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易经》中,“用”是一个用法比较特殊的词。《易经》中的“用”共出现58次,分别用作助动词、动词、介词和连词。其中作动词的“用”,有“使用”、“任用”之义。从配价结构的角度对《易经》动词“用”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探索了“用”的发展演变轨迹,也以此来见证《易经》在语言运用上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易经》为群经之首,是先秦儒家、道家思想的源渊。《易传》对《易经》的解释,贯穿着儒家思想。《周易》对儒道两家的思想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易经》的取象方式为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提供了“师法自然”的哲学起点。二、《易经》“大和”的思想为儒道两家提供了通过内修方式消解矛盾的哲学手段。三、《易经》阐述的事物关系,影响到儒道两家的人生态度与处世方法  相似文献   

3.
“无”的思想可以追溯到《老子》中的“有无相生”“有生于无”以及“无为而无不为”,这些思想又可以在《易经》中寻找到思想资源。“有无相生”的思想源头是《易经》对“对待之象”的辩证认识与“观物取象”的思维方法。在“有无相生”基础上产生的“中空的无”的思想及《易经·大有》卦象可以看作“有生于无”的思想雏形。  相似文献   

4.
谭虎 《家庭教育》2014,(1):93-9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广为人知,出自《易经》的“象传”。“象传”是战国时代学者对《易经》中部分卦名、爻辞所具有的象征意义进行的阐发和解释。乾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首,象征孕含万物的天道自然,它是永恒的,也是变化无穷、生生不息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易经》的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两方面总结了《易经》卦爻辞的文学价值所在,认为:《易经》“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创作原则影响了先秦散文的创作传统;《易经》卦爻辞本身也有文学性,其引用的民谣代表了《诗经》之前的诗歌创作成就,其文则代表了散文萌芽时期的特征,其语言艺术也给后代作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易经》到底作于何时,成书于哪代,学术界一直进行着长期的讨论。传说“伏犧画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孔子作易传”的“人更三世,世历三古”的说法已不全为人所信,但对《周易》本来包括《易经》、《易传)互相独立成篇的两大部分的事实却是不应怀疑的。《易传)是对《易经》的阐发和解释,肯定产生在《易经》之后,它解说《易经》的卦象、卦名和卦德或者托古改制、自立主义,都只是在“援易以为说”。而以往解经者,大  相似文献   

7.
少小,家父教诵《易经》,如雾弥黄山,三步之外不辨蹊径,两眼唯茫茫;而立,家父教授《易经》,似临黄海天都,烟云松涛,知其峰高,可以望而莫能及;不惑,与家父共研《易经》,如晴日凌天都,唯叹蔚然独秀,忘乎来路险远;知命,独自灯下再读《易经》,遂生“一览众山小”之叹!信矣夫,巍巍乎《易经》,悠悠乎《易经》!难怪孔子有“三绝”之勤.此将读《易》心得,打油而札之,意在普及《易》学.  相似文献   

8.
《易经》心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易经》心理思想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尚关注不够。通过对《易经》中“心”、“思”范畴的探讨,了解其中心理思想的概貌。并通过对《观》卦爻辞的分析,较为深入地认识《易经》在认知过程、思维层次在中国心理思想发展史上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对先秦诸子所产生的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易经》的表达形式,“灵验”效应的历史文化现象,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易经》的思想内容给出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传统典籍中,“易”占有重要的地位。“易”作为经学之一种,被称之为《易经》。历代对“易经”的阐释,构成了“易学”。历代易学家对《易经》的阐释,大致可以分为象数派与义理派。象数派以象数为第一位,以象数解易,以象数论义理。义理派以义理为第一位,以义理解《易》,以义理论象数。在整个易学发展史中,两派之间的互争高下一直没有停止过,经常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然无论是义理派还是象数派,都不否认《易经》是讲“阴阳”哲学的,是一部讲运动变化的“变”经,其中蕴含着高深的哲理、无穷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于语言的社会性,按照思维和存在的辨证关系,结合具体语境,对《易经》中的关键语词“贞”进行最大限度的“原义”回溯,为进一步深化《易经》研究提供了坚实的语言学基础。本文认为,“贞”当训为“占问”。  相似文献   

