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图书简介     
《全国民间集邮文献展览》2004·全国民间集邮文献展览于2004年5月1日-3日在无锡市举办。为了记录这一邮坛盛事,吴琦华先生编著了《2004·民间集邮文献展览》一书,近日已由中国邮史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介绍了此次民间集邮文献展览的全过程以及评审与获奖的情况,资料翔实;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第十届集邮活动日期间,上海市集邮协会和上海电视台协作组织了一台集邮知识《智力大冲浪》特别节目,于1995年1月6日、8日在8频道两次播出,受到电视观众的热烈欢迎。现据播出实况予以整理刊出,以飨读者同好。  相似文献   

3.
罗桃红 《集邮博览》2008,(12):42-43
随着我国文献集邮的蓬勃发展,各地的文献藏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1993年3月26日,李锦林将他42周岁生日这一天,定为自己多年筹建的"李锦林集邮文献收藏馆"成立日,并且宣布文献馆的宗旨为:藏而不秘,藏以众用;以刊会友,以文会友。15年来,李锦林和他的集邮文献收藏馆赢得了集邮界  相似文献   

4.
2004年,是我国文献集邮大发展、大放光彩的一年。一、集邮文献二度选美5月初,全国民间集邮文献展览在江苏无锡举行。287部作品(包括集邮图书、文章汇编和邮刊合订本等)参加展览。其中竞赛类展品187部,经评选,12部获一等奖,63 部获二等奖,102部获三等奖,10部获纪念奖。7月8日,由全国集邮联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集邮图书评选在北京揭晓,228部集邮图书参加选秀, 评出一等奖16部,二等奖45部,三等奖77部,纪念奖54部。  相似文献   

5.
《集邮博览》2003年第1期刊出“文献”戳,我正好得到“藏书”戳,撰稿凑趣。  相似文献   

6.
不少集邮的朋友都养成了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这是集邮"求知"的捷径与阶梯。更有一些朋友是博核群籍的高手,他们以锐利的"火眼金睛",从集邮文献中稽核异同,指谬纠错,把"求知"升华到"求真"的境界。不久前,山西《集邮报》专版刊出  相似文献   

7.
曹风增 《上海集邮》2004,(10):36-37
《极限集邮研究》(3框48片)是我组编的集邮文章剪贴形式的展品,获得“无锡文献展”二等奖,这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我多年来从事极限集邮宣传、写作、研究的肯定! 我的集邮写作,从1987年发表第一篇邮文起,至今正好18年。我的集邮一无家传,二无馈赠,三无整批购进,因此在初期就确定了只收集极限片、风景邮戳、集邮书刊这几个目标。因风景邮戳太多太滥,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就放弃了,而极限片和集邮书刊至今我仍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集邮图书就是集邮文献。但笔者通过学习FIP集邮文献评审规则和阅读相关权威文章,认为有些集邮图书不属于集邮文献,不宜当作集邮文献类别展品展出。如集邮杂文、集邮散文,尤其是所谓“闲情”类散文,都不能算集邮文献——尽管这类文章(集)曾出现在展厅里并获奖。林霏开的《林罪开集邮随笔三集》、郑启五的《集邮情感》等由集邮散文结集的图书就在“2001年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中分别获得铜奖。  相似文献   

9.
为检阅民间集邮文献成果,提高民间集邮文献质量,无锡市集邮协会、无锡市文化宫、《集邮博览》文献集邮联谊会等单位于2004年5月1日至3日,将在江苏无锡举办2004·全国民间集邮文献展览。参展范围为:个  相似文献   

10.
牛炳仁 《集邮博览》2010,(12):68-68
《哈尔滨集邮》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集邮协会的会刊,创刊于2001年4月(图1,创刊号),至今已走过了近10个年头。《哈尔滨集邮》为季刊,每季最后一个月的20日出版发行,截至目前已出刊39期,发表各类文章2350余篇,文字量达240余万。曾获全国集邮展览文献类展品的镀银奖、银奖和国际集邮展览文献类展品的镀银奖。  相似文献   

