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子短跑训练从对许多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调查中得到(她们的最高成绩达10.8—11.1秒水平),她们第一次比赛平均成绩为12.63秒,平均从事运动训练年限为7—9年,平均提高成绩1.44秒。从对1500名,12—13岁女孩的调查中(大都未从事过运动训练),她们每步跑平均支撑时间为0.136秒,30米跑6.1秒,其中只有13名女孩支撑时间在0.093—0.105秒,  相似文献   

2.
伊夫林·阿什福德和玛·格尔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两名女子短跑运动员。长期以来,这两位分别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民主德国的妇女牢牢地控制着女子短跑项目。玛·格尔今年25岁,在民主德国青少年田径选拔赛上崭露头角,引起了国家教练霍斯特·迪特尔·希勒的重视,后者曾经把雷娜特·施特歇尔训练为获得两项奥运会冠军的女子运动员。这位1975年的欧洲少年亚军,1977年在百米赛跑中创造了10秒88的成绩,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进入11秒的妇女。嗣后,她连续六年处于世界女子短跑的颠峰地位,除1981年外,均名列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我国少年女子短跑训练规律,结合我组训练(表一),就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运动量安排、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训练安排、增大步长的训练和全年训练时期划分等问题谈几点看法:一、选材五十年代以来,浙江涌现了不少女子短跑名手。从近二年看,浙江女子短跑在全国仍名列前茅。因此总结浙江女子短跑运动员特点,将对今后选拔更好的短跑苗子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表二中六名浙江籍著名女子短跑运动员可知,她们共同特点是身材偏矮(6人平均身高1.608米),频率较快(6人百米平均频率4.63米/秒)。同时从浙江少年女子现状来看,同样有身  相似文献   

4.
短跑是人体肌肉工作强度极大的项目之一。在比赛前,由于主观或客观上的种种原因都会引起短跑运动员的一系列心理负荷。特别是在起跑前,运动员的情绪变化更为复杂。而起跑前的情绪高(增力情绪)与低(减力情绪)又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因此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比赛任务的。目前我们所接触的少年运动员年龄大约在13~18岁,她们的心理活动正处在不断变化的阶段,或者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在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根据上述两个特点,我们研究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赛前心理障碍,对于她们在训练和比赛中提高运  相似文献   

5.
根据苏联研究分析,日前,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100米最好成绩为10.8秒—11.1秒。而她们初次参加比赛时,100米成绩均已达到12.63秒。这说明,要培养出高水平的女子短跑运动员,必须选拨具有相应的专项能力的运动员。为了能及早发现优秀苗子,我们对12—13岁青少年女子运动员作如下一些测试:  相似文献   

6.
有关短跑的现代科学教学法文献是很多的,但是,这些文献主要是在少年和男子身上进行实验而得来的。资料不足往往使得好多专家们在安排训练时不能考虑到妇女的机体特点。本文将综述女子短跑训练的实验材料(包括少年和成年)。加卢希内研究了女子短跑运动员(100米成  相似文献   

7.
回顾我组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刘艳芬的业余训练,运动成绩提高之快、幅度之大,尤其是1990年8月26日在本溪参加的全国少年田径分龄赛上,以26秒3的成绩夺得了14岁女子短跑组200米的第一名。在比赛中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为内蒙古代表队争了光,为乌盟重点业余体校争了光。理想的成绩的取得,除教练的指导之外,另一个因素是选材好。刘艳芬有一定的短跑“天赋”,下面谈谈她几年来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江阴市体校8名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年龄10-14岁)为对象,从身体结构、生理发育特点以及月经周期的生理现象研究少年女子运动员的训练特点,从而寻找符合少年女子生理机制的训练方法,为我国少年女子业余短跑训练作参考依据。1少年女子运动员基础训练的内容1.1发展速率是该训练阶段的核心内容动作速率是运动员首要解决的专项素质,它是影  相似文献   

