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创新政策评估从本质上属于公共政策评估,文章从论述公共政策评估的要素出发,基于韦唐的"效果模式"下的"综合评估模式",设计了公共政策评估的一般性理论方法框架。然后基于创新政策的理论基础,从创新政策概念、理念、创新过程、创新活动等方面总结了创新政策评估不同于一般公共政策评估的四个特点,在公共政策评估的理论方法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了创新政策评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依据建国以来我国基础研究政策目标的变化,将我国基础研究政策的发展历程分为重点项目突破、瞄准国家目标、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三个阶段.运用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阐释我国的基础研究政策如何实现了三次目标变迁.结论表明,问题源流的发展变化是我国基础研究政策目标变迁的拉力,政策源流的互动是我国基础研究政策目标变迁的推力,政治源流的变化引领基础研究政策目标变迁的方向,三者共同促进我国基础研究政策目标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基础研究政策的实践,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政策企业家推动我国基础研究政策变迁的策略和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政策企业家通过创新政策观念、界定和建构政策问题、推动政策议程建立、评估政策执行过程和效果等途径,积极促进基础研究政策变迁。政策企业家在推进基础研究政策变迁时主要采取借助个人的优势资源、率先进行政策试点、向权力部门提交议案、直接致信政府决策层以及借助公众舆论压力等多种策略。  相似文献   

4.
网民政策态度形成机制研究——从"网议宁波"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网民对一些公共政策多持否定态度,本文所引用的宁波公务员错时工作政策的案例即是如此.网民认为该政策是对公务员"新的隐形福利",公务员则认为是公众误读政策.本文运用扎根理论,通过分析网民的网上投票和评论帖,归纳出以网民为代表的公众政策态度形成机制;并采用社会分层理论和相对剥夺理论揭示形成这种政策"误读"的深层原因,提出"政策认知定势"和"政策沉淀"概念,以解释特定政策背景下公众对政策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5.
影响公共政策实现的风险因素潜在于公共政策系统的各个环节.基于梅兹曼尼安-萨巴提尔模型,对公共政策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公共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的变量和政策以外变量三方面深入地进行了公共政策系统风险分析,为规避公共政策风险提供了依据,从而增强了公共政策的风险预期分析能力,有效降低了公共政策的风险,.提高了政策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6.
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风能政策文本量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策工具是公共政策分析的一个重要路径。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中央政府颁布的风能政策所采用的政策工具进行计量和分析。全文按照样本选择、制定分析框架、定义分析单元、统计分析等步骤逐次展开,深入剖析了中国风能政策在政策工具选择、组织与建构中所存在的过溢、缺失与冲突问题,并给出了未来风能政策优化和完善的政策指引与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多源流理论为分析东北振兴政策变迁提供了视角,基于政策文本词频分析和共词聚类分析法,研究不同时期东北振兴政策内容,运用多源流理论探讨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东北振兴政策的变迁是基于三条源流的变化产生的:东北振兴问题源流、东北振兴政策源流和东北振兴政治源流。通过分析三条源流的变化,得出影响东北振兴政策变迁的因素,以期对今后东北振兴政策的制定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知识产权质量不够高,知识产权商业化、产业化率低。通过WIPO及SIPO的相关统计信息及相关的文献,系统分析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分析公共政策对知识产权创造到知识产权价值的实现整个创新链的影响,运用创新政策工具,系统构建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技术供给面、创新环境面、市场需求面的政策需求框架体系。通过从"技术推动"到"需求拉动"的知识产权政策的协同作用,促进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以产业集群发展生命周期理论,结合江门市产业集群的发展及产业集群政策环境,提出了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过程政府"如何为"政策.并设计出政府相应的公共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本书从理论基础、政策工具和政策过程三个方面建构了公共科技政策的时代背景、理论内涵和研究框架。理论基础方面,本书以纠正市场失灵、防范政府失灵、弥补系统失灵、修正伦理失范为基础构建公共科技政策的理论原点,论述了公共科技政策消除四个失灵或失范的基本路径。政策工具方面,本书将政策工具分为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以此为分析对象,详细研究科技计划、科技规划、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11.
