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多年对故宫文化研究的集成之作。内容包涵重新解读故宫的文化价值,记录故宫文物南迁、西迁,以及对故宫的文物守护与传承历史的记录,对故宫藏宝的文化密码进行揭密,对故宫文物的修缮与鉴定过程中的匠艺观察与匠心品读,揭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与运营内情。  相似文献   

2.
新书推荐     
《我与故宫五十年》那志良黄山书社定价:20元作者历经了故宫博物院成立、文物南迁、文物精品运台等重要的历史时期,一生与故宫及其文物结缘,是故宫历史和故宫文物的重要见证人和守护人,他在书中再现了这些往事。  相似文献   

3.
<正>故宫文物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抗日战争期间,为保护这一文化根脉,故宫文物在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下经历了南迁、疏散(西迁)、东归,最终得以保全,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的伟大奇迹。其中,全面抗战期间,故宫文物随着战事的变化不断西迁疏散,形成了南、中、北三条西迁路线。[1]成都是故宫文物西迁线路中北路的一个落脚点,故宫文物在这里存放了近13个月。在蓉各界人士对保护故宫文物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故宫博物院也以其书画珍品展回馈成都人民。本文以成都市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为依据,讲述故宫文物避难成都时的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4.
近期.在乐山市委机关院外展出了由乐山市文广新局、乐山故宫文物南迁研究会、安谷故宫文物南迁博物馆等单位举办的“故宫文物在乐山”展览,故宫博物院为此提供了生动、翔实、丰富的图片及实物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5.
以《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代表的纪录电影,从开始产生就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从它是否是电影到纪录电影是否代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一种创作新方向,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纪录电影作为电影的一种类型,具有很强烈的个性特点,同时纪录电影的美学价值和商业现象也成为当下的重要思考方向.本文从纪录电影的本质、表达方式对《我在故宫修文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勇 《四川档案》2009,(2):19-20,53
今年是故宫文物南下四川70周年。70年前,为了躲避日寇,数十万件故宫文物,分三路辗转万里抵达四川,分别藏身于乐山安谷镇、峨眉山大佛寺以及巴县飞仙岩等地。抗战胜利后,所有文物悉数返回,无一丢失损坏,创下了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据《四川日报》2009年2月12日报道.由上百村民自发投资兴建的“故宫文物南迁乐山纪念馆”主体工程已完工。  相似文献   

7.
先是皇宫禁苑,再是文物宝地,在人们的想像中,故宫必是机关重重,敢于行窃而又能够得逞者,必是身怀绝技的江湖高手. 忽一日,传言故宫文物失窃,民众大为惊讶,既为贵重文物流落黑市惋惜,又为故宫的安保疏漏感到遗憾,同时也期待着一个比电影小说更精彩的江湖故事.  相似文献   

8.
鲁婉卓 《今传媒》2023,(8):104-107
漫画《故宫回声》依据真实历史改编: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老一辈故宫人为使国宝免于战火,克服重重阻碍,携文物南迁的历史故事。本文以漫画《故宫回声》中的故事为基础,结合历史发展路径,着重讲述故宫人携一万余箱文物于战火中颠沛流离,逐渐强化的“视国宝如生命”的典守精神,以此还原文物南迁的艰辛历程,使读者感受漫画《故宫回声》中所传达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被推崇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台北故宫,它与北京市同名的博物院,两院所收藏的中华文物,根本是系出同源的一批东西  相似文献   

10.
被推崇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台北故宫,它与北京市同名的博物院,两院所收藏的中华文物,根本是系出同源的一批东西  相似文献   

11.
耿洪利 《档案》2023,(1):67-70
民间文献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散落于民间的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汇款副收条,不仅是抗战期间故宫文物南迁藏于四川峨眉山的珍贵历史见证,也是以那志良为代表的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在抗战时期的艰难岁月中守护国宝的缩影,更是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南迁和保护的珍贵原始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12.
<正>1937年至1946年间,故宫文物为避战火在四川乐山、峨眉及巴县等地秘藏数载。1946年夏,四川省美术界人士以"抗战七八年来,故宫文物虽与四川人民近在咫尺,皆因空袭频仍,川民无缘亲睹皇家艺术品"为由,函请四川省府转请中央及管理当局设法在成都举办一次故宫文物展览会。1946年11月至12月间,100件故宫书画在成都少城公园民教馆展出,引得川省民众踊跃参观。四川方面将这场展览名为"故宫  相似文献   

