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慧斌 《军事记者》2006,(11):49-49
《辽宁日报》近几年有一个吸引人之处:每周都会有一至几位知名人士——有伟人和名人的后代、有世纪老人、有文化界、教育界、经济界知名人士以至政府高官——的观点出现在不同的版面上。借助名人效应,如今《辽宁日报》已形成一些品牌栏目和版面。借助名人办报的第一大效应就是报纸抢人“眼球”。而主流媒体关注的名人一般都是在各自领域最有发言权的人,他们观点的权威性不可置疑。报纸有了权威性就有了可读性,这也使《辽宁日报》拥有一大批固定的中高端读者。以独特视角关注各界名人关注的各类话题2001年我开始担任《教育》和《新书》两个专…  相似文献   

2.
散文大师梁实秋生前曾对台湾《联合文学》主编丘颜明说:“有一事我想历来编辑莫不引以为苦,好稿不易。在数量上,稿件似不虞缺乏,在品质上,能膺上选者不多,于是主编的人有时就需要‘拉稿’。拉稿比拉夫难,其中甘苦,当过编辑的都知道。”所谓‘拉稿’难,一难在名人稿不好拉,二难是名人好稿更难拉,三难是拉来的稿有时又不合版面或“主旨”要求。近年我们的“报刊大战”,其中就包括拉稿之战,争稿之战。都想以“名牌”手笔突出版面,所以名人之作成了紧俏“产品”。其实,非名人之稿不拉,未必高明。名人稿固然有“广告效应”,但读者除了看“门面”,更主要的是看“货色”。名人多半早年有“名牌作品”行世,现在事务繁忙,笔力有时  相似文献   

3.
2005年3月29日,《新京报》刊发普通人逝世新闻的版面“逝者”版.被称为中国讣闻报道的突破。其突破点是把目光从名人和官阶,延伸到普通百姓.并由简单介绍生平,转化到特色和亮点的生动报道。之后。一些有影响的大报相继推出了这样的版面。2006年2月24日.《牡丹江晨报》推出“逝者”版面。这不能不说是地市级报纸在这一报道领域的一次探索。经过近一年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杨子 《新闻记者》2003,(8):13-14
近年来,名人新闻覆盖了我们的媒体。一个体育明星可以比娱乐明星更加频频亮相,一个商业明星可以不花一分钱地在众多媒体上直接或间接地推销他的魅力和产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有时代特色的现象。有关名人的任何消息都可以被称为新闻吗?如果不是,又如何解释他们占据了新闻媒体的大量版面?伏明霞和梁锦松恋爱、结婚是新闻吗?张朝阳和王石攀登珠峰是新闻吗?萨达姆的女儿要求去英国避难是新闻吗?这些充其量只是次要的新闻或混淆视听的伪新闻或娱乐新闻,但是它们越来越多地占据着新闻媒体的宝贵版面。我们的新闻价值和新闻品质正在发生空前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报刊上常见一些精心编撰的名人逸事,或加别致栏题,或加抢眼花边,成为版面中一种上档次、有品位的点缀,往往是锦上添花。所谓逸事,《现代汉语词典》说是“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名人逸事既然也属于名人事迹,有名有事,这名确有其人,这事也该实有其事,虽未见诸正式记载,  相似文献   

6.
贝骁 《军事记者》2007,(2):21-21
一、版面语言的界定什么叫版面语言,如何运用版面语言来体现和宣传中心工作?这个问题乍一看挺简单。但是,细一琢磨,问题就来了。翻教科书,没有找到具体答案。回想学过或读过的编辑业务书籍,有过或繁或简的论述,但也不见标准定义。于是,以我个人的工作体会,试着给版面语言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报纸版面语言,是版面编辑通过版面的设计和编排,向读者传递编辑思想和版面内容要点与分量的一种信息语言。  相似文献   

7.
蔡维藩 《今传媒》2010,(5):84-84
报刊上常见一些精心编撰的名人逸事,或加别致栏题,或加抢眼花边,成为版面中一种上档次、有品位的点缀,往往是锦上添花。所谓逸事,《现代汉语词典》说是"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  相似文献   

8.
文娱版面。即以文化与娱乐为主入要内容的版面。文化是一个宏观概念,在版面操作上,通常是涵盖了艺术、美术、文学、娱乐甚至也包括一部分体育内容。然而当前,很多报纸的文娱类版面。过多地突出了娱乐,因而忽略了文化领域里更广阔的内容。当然,突出娱乐有它的道理,因为这类版面的很大目的在于给受众带来轻松、愉快。但是,正因此目的,一些媒体及编辑过于迎合部分受众的猎奇心理,一味地以名人隐私、花边新闻、桃色事件等等取悦少数人的不健康需求,长久下去,必将严重损害媒体形象,更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和谐局面。娱乐报道是整个文艺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向百姓和社会提供精神产品,是媒体的服务功能之一。  相似文献   

