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提倡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浪潮迎来了新的高点,关于“民族文化”的讨论声浪也越来越高,而关于民族文化产业的研究较少。因此,该研究试图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切入,以拥有多民族聚居特点的南宁市为例,探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如何构成内容、形成创意,以及实现发展。研究发现,南宁市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有五大发展模式,这五大模式的形成,正是由于当地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基于这些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创意内容,民族文化产业的参与者通过整合创意内容,构建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创意内容是关键,是当地文化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
张科 《文化交流》2010,(1):5-11
2009年国务院公布实施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明确了“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中的一个属类,和影视、出版、动漫相并列。这就厘清了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3.
自21世纪以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经济、新产业的中流砥柱,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创意产业承担着引领新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使命,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该文首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和分类进行阐述,然后对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总结了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数字文化为重点,提升文化产业高质量品牌,建立文创产业人才智库,推进广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等建议,以期增强广州文化产业发展实力和影响力,为相关管理部门发展创意产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卢山山 《职业圈》2011,(35):149-149,151
“十二五”期间。中央政府更是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以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新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的功能和作用在一些经济区域凸显。已经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并且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链,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与此同时。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缺少由当地政府主办的能够整合和优化各种资源,并且降低文化创意产业交易成本的公共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创意。近年来杭州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前不久,杭州成为继深圳、上海、成都之后,第四个跻身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中国城市。在杭州城乡区域统筹的大背景下,富阳东洲街道黄公望村"三味农庄"的庄主张建军,在最美丽的地方,谋划着最富创意的事业。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电影发展的文化创意因素谈起,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重点探讨了文化创意对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09,(6):39-39
郭秀丽在《实践》2006年第21期撰文指出:草原文化产业自主创新必须以内容的独创性为目标。文化产业是以内容为其灵魂的产业。文化产业内容生产要素与细节的研发与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资源优势并不能天然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用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内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刘容 《中国名城》2020,(4):28-33
文化创意城市发展模式对全球城市应对后工业化困境功效卓著。首先,描绘国外文化创意城市概念从“萌生”到“成熟”的路径衍化。其次,总结了国内外著名文化创意城市,维也纳、哥本哈根、巴黎、伦敦、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的发展经验。再次,从目的、方向、路径等方面通过比较视角梳理国内外文化创意城市建设的差异。最后,总结对我国文化创意城市建设的启示,认为应将文化创意城市发展融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大力促进当前“双创工作”深入开展,并在充分尊重城市历史文化基础上凝聚市民大众共识,形成文化创意城市发展方向,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融合空间建设是指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创意融合的重要场所,主要通过建设特色鲜明、功能丰富的空间,提供多样的文化创意服务。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发展在新时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公共图书馆中融入文化创意空间也成为当前文化产业所思考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公共图书馆需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打造文化创意融合空间,促进图书馆的创新发展。该文主要从公共图书馆目前的探索方式入手,对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融合空间建设的现有问题进行分析,对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融合发展提出了几条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0.
胡文杰 《文化交流》2016,(11):48-51
正赶在"大师的起跑线:陈逸飞素描作品展"闭幕之前,9月22日,我在上海泰康路田子坊陈逸飞工作室旧址观看了这个非常难得的展览。田子坊是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群改建后形成的时尚地标性创意产业集聚区,也是不少艺术家的创意工作基地。艺术街的街标雕塑上方的飘带把五大洲四大洋的艺术家们联结在一起。这次展出陈逸飞各个时期的素描写生共70幅,显示他扎实的绘画功底。这也是陈逸飞的素描作品第一次公开展示。  相似文献   

11.
江楠 《职业圈》2013,(10):20-24
“近几年来,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打造以网络游戏、影视动漫、数字媒体为支撑的数字娱乐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石景山区区委书记荣华告诉记者,石景山区在全市19个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中被确定为动漫游戏基地,并将以此为基础打造“中国数字娱乐第一区”。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创意产业“北京模式”与“昆士兰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士兰模式"是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高新教育与创业产业园区在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政、产、尚、学、研一体化"的集聚模式,其显著特点是强调产业、政府和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的相互依存性。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模式,其集聚区模式、发展模式及政策模式均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在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就业人数等方面均有自己的优势。与"昆士兰模式"相比,"北京模式"的不足主要在于对教育资源利用不足。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该采取W-T战略:减少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  相似文献   

13.
《对外大传播》2008,(12):8-8
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的兴起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21世纪全球最具有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朝阳产业。“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将于12月18日-21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此次文博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14.
近段时间,文化产业成为了热门词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科学命题,不仅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还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今年的“两会”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东四十条的立交桥旁,“五色土工艺坊”的古朴的中国味让人感觉“别有洞天”。取意自北京中山公园五色土的坊名是主人最为得意的创意。来自加拿大的卡特先生和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中国妻子何虹雨有着相同的职业——建筑设计师,可两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甚浓。1996年12月,“五色土工艺坊”饱含着他们对中国民族手工艺的深情正式开业了。在卡特夫妇整体设计的工艺坊内,客人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定做服装,并随意装饰以从中国各  相似文献   

16.
张春阳 《职业圈》2013,(8):74-76
江油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李白文化产业是江油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促进江油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文化产业为视角。在挖掘李白文化资源基础上,提出了江油李白文化产业资源整合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探究和分析.目的是依托李白资源优势和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江油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最终走出一条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强市”道路,实现“李白故里。文化江油”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17.
8月15日,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在会上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为文化强省和"两富"现代化浙江建设作出新贡献。浙江文化产业园繁花似锦。会上介绍的杭州、龙泉、横店实验区、宋城集团的四个样本,就是百花园中四朵盛开的鲜花。而这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则预示着浙江文化产业千帆竞发,万象更新。  相似文献   

18.
文创产品的开发是公共文化产业,激发自身服务能力,履行社会职责的重要手段。作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数字化思维与互联网技术对图书馆内部的馆藏资源,尤其是古籍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设计,能够更好地传承古籍当中所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借助图书馆当中的多样古籍,进一步明确公共图书馆文化产品创意开发的重要方向。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古籍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既应确保文创产品符合创意产品的一般特征,又应结合优秀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文化创意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古籍产品设计开发策略,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数字信息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整个文创产业的业态发生了数字化变革,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消费开始变得碎片化。数字化带来的碎片化,需要文创从业者具备更加全面的数字素养,其中包括整合碎片化资源的能力、融合碎片化传播的能力、精准满足碎片化需求的能力等。传统的文创人才培养机制已经不能满足文创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所以,需要将数字素养培养融入文化创意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通过专业内部优化协同融合、专业之间跨学科联合、校企间产教融合等举措,优化原有的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未来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的数字素养。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开始步入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时期,已发展成为直接推动当代我国经济社会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并将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极.文化创意企业作为创意产业的载体,为增强核心竞争力,延长生命周期,文化创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创新,必须建立符合文化创意企业特点的C型组织模式.文章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