13.
两岸三地的“故宫博物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真正的紫禁城只有北京一个;作为皇家宫殿的“故宫”,北京和沈阳则各有一个;但作为博物馆(院)的“故宫”,却在台湾海峡两岸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三个。就文物等方面说,其实这三个“故宫”不只是雷同或相似,而是完全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是因为两岸三地的“故宫”文物,不但有着共同的文化和民族渊源,而且有着共同的时代和地点来源。  相似文献   

14.
故宫博物院 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中国文物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北侧。1925年10月10日建立。故宫为中国明、清两代(1368-1911)皇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收藏。1949年以后,对故宫的文物进行整理编号,计有“故”字号文物78万余件,加上新人藏的“新”字号文物21万余件,总数近百万件。所藏文物一类为清代  相似文献   

15.
石佳 《采.写.编》2021,(4):188-189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中国首个展示故宫珍贵历史文物修护工作以及纪念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的新媒体纪录片。本文以《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运用经典传播学理论,从我国纪录片的新发展、《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推陈出新、新媒体纪录片的问题和时代启示等几个方面,分析正面临着新媒体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国产纪录片,该如何抓住这次机遇。这正是本文将要研究的课题:在新媒体环境下,国产纪录片如何在新媒体传播时代突破重围,收获良好口碑和爆炸式增长的点击量,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并为中国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一些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16.
沈璐 《今传媒》2022,30(2):5-8
电影哲学大师认为纪实主义是客观的影像使记忆成为永恒的具象,纪录片以纪实的手法将埋藏在时间长河中的记忆以形象的现实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使得纪录片在文学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我在故宫修文物》借助影像记录文物修复师的文物修复工作,通过对文物的修复过程展现今人对既往时代的文化传承,构建人们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本文以修补历史、打通古今、传播文明为主线,从重现历史记忆、传承古老文化、主题的全新讲述三个方面入手,探索《我在故宫修文物》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佳优 《今传媒》2020,(2):116-118
纪录片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其字幕翻译对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也有着重要意义。萧寒执导的纪录片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评分9. 4,获得第50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纪录片评委会特别雷米奖,第一次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世界级的文物修复技术及故宫文物的原始状态,其字幕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张德禄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为指导,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表达层面分别对此片字幕翻译进行示例分析,探究各个模态是怎样相互配合诠释出纪录片的整体含义,有助于外国观众更好地理解故宫文化。  相似文献   

18.
《故宫》展示历史真实与艺术再现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录片《故宫》从建筑艺术、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等四个方面,全面展示故宫的辉煌瑰丽、神秘沧桑的宫廷建筑、馆藏文物,讲述宫廷人物真实鲜活的命运、历史事件和宫廷生活。翔实丰富的资料、生动鲜活的形象,给观众带来了充分的视觉  相似文献   

19.
王赫 《兰台世界》2016,(11):26-28
档案类文物与普通档案相比更加脆弱,复制与修复是对其进行保护的重要手段。作为故宫博物院院级科研课题(课题号KT-200810),本文以故宫各类档案文物的保护与修复为例,论述了数字复制技术的特点,以及使用数字复制与人工临摹相结合复制和保护档案文物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三、沈博筹委会初期对历史档案的管理 沈博筹委会初期,面对的是一个破烂不堪的沈阳故宫,遂集中力量清理、整修故宫建筑,为即将举行的"东北文物展览会"做准备.此间,金毓黻作为主任委员,除上下奔走,多方联系,处理一系列重大问题外,更多的是全面了解文物、图书、历史档案的收藏情况,筹划未来"国立沈阳博物院"的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