9.
陈力丹 《新闻知识》2005,(11):23-23
一说到以人物作为专题报道对象的刊物,我首先想到是《人物》杂志,那个月刊好像是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有一定的读,但读的数量还是有限,因为那个时期我国的传媒业的发展规模远没有现在这样大而广。90年代后期,我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办了个“名人”专版,每周2个版面,有一定的读市场,但是最终,看来还是市场份额不够理想,被内部调整掉了。  相似文献   

10.
钱方 《新闻世界》2008,(12):33-33
版面是报纸必不可少的信息载体。在报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如何通过版面编排来突出报纸的个性,吸引读者的“眼球”.版面编辑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广播电视报(周报)的版面编辑,我有着13年的工作经历。在2002年以前,我的工作流程为:(1)精心选择稿件。根据新闻价值和宣传重点,从本地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记者采访稿件,  相似文献   

11.
如何把报纸版面设计得更漂亮?地市报如何设计出更多让读者喜爱的精品版面?作为地市报的一名新闻工作者,我设计的1995年1月29日《临汾日报·农村版》头版(四开小报),在荣获山西新闻奖一等奖、全国农民报好版面奖之后,有幸成为第六届中国新闻奖全国3块获奖报纸版面之一,使一个基层小报的版面登上了中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的大雅之堂。不少新闻界同仁和专家对这块版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也有许多新闻界朋友搜集、索要和收藏这块版面。这块版面设计成功给我带来的启示主要有三点:胸怀大局策划设计版面报纸天天办,版面天天出,但版面设计者能不能着…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多的名人官司新闻上版面,这使我想起了“官司新闻”这个名词.请看:电影演员达式常为告别人“诽谤罪”的官司,杨在葆为自己肖像权的官司,歌唱演员沈小岑为离婚案的官司,滑稽演员杨华生的住宅调换的官司,徐良、游本昌、陈佩斯为“名誉权”的官司,以及最近劳模杨怀远与作家张士敏的一场官司,都十分引人注目。是也乎!非也乎?看法庭最后裁决。这就是近几  相似文献   

13.
前些时候,我精心设计的两个版面,在报社内外产生了不同的反响。1月13日的二版,受到普遍的好评;2月11日的二版,不少人却认为不好看。同样花费很大的心血设计出来的版面,为什么客观效果截然不同?我细细琢磨各方面的意见,并再次学习有关报纸版面的专著,逐渐悟出这两个版面设计的得失所在。一、从版面美学的观点来看,设计版面既要立意创新,又要恰到好处,才能给读者以一种美感。1月13日的二版,版面布局美观大方,匀称协调。版面上头条大标题设计别致,其它标题或用底纹装  相似文献   

14.
新民晚报有个版面叫《女性世界》,我有幸当上了这个版面的编辑。女同志编“女性世界”,我想有她的长处。却也有她的短处。长处是女同志最了解女同志,短处则是身在其中,有时候会云遮雾障,难识其中真面目。怎样编好《女性世界》,这是我常常放在心上的一件事。到读者中找感觉怎样让读者走进并且关注《女性世界》这个版面?有一次,我去一家针织厂开女工座谈会,问她们希望在版面上看到怎样的文章。她们的工会主席小郝就说:“我就  相似文献   

15.
自从我当上了《女性世界》的编辑后,我就觉得自己象广告商似的了,跑到哪里总要推销一下《女性世界》这个版面。有一次,去一个工厂开座谈会,清一色的女工,一开口我就说:“你们知道吗,新民晚报有一个版面叫《女性世界》?”当然有人说知道,有人张大眼睛看着我。于是,会议结束时,我便张大眼睛看着那几个人说:“一回生,两回熟,《女性世界》是我们的天地,以后就靠我们大家来办了。说真的,普通女工难得和什么记者、编辑之类的打交道,这样一来,她们也就记住了《女性世界》。做编辑的,谁不爱自己的版面?谁不想把版面办得更好些?我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对于精英人群、名人明星的报道占据了报纸大量的版面和篇幅,而对于生活在底层的弱势群体的报道却似乎一直处于“弱势”状态。最近,《黄河晨报》连续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读者中引起了一定反响,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7.
伦敦《泰晤士报》在停刊五十个星期之后,于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复刊。复刊这天报纸的版面保持旧貌,以强调连续性。编辑部表示要逐步对报纸作一些改进。为了弥补将近一年的空缺,《泰晤士报》接连刊登综合性的新闻回顾和大事记,并补登一年来逝世的名人的传  相似文献   

18.
一本书的前言或序,虽然占的版面不多,但地位却很重要。这本书也到了万事具备只欠“前言”的程度,原本计划由主编单位出面请业界名人作序,但名人们迟迟不能“出手”,于是引出改请本人代写序言的“事端”,引出了这篇编后感受。  相似文献   

19.
最近读了一本好书,叫做《名人和书的故事》。之所以称之为好书,是因为过去对名人有所闻,对名人创作的书亦有所了解,惟独对名人与书之间的事情很少知道。这本书刚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书中谈到了名人与书之间的许多感人故事以及由此引起的种种想法、感慨。这里,我只是谈谈自己印象比较深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编辑编排好了的版面,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是不会撤版换稿的.然而我却“叫”编辑撤换了一次即将发印的版面,使我这个普通的业余通讯员感到了莫大的欣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