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着眼国民诗教,着手校园诗教,着力社会诗教"是当代中华诗教的总体架构。而校园诗教是国民诗教、社会诗教的基础环节和潜力工程。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进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是摆在我们中小学学校教育面前的当务之急,而通过对传统中华诗词学习,可以培养人的理想志向、道德品质、爱国情感、公正诚信、关爱他人、奋发进取等人文素养,这对于陶冶青少年的性情,培养气质、塑造完美人格将起到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2004,(1):52-52
由中华诗词学会、江苏省诗词协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校园诗教经验交流会,于12月6日上午在南京华江饭店开幕。江苏省原副省长、江苏省诗词协会会长凌启鸿致开幕词,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梁东在开幕式上作了《诗教,为了民族的振兴》的主题报告。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人民日报副总编、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高校素质教育委员会主任杨叔子等专家作了学术报告。这次会议旨在总结开展校园诗教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广校园诗教,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素质。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领导、诗词组织和诗教先进单…  相似文献   

3.
爱的位置     
写在前面:"校园诗意绽奇葩,万点星光一抹霞。映照泉城凝德韵,吟声振远铸中华。"这是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晨崧为济南汇文实验学校的即兴赋诗。四年前,汇文学校将构建"诗意校园"作为学校的共建目标,开发了学校课程《诗伴青春》《诗伴童年》;每天,清晨吟诗和午间赏诗;涌现出汇文十大朗诵家、十大小诗人、十大诗评家。济南市首家"诗教示范基地"亦落户于此,中央文明办副主任王世明到校访问时,充分肯定了学校师生的努力和成绩。下面我们选取十篇佳作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4.
让诗词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加强诗教,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几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和诗词组织的共同努力下,诗教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绩。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交流诗教工作经验,推动诗教工作更广泛更深入地向前发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诗教工作的首要成就,是在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中,在许多学校的师生员工中,开始引起了对诗教的重视。大家认识到,中华诗词是植根于民族语言民族风情、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先进文化,具有其他文学样式难以替代的教育功能和艺术魅力。中华诗词是建设精神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振兴诗教是我国学校教育中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笔者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贵州安顺地区学校诗教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了我国传统诗教的起源和振兴贵州安顺地区诗教的内容等,探讨了振兴诗教的一些具体做法.旨在巩固安顺地区诗词进校园活动的成果,提高语文教师的诗教水平,推动中华诗词在校园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3年12月5日至7日,由中华诗词学会和江苏省诗词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校园诗教经验交流会在南京市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理工大学教授杨叔子,有.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副会长梁东,有江苏省诗词协会名誉会长、原南京军区政委方祖岐上将,有江  相似文献   

7.
杨叔子先生《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的呼喊引起诗界共鸣,也得到政界的重视和学界的响应,于是有了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中小学校园的更大呼声,有了加大各级学校诗教力度如修改语教材、增加古诗必修课等实际步骤。这说明各界取得了一个最可宝贵的共识——需要。即:青少年需要诗词,诗词需要青少年。笔曾在几家中学种过少儿习作诗词的“试验田”。实践证明,加强对青少年的诗教,进而引导其习作诗词,不仅需要,而且可能。但有些认识和实际问题要解决,特别是有几个误区,有必要认真研究,以便从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8.
杨叔子先生《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的呼喊引起诗界共鸣,也得到政界的重视和学界的响应,于是有了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中小学校园的更大呼声,有了加大各级学校诗教力度如修改语文教材、增加古诗文必修课等实际步骤。这说明各界取得了一个最可宝贵的共识──需要。即:青少年需要诗词,诗词需要青少年。笔者曾在几家中学种过少儿习作诗词的“试验田”。实践证明.加强对青少年的诗教.进而引导其习作诗词,不仅需要,而且可能。但有些认识和实际问题要解决,特别是有几个误区,有必要认真研究,以便从中走出来。 一、感觉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导读》2014,(12):F0002-F0002
安徽省太和县是全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倪邱镇地处太和县北部,因倪宽墓在此而得名,闻名遐迩的"经锄楼",让这里自古以来诗风盛行。坐落在倪邱镇的倪邱小学,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多种载体,积极营造浓厚的诗教氛围,让诗词文化浸润校园,让中华诗词在校园生根、开花、结果,让书香飘满整个校园。  相似文献   

