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争执的根本在于在农民利益与经济建设成本之间如何平衡。”如果征地补偿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工业用地和城市房地产开发用地成本也会提高,工业发展是否会受到影响?城市居民是否会支付更高的房价?这些都是决策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13,(11):62-63
一个罗马人拥有什么?当他被流放时他会失去什么?他祖传的财产、他的妻子和儿女、他的佃户和他的“名誉”,西塞罗告诉了我们这些。名誉可能是那些身为政府人员所享有的,通常他的任期为一年,在此之后,他可能以此官衔作为其贵族身份的标记。罗马贵族对权力和王朝的尊严有着浓厚的感情,但并非我们概念上的公众服务,他们没有严格区分公众职能和私人地位,或公众财产和私人财产。罗马帝国豪华的排场是统治阶层和掌权的元老集团的公共财产,同样,罗马帝国有上千个自治城市,这些城市均由当地的贵族们把持着。  相似文献   

3.
这几年在华跨国公司间或发生产品或者经营方面的危机,一批在华跨国公司遭遇危机事件而“落马”。媒体报道连篇累牍,当事的跨国公司忙于危机处理,动用一切公关手段维护着公司声誉。作为企业,正确处理危机的关键问题在于,是否能在企业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寻找到平衡;如果无法找到,那么是企业利益还是社会责任优先?而对于媒体而言,他们代表的是公众利益,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4.
李春 《新闻大学》2002,(4):89-93
令美国新闻界甚至一般民众引以为荣的一些称号,诸如“无冕之王”、“第四权力”、“看门狗”之类,寄托着美国社会长久以来对新闻界的极大期望:媒介要及时、准确和公正地报道社会事务,向公众提供可据以判断和行动的信息,从而为公众的利益服务,而这个目标实现的前提是言论和新闻的自由。事实上,自从十九世纪末出现报业兼并现象以后,言论和新闻自由就常常成为商业利益的牺牲品,公众利益受到频繁的侵害。尤其是近30年来,随着政府对产业管制的放松、产业集中程度的加深和媒介结构的剧烈变动,新闻媒介的主流已经被有势力的利益集团所操纵,公众利益不得不让位于媒介所有者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新闻工作者的整体失去独立报道和评论的自由。这种状况是美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周冰 《信息系统工程》2004,(12):105-105
我们要反映“公众利益”,从来也没有想到做电子政务的报道会肩负这样的责任。当听到国家领导人大声疾呼“群众利益无小事!”,当听到基层干部讲道:“电子政务服务的对象不应该是国家公务员,而应该是百姓、企业!”的时候,CCNEWS《信息系统工程》的记者,才真正意识到对电子政务建设报道的责任会有多大。2004年我们将电子政务报道的栏目命名为“公众系统”。我们希望从公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去诠释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现状以及遇到的挑战。借助电子政务来反映“公众利益”是否得到重视,将是“公众系统”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李远富 《声屏世界》2006,(10):60-61
面对愈演愈烈的娱乐化浪潮,严肃的新闻也变成轻松活泼的“娱乐”的时代,如何扬长避短呢?笔者根据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形式和负面影响,着重从公众利益和传媒责任出发,总结以下几点应对之策:在新闻报道方面,首先要真实及时地报道新闻,遵从新闻的规律。在选择内容上,选择符合受众需求的内容,减少或杜绝低俗新闻。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增强责任意识,为人民利益服务。1、维护公众利益公众利益有很多方面,新闻媒体维护公众利益主要表现在尊重受众的知情权,选择符合受众需求的内容,报道不走庸俗道路。维护公众利益是新闻传媒的第一功能,…  相似文献   

7.
当多核、虚拟等许多原本在企业级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技术被3C融合的趋势一步步推向公众,网格这个一开始就被认为会充分体现“人多力量大”优势的技术也正在从企业的围墙中走出来.朝着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前进。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曾说:“谣言是一支凭着推测、猜疑和臆度吹响的笛子。”如果公众对于事件没有充分的知情权,而公众又迫切想了解事件的内幕,那么剩下的唯一渠道就是靠推测、猜疑和臆度了。这也就是为何“大道消息不畅,小道消息必然兴风作浪”的原因所在。在“宝马撞人案”中之所以谣言四起,主要原因还在于公众知情权的缺失。而造成公众知情权缺失的首要原  相似文献   

