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山学院学报》2016,(5):15-19
目瑙纵歌是景颇族的大型祭祀活动,也是最盛大最隆重的民间节日。目瑙纵歌集中体现了景颇族的传统文化,是景颇族原始宗教、口头文学、诗歌、音乐、舞蹈、雕刻与绘画的现代呈现。以民族文化的角度探究目瑙纵歌的综合艺术形态,可以窥见景颇族的传统文化蕴藏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2.
节日,特别是带有民族宗教的节日,往往通过仪式的表演来体现其文化内涵。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展示载体。在旅游开发中,民族节日中的仪式展演是旅游者所青睐的旅游对象,往往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被开发。"目瑙纵歌"节作为景颇族最隆重的节日,其仪式展演包含了景颇族众多的文化元素,为了使"目瑙纵歌"节更好地体现其文化内涵,满足旅游者体验的需求,同时避免节日文化在市场化过程中失色,有必要了解该节日的文化特质,并提出市场化运作的思考和建议,赋予该节日以经济的属性,从而使该节日文化在旅游环境下得到传承与保护。同时也可以对类似民族节日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涵化是文化变迁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对景颇族人民来说,直至解放前,其社会仍具有鲜明的农村公社特征,因而,急剧推进的现代化对景颇族传统民族文化涵化是十分典型的.以景颇族重要的文化节日“目瑙纵歌”为视点,对现代化的涵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探讨,为传统文化的适应与变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瑙纵歌是景颇族人民一年一度举行的传统而盛大的民族文化仪式,通过对象征符号体系的细致分类,从而对仪式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同时,结合维克多·特纳的仪式结构理论对其仪式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景颇族“目瑙纵歌”盛会以董萨带领其神职人员为群众祭献以“木代”为首的诸鬼为序幕,以祭祀“木代”为开场,以献歌舞祭祀送鬼为收尾。以巫师作法杀牲祭祀为基本形式,祈福镶灾为根本的宗旨,表现了景颇族具有原始宗教信仰的祭祀性质。  相似文献   

6.
经世世代代提炼、加工、美化传承至今,经久不衰的目瑙示栋,是景颇族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为民族生存、发展而艰苦奋斗和顽强斗争精神的物化反映,是一种群体意识的象征。景颇族生活的足迹以图案形式惟妙惟肖地镶入了目瑙示栋,景颇族根据动物所固有的属性、特征,赋予它们不同的意义,以表示景颇族的追求和向往。目瑙示栋的纹样或图案显示的不仅仅是景颇族的审美趣味和趋向,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史学研究价值,它是景颇族的历史画卷与象征,更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折射和民族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以田野考察所获,证之传世文献,知巴人助周灭殷的"前歌后舞"、屈原《国殇》所据楚人祭祀乐舞、今仍流传民间的藏羌族铠甲舞、景颇族"目瑙纵歌"与阆中"巴渝舞"等,皆属古代与征战狩猎相关的仪式性歌舞。这些乐舞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固定的程序和内容,更有年节化与即时性相结合的特点。古代宫廷仪式与民间仪式之关系,由此可以窥见。今存上述仪式皆具"活态文献"的价值,应予认真保护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民族传统节日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打造民族文化大省、旅游大省的形势下,民族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及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比较盛大的传统节日有:傈僳族的阔时节(正月初九、十),景颇族的木脑纵歌节(正月十五、十六),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3月20日),傣族、德昂族的泼水节(4月中旬),大部分少数民族都与汉族共庆欢度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所有的盛大节日都是全州各族人民同欢共庆。各级各类学校聚集着青春活泼、积极向上、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少年和年轻教师,他们常常承担在民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中演出节目的任务,在…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打造民族文化大省、旅游大省的形势下,民族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及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比较盛大的传统节日有:傈僳族的阔时节(正月初九、十),景颇族的木脑纵歌节(正月十五、十六),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3月20日),傣族、德昂族的泼水节(4月中旬),大部分少数民族都与汉族共庆欢度春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我国的景颇族所处的地域环境、社会环境和所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的几个方面,分析了对景颇族教育的影响,认为景颇族在历史上长期形成的社会文化的传统渗透于教育之中,影响着教育的各个方面,也就体现出景颇族的民族教育的特点。如何发挥文化环境中积极的因素,消除不利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景颇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最终使景颇族和全国各民族共同进步、繁荣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国际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在青年群体中出现了不爱过传统节日、不重视纪念节日,热衷于追捧西方节日并自我创设一系列在同质群体内流行的另类节日的现象,这些都反映了在青年群体中存在着节日文化"泛化"的趋势,应当引起青年研究、青年工作部门和组织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对青年群体中的节日文化"泛化"现象和成因的理性思考,应通过重视媒体责任、开展仪式教育、吸纳先进外来文化、包容和发展青年个性等路径对青年群体中的节日文化进行重建与创新,从而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节日文化价值观,并为发展先进文化而发挥青年的创造和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12.
