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993年我国颁布的《消费权益保护法》第49条启用了惩罚性赔偿制度来惩罚经营的欺诈行为。保护消费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繁荣发展。商品房的买卖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大量出现。商品房作为一种商品虽然具有特殊性,但也应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从而有效地制裁和遏制商品房买卖中的欺诈,为商品房的交易确立诚实守信的正常秩序。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2.
对于商品房买卖中存在的恶意欺诈行为,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3月24日通过了《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在商品房买卖中引入赔偿制度,这项制度对于恶意欺诈行为的威慑作用十分显著。但是,该制度在我国相关领域的适用仍然不够成熟,争议较大。因此,对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商品房买卖中的适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分期付款买卖作为信用经济的一种形式,逐渐成为我国耐用消费品市场的主要方式。但关于分期付款买卖的基础法律问题。包括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的特征、效力、适用和权利保障等问题,尚须进一步探讨。而作为分期付款买卖最为重要的一种——分期付款商品房买卖中,对于各方当事人权利保护,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消费者权利保护问题尚需更多关注。本文从基础理论入手,详细分析各方权利的保护,试图提出一个合理的平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期房买卖的特殊风险起因于作为标的物的商品房的不确定性。在目前房地产纠纷案件中,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商品房预售制度相对于融资成本高、资金周转期长的现房销售模式,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为使楼市能保持健康发展,现行预售制度应该重新架构:加强实名制购房管理,在预售中限制商业炒作;建立房屋预售的市场准入制度、信用制度及风险基金;建立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商品房的买卖当中存在买卖双方的信息和能力不对等问题。该文作者试图破解在此类交易行为过程中,尤其是签定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核心环节上对于弱势群体买受人合法权益的倾斜性保护。  相似文献   

6.
自2010年4月,国家明确提出商品房买卖的限购政策以来,黄冈市区住宅价格的上涨速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总体上每年还有均价500元左右的上涨。通过对黄冈市区住宅价格上涨的统计研究分析,分析了黄冈房价一直上涨的原因,以及未来几年房价走势,并对消费者理性进行购房消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还价的学问     
生活中消费、买卖是人人都会遇到的事,买卖中价定得是否合理,量称得是否够数等是顾客所关心的问题.如果将数学知识融于其中,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处理,你就会消费得明白,消费得踏实,避免吃太大的亏,  相似文献   

8.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没有对"消费者"概念作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从这个不完整的"消费者"概念中透析出的消费客体、消费主体与消费目的三个方面的规定也有失偏颇,由此导致了十几年来的执法和司法领域的混乱。因此,要分别对以上三个方面予以重新厘定,在相关概念领域有所突破和创新。医疗服务、金融服务和商品房买卖等应属于消费客体扩张之行列;消费主体不仅包括自然人个体,还应包括法人等单位;消费目的不仅仅限于生活消费,还应涵盖生产消费。以上内涵性扩张应该是《消法》修订的重要内容,必须首先予以明确。唯有如此,才能在更加合理的意义上实现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也越来越多。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如何适用法律成为法学理论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法律适用的难点在于:购房是否是《消法》上的消费,商品房是否是《消法》中所指的商品,如何理解并适用《消法》第49条。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法》是开放教育法学本科的重要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和务实性都比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惑。本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商品房买卖过程中该如何认定售楼广告的法律性质、认购书、定金和预售合同的效力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姓名是自然人区别于他自然人的文字符号,是个体存在独立法律人格的前提;是经营者通过对姓名标识付出努力和资本获得的无形财产。姓名的商业利用惠及相关交易主体。对姓名的商业利用应予以法律保护与立法规范。对于盗用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随意搭他人名气等擅自使用他人姓名的行为,仅由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保护,已面临诸多司法困境。相对于引进形象权制度、确立商事人格权等模式,通过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保护的模式更为务实可行,有利于姓名标识在商业领域的正当使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商品房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大城市的部分中低收入者无法保障住房,从而偷偷在大城市郊区兴起了小产权房的热潮,用于满足那部份需要的群体,但这种小产权房在国家的法律规定范围内是不合法的,我们应该合理处置小产权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继我国宪法2004年修正案明确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之后,其相关的具体化的法律文件<物权法>也已经呼之欲出.这在我国法制建设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清晰的产权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条件.而广大的农村地区却是我国产权制度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建立乡镇"巡回法庭"送<物权法>等民事法律下乡,以便在我国农村有效界定、保护和实施产权,就有可能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并建设农村法治社会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房产交易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私房、公房等历史问题,因而在复杂的房产交易市场中如何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应得的权益,便显得尤为重要;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与广大住户密切相关,根据相关的法律条文,在同等价格的条件下,承租人应享有优先购买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应借鉴丹宁勋爵的婚姻家庭法学思想,在居住权方面给予被遗弃的妻子特别的保护.付出多年家务劳动的妇女应当获得一份家庭财产.夫妻购买一方单位出售的公房获得的所有权由夫妻二人共有,法律应当允许并提倡在合同或房产证上写夫妻二人名字,离婚时应优先照顾子女和妇女权益,对夫妻个人和单位同时享有部分产权的公房在夫妻离婚时可以在三方同意下以面积为准折换为二.  相似文献   

16.
小产权房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关注是在房价高涨、政府调控不力、住房保障措施不到位的背景下产生的。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其因缺乏相关的法律保护,无法进行产权登记,从而其存在和流转受到各方面的质疑和阻碍。由于其本身涉及多方利益主体,故如何正确认识及合理化解各方利益冲突将成为决定小产权房命运的关键。作为小产权房购买者,其自身利益的保护亦应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7.
重庆、上海等地的房产税征收试点,为我国房产税改革全面推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从试点情况看,仍然存在征收对象、减免标准、计税基础不合理以及税基偏窄、税率较低等问题,有必要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在房产税改革中坚持法治先行;扩大税基,提高税率;赋予地方政府相应的税收立法权和征管权;将城镇房产全部纳入征税范围;突破数据、技术障碍,建立健全房产价值评估机制;注重房产税的公平、透明以及支出用途;房产税与其他税种协调。  相似文献   

18.
论商品房认购书的法律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品房认购书在法律性质上属于预约合同,具有法律拘束力,当事人应在此后尽最大努力的诚信承担谈判义务,公平合理地确定彼此的权利义务,以缔结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如有违反,应承担强制履行、恢复原状、损害赔偿等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9.
以保障纳税人财产权为本旨,税收法定原则兼具法律之形式与正义之实质,论证了合法税收活动的正当性。以法治视角观察,沪、渝两市制定地方政府规章扩大房产税的征税范围,违反了《立法法》有关税收基本制度法定和授权立法的规定。作为行政主导型决策的例证,房产税改革不仅在规则制定上存在价值和信息的双重缺位,还在规则执行中难以建立自觉遵从和稳定预期。因此,应当表里合一地推进房产税制的法治化,通过国家与纳税人的互动、协调和平衡,由税收“良法”推动国家“善治”。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法缺少先买权普遍适用的一般性规定,与先买权有关的许多问题尚不明确。先买权应为物权取得权,依是否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可以分为物权先买权和债权先买权。我国制定物权法时,应把物权先买权作为特殊物权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