9.
土地新政抉择:利字摆哪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争执的根本在于在农民利益与经济建设成本之间如何平衡。” 如果征地补偿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工业用地和城市房地产开发用地成本也会提高,工业发展是否会受到影响?城市居民是否会支付更高的房价?这些都是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公共领域媒介中(诸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公众所能获取的意见量不足,甚至处于“缺氧”的状态,如此这般怎能使公众不在长期单一意见体系的熏陶下出现麻醉状态呢?新媒介的出现就像是“兴奋剂”,打破了传统媒介意见垄断的局面.微博的勃兴,可以看做是公共意识积极觉醒的写照.其实质从正性方向看是一种公众普遍的公共参与意识的觉醒与提升.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兴起的微博中质量参差不齐.在大多数公众的认识水平、能力、素养尚未达到相应层面的情况下,此时的微博中也存在大量的情绪性表意和追随性表意.在产生公众舆论后,意见的质量不高,缺乏理性或许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通过由微博触发的网络环境下的舆论事件试图分析其是否存在公共舆论的基因,以及网络舆论本身存在的相关问题,以期对其形成正确的引导思路.  相似文献   

11.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对于相关信息需求旺盛,信息搜寻成为公众了解和应对风险的重要途径。面对风险信息,公众对信息搜寻的态度如何塑造其行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公众信息搜寻态度与行为?不同人群间是否具有差异性?解答这些问题有助于为公众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助力提升个体应对效能、开展有效防疫工作。[方法/过程] 以在线问卷形式调查国内719名受访者,探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影响公众信息搜寻态度与行为的因素。[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不同地区、年龄、学历的公众信息搜寻态度与行为具有显著差异;感知风险、情感反应、信息充分性、信息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公众信息搜寻态度与行为;信息搜寻态度在各因素与信息搜寻行为间起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果,分别从信息发布渠道、信息传播过程与信息搜索平台等角度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与书籍     
网络是否会扼杀书籍?如果说,书籍在西方中世纪末期曾经抢了一度被视为“石砌的圣经”的教堂的风头,那么,在全球化的今天,书籍是否也面临被看来无所不能的网络所取代的隐患?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1月底,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院士在“2006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上表示,就如何净化网络环境问题,中国正在探讨和准备尝试在网络世界实行有限实名,以平衡个人隐私和公众利益与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 需要定义吗?长期以来,中国电视界都认为“电视纪录片”难以定义,而并非不需要定义。然而,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则如何判定一个电视片是否为纪录片?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随着纪实手法在电视节目的众多领域中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曾经依靠纪实手法为自己打天下的纪录片,迟早会因为属性混淆而被众多节目形式所淹没。不管什么片子,只要用了一些诸如跟拍、同期声、长镜头等纪实手法,  相似文献   

15.
在政府传播中,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已然改变了政治沟通的模式,它促使政府必须在新的媒体环境中调整策略,通过有效的网络政治沟通来协调其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政治信任.本文从“作为安全阀和利益平衡机制”、“应对群体极化和网络民粹主义”、“搭建不同利益群体对话平台”等层面,阐释了网络政治沟通的有效利用.同时,透过政治信任在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建构、网络平台上的直接对话、借助“新意见领袖阶层”进行有效沟通等视角,观察了作为政府与公众间距离协调机制的网络政治沟通.显然,有效利用网络政治沟通,无疑成为拉近政府与公众间距离的主要策略之一和网下政治沟通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6.
唐英  任莉 《青年记者》2016,(27):84-85
相较传统大众媒体平台上的新闻,社区新闻有更明确的传播空间;相较微博传播,微信传播有更突出的关系倾向。当社区新闻遇上微信公众平台,“关系”的化合必然影响新闻传播的所有环节。从理论角度看,社区是基于居住的关系共同体。共同体的利益共性,使社区居民对所有与社区有关的信息抱有利益攸关的亲和性。而这与基于关系圈层的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有明显的内在契合。进而言之,以社区与微信为平台的传播,都是“关系”基础上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从原始意义上说,尊重和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行为主体应是政府。自1945年美国记者肯特.库柏首次使用“知情权”一词以来,尊重和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便被解释为西方国家政府的法定义务和公民应享有的一种民主权利。公众知情权成了民主社会的标志之一。经过演绎,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尊重和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也渐渐地被新闻媒体奉为责任和追求。  相似文献   

18.
伊春空难,让“支线航空”这个概念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一个疑问随之而来——空难是否和支线航空的“条件简陋”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从舆论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来说,“公众话题”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新闻媒体所发布的诸多报道中,并非每条都能成为公众话题。一个新闻事件,能否成为一个时期、一定范围内公众关注的热点和议论纷纷的话题,是决定于多种条件的。一般来说,它需要具备重要性、典型性、独特性、轰动性以及对读者的贴近性(包括直接的贴近性和间接的贴近性,也就是与读者利益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如何对待公众利益,是现代社会组织运营过程中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它既是一种价值观,决定着组织运营的方向,同时又是一个尺度,衡量着组织发展的社会成就。媒体作为公众利益的守望者和代言人,其对公众利益的基本态度和信念,以及由此衍生的对公众利益的捍卫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