仅是历史忠实的记录、信息高效的传播,还应该是资源的整合、理性的分析、事件的参与,进而成为时代的推动。种种信息无不表明,依托媒体这个平台,举办各类大型社会活动进而开展“活动经济”,正是实现这种突破的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21世纪是一个“自带火箭”的时代.对于新闻人而言,这是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大有可为的时代,理应产生伟大的作品. 时代的机遇在中国.迅速崛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推动国家社会面貌的巨变;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标注前行中国的努力,这是历史记录者的幸事.铸就辉煌的地方,每天也发生着命运的跌宕、人生的悲欢,心灵需要安放、痛苦需要抚慰,这是时代守望者的义务.诚如人言,谁能解释清楚中国经济,谁就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样地,谁能报道好中国,谁就能收获新闻人的最高勋章.  相似文献   

15.
王妍妍 《今传媒》2012,(12):114-115
在视觉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应对这种冲击,纸质媒体纷纷进入"读图时代",以大幅图片吸引受众,缓解日渐式微的压力。然而消费时代和视觉文化彼此呼应、来势汹涌,关于"图像将取代文字"的说法也甚嚣尘上。本文将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下,对纸质媒体的"图文"关系进行探析,说明二者的关系是彼此补充、相得益彰的,并不存在谁替代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媒体的品牌对于开辟受众市场具有重要意义。谁能在广大受众面前树立起叫得响的品牌,拥有一批过硬的精品和名牌专栏,谁就能吸引更多的人群。在媒体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杨俊豪 《传媒》2011,(4):50-52
当今社会是"媒体社会",当今时代是"媒体主导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广播电视更是把媒体对社会的渗透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创新与  相似文献   

18.
"品牌"一词在电视界中早已不陌生,自2005年至今已成为中国电视传媒界的"关键词"。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媒体竞争逐步从内容、形式上的竞争上升到品牌的竞争,中国媒体进入品牌时代。品牌在电视媒体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笔者将从品牌学的角度,探讨电视媒体品牌与电视品牌活动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螺旋式上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闻导刊》2006,(2):11-11
内容上要体现时效性在经历外部的品牌构建后,媒体品牌更需要一定的内容来维护、支持、发展和巩固。这离不开对时效性的把握.如果媒体内容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紧扣时代的脉搏.体现不出时代的特征。就不可能生产出具有超强吸引力.令受众感兴趣并愿意接近的内容.就不可能得到受众的信服和支持.媒体的品牌构建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或者说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20.
李登清  李佺  许玲 《中国广播》2014,(9):103-103
对任何媒体来说,除了发行和广告这两项盈利的硬指标,还有一项软实力,就是媒体的“品牌”。传统媒体利用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吸引相关的合作对象,服务特定的受众人群,这一方面可以继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一方面也推动了媒体的专业化和分众化。一些媒体在“品牌运营”上走了歪路,演化为以牺牲品牌价值换取短期利益。比如:热衷于制造各种“排行榜”,企业花钱就能上,谁给钱多谁就排第一;或者搞“黑名单”,谁不给钱就曝光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