11.
集邮与文献     
对于“集邮文献”、“文献集邮”,对一般集邮爱好者还是一件陌生的事。其实,就是一些资深的专家,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最近看了这方面探讨文章,笔者才有所感悟,也想谈点浅见,不当之处,请同好纠正。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文献集邮的兴起,专门介绍、研究文献集邮的报刊应运而生。文献集邮报刊的发行,对我国的文献集邮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介绍我国几种主要文献集邮报刊。《文献集邮者》文献集邮沙龙会刊,创办于1995年4月15日,16 开4版,主编郑军,是我国较早的文献集邮刊物。出1 卷3期后于1996年3月休刊,2000年复刊后出2期再停刊。2002年11月15日再次复刊,不定期,设有“文献集邮探讨”、“文献资料介绍”、“文献集邮信息”等栏目。联系地址:211100 南京江宁区105信箱铜包钢分厂。  相似文献   

13.
3月5日,2000年上二海集邮节在集邮大楼隆重开幕。在欢歌笑语声中,不妨回顾一下历史,想想今天的骄人业绩,实在来之不易。为此,我们特地将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前夕一段未曾见诸报端的集邮史,整理刊出。字虽然粗浅,但脉络还算清楚,可供“立此存照”。  相似文献   

14.
2016年7月8日,由生肖集邮研究会编辑、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周治华集邮文选》正式发行,全书共有572页,分"生肖集邮乐趣多"和"邮海徜徉乐无限"上下两编,共11章,刊出294篇文章,110多万字,近600张彩色照片和图片,是一部传播集邮知识、反映中国生肖集邮水平的窗口、交流集邮体会和学习世界生肖集邮知识的书籍。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集邮文献是否也应该考虑电子化、网络化了?本文试从集邮文献“网络化”的现状及其实施的可行性方案人手,探讨集邮文献“网络化”之路。一、集邮文献:借问网海何处寻1.专业搜索数据库笔者第一次注意到专业搜索数据库收录集邮文献是在2004年12月2日。当时笔者使用维普数据库查  相似文献   

16.
文献集邮联谊会于2003年1月11日接到重庆会友陈京的电子邮件,获悉重庆市文献集邮研究会将于1月20日在重庆市邮票公司会议室召开成立大会。集邮博览杂志社主编林轩代表杂志社及文献集邮联谊会向重庆市文献集邮研究会致贺词,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月21日,文献集邮联谊会北京小组按例活动。内容一是总结2002年文献集邮联谊会的成果;二是规划2003年联谊会的活动。提出文献集邮联谊会应当开展更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请进来或走出去。还特别强调要落实编写出版集邮图书的计划,以发挥集体优势。  相似文献   

18.
2002年8月16日,文献集邮联谊会按例进行第七次活动。内容一是继续展示优秀集邮文献及个人藏品;二是由会员李国庆主讲“集邮文献的价格评估及如何选购集邮文献”,使与会会员受益匪浅。文献集邮联谊会还决定集体参加由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北京市报刊发行局共同主办的“2003年度报刊宣传日”活动,配合《集邮博览》杂志社进行集邮咨询,交换邮报邮刊及发  相似文献   

19.
拜读《集邮博览》2006年第1期,周国良先生文章《“爱就爱出个名堂”的赖景耀》,受益匪浅。赖先生对集邮的执着、研究、探索和创新精神,令广大邮人所敬佩! 文中,有一段文字谈及赖教授与全国首届集邮文章展品展览:“他倡导参与了全国首届集邮文献展览筹备工作,1993年在兰州成功举办,并主持了‘文展’评审工作。”在邮展名称和时间上有误,现列举两点事实,以正这一段邮史。  相似文献   

20.
《集邮博览》2005年第7期刊登了吴凡先生题为《适当扩大集邮文献的范围》的文章,该文就集邮文献的范围提出了新的见解。我认真读了这篇文章,觉得吴凡先生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吴凡先生在收集邮票和研究邮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其实我们也经常遇到,只是没有把它和集邮文献的界定问题联系起来。虽然说吴凡先生的见解为我们开拓了思路,但是其所带来的问题应当搞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