在对中国产学研合作政策回顾的基础上,从三个阶段勾勒出中国产学研合作政策变迁之路。通过对不同阶段战略导向下产学研合作政策着力点的分析,指出了产学研合作的新发展态势,为中国第二波政策调整开启了机会窗口。提出了此轮政策调整的重点应针对日益壮大的市场力量,重新界定政策干预的适度边界,进而寻找、设计、确定合适的政策工具。在对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政策工具分类归纳的基础上,指出建立市场与政府动态作用发挥平衡的有效路径在于将宏观政策制定的内在逻辑与微观机制研究统一起来,针对不同产学研合作所产生的实际政策需求,在政策工具的选用中合理运用"相机抉择"机制。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generally used in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policy studies, and suggests that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stitutional determinants of public policies is needed. The first part discusses three alternative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he interest-group approach, the ideological approach, and the technology-centered approach. The second part outlines the conceptual tools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approach and discusses its application for the study of regime change in telecoms and media. The third part presents an abbreviated example of such application to the case of U.S. spectrum policies and the licensing of digital broadcasting. The conclusion suggests new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aimed at broadening the set of social actors participating in the global governance of new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13.
Departing from a number of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from which rationales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STI) policy can be extract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ree questions. First, what rationales for public intervention can be derived from different economic theories, including theorie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spatial dynamics and territorial relationships? Second, what policy instruments or policy-mixes can be associated with the various rationales? Third, what do these theories and associated rationales tell us about the territorial level or levels at which STI policies can usefully be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generally used in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policy studies, and suggests that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stitutional determinants of public policies is needed. The first part discusses three alternative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he interest-group approach, the ideological approach, and the technology-centered approach. The second part outlines the conceptual tools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approach and discusses its application for the study of regime change in telecoms and media. The third part presents an abbreviated example of such application to the case of U.S. spectrum policies and the licensing of digital broadcasting. The conclusion suggests new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aimed at broadening the set of social actors participating in the global governance of new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15.
当前科技政策学尚未形成广为认可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通过梳理既往国内外科技政策研究与政策实践的主体内容,总结分析科技政策相关概念与内涵的演变,从科学学、创新经济学和公共政策学3个学科视角对科技政策学的主体理论进行分类梳理,在我国科技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需求与框架下探索提出科技政策研究的三层级框架,包括宏观层的科技战略研究、中观层的创新系统和政策工具研究以及微观层的政策过程研究,以期为科技政策研究的学科化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公众公共政策态度问题的实质是政府和公众之间关系定位问题,它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是当今公共行政研究中的重要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明确公众公共政策态度的现状。理解其影响因素,进而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改善公众公共政策态度的合理化政策建议,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科技创新政策呈体系化发展,已逐渐成为独立的政策部类。研究提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并推动形成共识,是支撑政策研究和政策实践的理论基础,也是推动政策制定、交流、评价和实施的保障。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和对比研究,在公共政策范畴中,围绕研发系统和技术经济系统厘清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范畴及与其他经济社会政策的关联;并探讨从政策分析、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目标四视角提出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结构,(1)从政策分析视角,按照政策类型分为强制性政策、宏观战略和落地实施政策;(2)从政策制定视角,按照政策工具类型分为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政策;(3)从政策执行视角,按照创新主体类型分为政府、企业、公共研发机构等类型政策;(4)从政策目标视角,按照价值导向分为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导向政策。  相似文献   

18.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产业创新链和政策工具两个维度构建了新兴产业政策研究的理论框架,选取五个典型的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比研究了相关政策。研究发现:从产业创新链的角度,政策的制定与出台必须结合产业的发展规律;从政策工具的角度,政策的侧重与完善必须瞄准产业发展的瓶颈;十个国家的政策样本表明,政策的完善程度与产业的发展实际基本一致。进一步,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从加大供给端政策的出台力度、环境支撑端特别重视充/换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端采取"短期以公共交通为主,长期发展私人交通"的策略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开放数据政策协同推动和保障了数据资源的开放获取,政策协同视角下开放数据政策研究的经验和成果,可以为图书开放获取政策协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在分析开放数据内涵和开放数据政策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了开放数据政策协同的具体措施,并对图书开放获取及图书开放获取政策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结合政策协同理念与图书开放获取的实际情况,从管理政策协同、利益分配政策协同和技术政策协同三方面提出了图书开放获取政策构建中的政策协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