景颇族是一个带刀、用刀的民族,映射着景颇人勇武刚强的民族性格。与其它器械相比,刀在景颇族的战斗、祭祀、狩猎、劳动、欢庆胜利等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对景颇族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研究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还可以为保护、传承和发展景颇族传统武术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景颇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命意识。本文从生命根源、生命尊严、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的角度对景颇族文化中所沉淀的生命意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景颇族史诗神话对景颇族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景颇族民族认同的重要标识之一。景颇族史诗神话所包含的共同的族源神话、集体记忆、宗教、生活习俗等都是民族认同的基础要素。  相似文献   

15.
政治信任作为一种政治文化,是衡量民众对政府的信心、满意度的重要指标,影响到国家合法性与社会的稳定。在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通过对政府的信任或不信任来反映他们对政治体系的满意度和支持率。这种特定政治心理,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社会管理以及政治民主建设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调查研究,本文从景颇族文化、利益表达、信任层次差异的微观角度就景颇族的政治信任现状,找出景颇族政治信任的相关特点,在对少数民族的政治信任问题准确定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与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幼儿在节日活动中既能体验愉悦,又能感受成长,快乐的节日会给幼儿的童年生活留下深刻的记忆。课题组立足园本实际,基于地域民俗文化,创新开展了"园本节日群"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大量的西溪民俗节日活动素材和方案,从文化内核、目标构建、内容构成、基本特征、教育主体、实施路径六个方面架构了"园本节日群"的框架,提炼了"园本节日群"三个阶段的组织运作以及"一条主线、两项整合、三层体验、多种表达"的实施策略,形成了园本特色的节日群创新教育模式,丰富了幼儿园园本课程内容,是对幼儿园节日教育的发展性实践,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宗教伴随着民族的产生而产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以其特有的方式对民族成员或者群体的知与性产生着广泛、核心、持久的影响。基督教作为一种异质文化,在景颇族地区的传播、发展,不仅使景颇族的社会结构受到冲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还使景颇族的传统文化陷入困境,群体认同遭到威胁。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A5):22-23
中国云南省的红河州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这里住着68万多人口的哈尼族,他们依然传承着哈尼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文旨在从红河州金平县哈尼族的"苦扎扎"节日入手,通过对节日庆典的研究,深入分析这个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在盖瓦洒"哑巴会"中,通过族内群体文化自觉的行为,使节日中自然的慰藉功能上升为自觉的娱乐功能;群体民族意识与文化意识的觉醒,是产生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结果。群体对文化认知与实践过程,体现于节日的调适功能与组织功能,而有助于节日文化的传承;通过文化吸纳与选择,则推动了节日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宏景颇族服饰图案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文化:几何图形、对称和变换思想等。剖析景颇族服饰图案,数学的对称美及数学思想方法在服饰文化中得到了彰显。关注其中的数学因素,对于民族地区课程资源的开发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