12.
“文明”是现代社会中的熟语,具有褒义的性质,使用频率高,但定义标准模糊。我国“文明”一语典出《易经》,与《离卦》及南方、火、目等事象相关。由《易经·离卦》加以分析,可以得到对于“文明”的较为确切的基本含义,从而深化对于“文明”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宋代画学中的"天机"及其儒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机”在宋代画学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它不仅是一个思维范畴,还有着多层面的深远奥义。“天机”的本质要义渊源于《易经》中的“畿”。庄学中的“天栈”是对《易经》中“畿”的发展,宋代儒学又对“畿”有所深化。画学中“天机”充分体现它的哲学品质。  相似文献   

14.
《易经》被人们称为“群经之首”,“三玄之冠”,是一部极具文学艺术价值的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易经》,译者应充分理解原文的文学艺术,并尽量从主题和形式两方面在译文中重构原文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5.
玩索而有得     
我们现在开始研究《易经》,有一个法则要把握住,这个法则就在手边这本书上,孔子研究了《易经》以后说出来的。他这句话很妙:“他说“玩索而有得。”学《易经》最好用麻将的方式来学它,如果把八卦的麻将牌上,摸起来就趣味无穷了。孔子教我们念别的书,都是要持严肃的态度,唯有我们学易,要“玩索而有得”,要天天玩  相似文献   

16.
《周易》的《易经》文本源于上古占筮,它体现着《周易》思想体系发展过程中的前哲学阶段。取象运数是《易经》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和主要构成,《周易》特别是《易经》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有着一个完整的“图示”结构,在这个结构中象是基本的结构单元,数是联接这些单元的根本法则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是儒家六经之首,又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源头,被当代人称为演示宇宙运动、人生真理的大代数。它的经文简略艰涩,十分难懂,符号系统又高度抽象,因而《易经》一直是中国古籍研究中的难点。房松令先生从1980年起,即开始进行《易经》研究,很快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他的《易经》研究引起了国际易经界的注息。最近他又推出了三卷本的《学易必读》。上卷《周易真解精述》刚一面世,《光明日报》很快就作了报导。著名哲学家、中国周易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唐明邦教授致函作者,称该书“体例新颖,考订精详,新意迭出,极符青年初学要求,全书三册,实为完壁。”表示企盼看到全三卷。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周止礼先生也致函作者,指出该书“确为学易必读之书,可以光大易林。”这充分说明了此书的出版价值。 我无力对《周易真解精述》一书作全面深入的评述,仅就书中那些独辟蹊径的爻卦绝唱谈谈粗浅的体会,敬请专家指正。 《易经》经文记述着上古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经文本身是通过对历史往事的记录来启发人们对人生真理进行思考,彰往以知未来,把握宇宙真谛。作者为了阐发易经经文和数理的底蕴,曾对经文的历史内容和符号的哲学意义做了仔细地考察,然后在对每一条经文作了训诂考证、今译、解  相似文献   

18.
又到重阳节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遍地黄花盛开。农历九月初九,又到重阳节。 九九重阳,最早见于《易经》。《易经》认为天地万物虽繁杂无序,但莫不有阴阳之理,都有类可取。数字也不例外,《易经》曰:“以阳爻为九。”也就是说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称“重阳”。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九九重阳”还暗含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深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内外兴起一股将《易经》与现代自然科学挂钩的热潮,究竟《易经》与现代自然科学有无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看待当前的“科学易学”热潮,本文对此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I《周易》的“经”和“传”1.1《周易》是《易经》和《易传》的统称.1.2《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用于占筮.《易经》包括:八经卦和六十四别卦.八经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六十四别卦:(?)(乾)、(?)(坤)、(?)(屯)、(?)(蒙)、…(?)(中孚)、(?)(小过)、(?)(既济)、(?)(未济).构成卦的基本成分有两个:“—”称为阳爻,“——”称为阴爻,“—”、“— —”统称为爻.八经卦由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