10.
古代诗词言简意丰,具有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的特点。古诗歌曲处处体现"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的相融境界。学唱古诗歌曲有助于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在浅吟低诵、高歌深咏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艺术修养。古诗新唱让中华经典传诵校园,丰富校园文化,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建设的校本课程之一。  相似文献   

11.
吴晓 《贵州教育》2005,(19):7-8
1999年9月,由中华诗词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学院、中央电视台联合在武汉召开了以“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为主题的全国第十届中华诗词研讨会。武汉会议之后,我省积极响应,及时召开了有关会议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在组织大家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把诗词进校园列入了学会工作议程,纳入每年的工作计划,认真抓了起来。几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一、大力宣传中华诗词进校园的有关精神大力宣传中华诗词进校园的有关精神,呼吁社会尤其是教育界对中华诗词进校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给予关注和支持,是我省在诗教工…  相似文献   

12.
正在营口大石桥市东南端的红旗山下,坐落着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钢都小学。2008年以来,学校以"传承民族文化,打造诗香校园,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内涵"为理念,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切入点,以诗词佳句引用及儿歌创作为生长点,走出一条"以诗润德、以诗辅智、以诗塑美"的诗词特色校创建之路。  相似文献   

13.
<正>诗香浸润我们的心扉,经典成就我们的未来。江苏省淮阴实验小学以"滋天性,润童心"为校训,持之以恒地开展尚美经典诵读和尚美传承阅读活动。学校编印了尚美语文经典诵读读本,一至六年级分别诵读《三字经》《弟子规》《成语》《唐诗》《宋词》《论语》,并作为语文课前三到五分钟互动学习的内容。每月阅读一本不少于二十万字的名著,每个月评比一次星级班级和读书大王。学校加强诗香校园建设,先后建成了必成广场、中华诗词长廊、上百经  相似文献   

14.
<正>知识的传授离不开教学内容,任何脱离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因此,在贯彻实施"中华诗词进校园"这一理念时,就要始终坚持把"诗教"渗透到教学内容中,让诗词真正进入课堂。那么,怎样促进诗词与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呢?下面,就结合我校诗教工作的实践,汲取各校诗教工作的经验,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诗是情感的外化,诗中必然会倾注诗人强烈的情感.近年来,诗词"情感"类试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考试题中,2009年高考全国18套试卷中就有11套直接考查了对诗词情感的把握和评价,情感鉴赏题型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言了.  相似文献   

16.
中华古称诗国,历来注重诗教。当代师范院校应继承和发扬中华诗教这种优良的文化传统,努力发掘中华诗词中所蕴蓄的巨大育人潜能,并在充分认清自己所处的优势地位的基础上制定出组建诗教机构、成立诗教团体等实施方略,从而在创新的原则下大力发展诗词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中华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富有哲理之美是中华古典诗词的一大艺术特色.情景事理浑融一体使得中华古典诗词不仅更有诗味,而且更富理趣,更为丰富多彩,从而在中国文学宝库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究了中华古典诗词“和”与“柔”两个特质,以及产生的原因。在诗词内涵题材方面,崇尚“和”,和而不同,和谐互补。分论了家庭之和、天人合一之和、乐天安命之和、自我修养之和、典范唐诗之和,根源是“和”文化。在诗词情感心态方面,崇尚“柔”,温柔敦厚,以柔为美。分论了悲秋和伤春、乡愁、男作家之思妇婉约诗、柔性动植物、多泪,根源是民族心理。最后指出“和”与“柔”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诗家词人生活的写照,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场境。笔者遵循叶圣陶"以儿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探究古诗词中蕴含的生活场境,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20.
古典诗词教学,是一种以诗词为文本的阅读教学。“诗教”传统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使命,也是党和人民的需要。我们应当通过中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改革,强化“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坚持行之有效的古典诗词诵读教学,使学生在诵读、想象、品味、精思中培养语感,陶冶身心,涵养精神,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