9.
为了迅速提高我国的短跑水平,必须大力搞好少年短跑运动员的科学训练。然而速度是短跑运动员的主导素质,它对短跑成绩起决定性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发展速度,已成为少年短跑运动员训练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现在国内外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对此都十分重视,正在从各方面进行探索。我多年从事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工作,在实践中,通过全面身体训练,发展速率与频率、快速力量、技术和短距离跑的能力的训练,使少年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运动成绩。(见表一)现将自己的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影响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100m跑成绩的诸因素之量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影响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100m跑成绩的诸因素作了详细的分析,明确了各因素对100m跑成绩的诸因素作了详细的分析,明确了各因素对100m跑成绩的影响程度,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绝对速度。平时训练中应以速度为中心,全面发展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专项素质。  相似文献   

11.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无氧耐力训练是一项基本训练,对巩固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有氧耐力和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至关重要。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经过低龄时期大量的有氧耐力训练,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为了深入进行专项训练,促使专项成绩的提高,只有在无氧耐力的训练这一重要环节上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把原有的基础转移到专项运动水平上来。笔者在少年中长跑训练中采用超长距离训练和"间歇(变速)跑"训练法相结合等手段,使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1、训练方法: 1.1 训练方法的选择: 中长跑训练方法以发展代谢为主的主要有:间歇(变速)跑和间歇短跑。由于间歇短跑要求运动  相似文献   

12.
为使少年短跑运动员掌握合理技术,打好技术基础,不断提高运动成绩,结合少年运动员训练实际,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影响少年短跑运动员肌肉放松能力的生理机制、技术特点、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特点等进行理论与实践分析。指出肌肉放松能力对于少年短跑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技术训练的重要性,并提出培养少年短跑运动员放松能力的训练方法及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和基础训练。近几年来,我学习了“控制论”理论,并采取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进行“控制论”运用于短跑训练中的探索。现将探索的几个问题汇总如下: (一)分析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的特点,对照我国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和训练实际,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选材模式。 (1)分析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特点: 第一:百米平均步长×步频之值都大于8.8。为了探索世界女子短跑运动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苗健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5):604-606
对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的技术训练、负荷、方法、手段,和在进入成年组训练能否取得成绩提出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寻求少年男子短跑训练的模式,使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在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手段、方法符合短跑的发展趋势,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成为全国的尖子运动员.  相似文献   

15.
短跑运动员的少年时期是发展速度的关键阶段,除了努力提高速率外,根据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规律适当安排快速力量练习,促进少年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使肌肉力量的增长适应骨骼生长的需要,这对少年短跑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忽视合理的快速力量训练,对少年短跑运动员的成长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6.
谈少年短跑运动员放松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松对于短跑运动员掌握合理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影响少年短跑运动员肌肉放松训练有关的生理机制、技术特点、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少年短跑运动员放松能力的训练方法及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17.
增大步幅──少年短跑运动员提高成绩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大步幅──少年短跑运动员提高成绩的关键淄博市体育运动学校石朝洪,张艳东济南舜耕中学郑军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训练与成年短跑运动员的训练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成年人的训练多偏重于跑的能力的加强,专项力量和机能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而少年运动员则在打好全面身体素质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短跑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短跑成绩也有新的实践,正朝着新的水平发展。作为一名从事少年短跑训练的教练员来说,如何搞好基础训练,这直接关系到我国今后短跑成绩的进展的速度,也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尽快挤进世界短跑先进行列的关键之一。为了探索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十多年来我学习“控制论”理论,并采取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9.
少年运动员在短跑专项技术训练中应首先侧重于加大跑的步长的能力和技术培养,才能更好的提高运动成绩。 一、少年运动员技术训练中增大步长培养的必要性。 (一)提高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短跑运动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步频与步长。无论是保持步长加快步频,还是保持步频加大步长或两者同时提高,都能提高跑速,而这两者在训练中又是相互制约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可能在同一时期得到较快的发展和提高。 (二)单纯通过提高步频来提高短跑运动成绩存在的缺点。 1、根据研究结果表明,人在快速奔跑时所表现的步频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我省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杜家英,在入队一年后的1977年就以200米25秒(手)的成绩,打破了省少年纪录、成年纪录和全国少年纪录,曾被调到国家集训队,并参加了中日田径对抗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自1978年至1982年前后五年期间,她的成绩一直不能提高,反而下降,究竟原因何在?这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带着这一问题,我们从1982年下半年开始,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研究采取调查访问的方法与跟踪训练相结合,找出运动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