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李金花 《新闻世界》2011,(12):215-216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社会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知情权意识进一步加强,传播更加信息化,各地政府纷纷推出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新闻发布机制。新闻发言人如何面对媒体及民众,及时传达准确有效的信息,成为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以甬温线“7·23”特大事故中王勇平答记者问为例分析新闻发言人应具备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于1983年正式确立。新闻发言人作为党和政府最直接的耳目喉舌,最权威的发布者,实现了政府的政务信息和重要新闻与社会的沟通。“7·23”甬温线高铁追尾事故后,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的言谈表现让人们再次关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困境、新闻发言人的修炼、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等问题。本文以此事件为切入点,谈谈笔者对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徐雯 《新闻世界》2011,(12):213-214
“7·23”温州高铁事故发生后,公众迫切想要通过官方了解整个事故的相关信息,在铁道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措辞失当、态度欠妥,进而引发社会上的争议。针对这一状况,笔者认为新闻发言人要敢说话;有话说;会说话。  相似文献   

4.
李天钰  王庆 《新闻世界》2011,(10):39-40
近年来,引发争议的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层出不穷,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政治和社会成本。"7·23"特别重大动车事故后铁道部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将我国饱受争议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又一次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显然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要走的路还很长,不仅是站在台前的新闻发言人个体素质需要加强,政府机构和部门的新闻发言制度亟待改革、与之相关的舆论环境、组织环境和政治生态也需要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5.
“7·23”甬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新闻发言人的表现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有人指出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在发言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失误,有人迅速提供信息链接,历数国家各部委、各级政府新闻发言人岗位轮换的次数和“不发言”或“少发言”的比例数.给人的印象是,新闻发言人群体存在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去职的消息,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政府新闻发言人职业群体的关注。有媒体对比了2004年和2010年国家部委公布的新闻发言人名单发现.“来自办公厅、政策法规司和新闻宣传司的发言人最多。所有人中,没有一位是专职的”。(见8月18日《新京报》)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政协副主席郭锡龄因炮轰铁道部应对雪灾不力,日前遭到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的激烈回击。王勇平称:广州市委的主要领导同志已明确表示,个别同志极不严肃、极不负责任的公开言论,决不代表广州市委、市政府,也不代表市人大和市政协。  相似文献   

8.
吴达  肖冰 《新闻天地》2011,(9):49-50
“高铁体”反映了官本位的思维方式:“你们信不信没关系,只要我觉得能够自圆其说就行了。” 8月16日从铁道部获悉,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不再担任铁道部新阁发言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职务,由哈尔滨铁路局党委书记韩江平接任。  相似文献   

9.
随着温州动车事故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和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离任,人们对新闻发言人的关注也开始降温.但是,在国内新闻发言人的职业化发展道路没有明显改善,职业群体素质没有明显提升,职业环境也没有整体改观的情况下,新闻发言人群体潜藏的危机和隐患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防止下一个类似动车事故新闻发布事件和下一个“王勇平”出现,除了从体制上建立一个鼓励新闻发言人最说真话、鼓励信息公开的宏观环境外,建立职业化的新闻发言人队伍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采访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比想象中的容易.自报家门并传真了采访提纲,第二天记者便与王勇平在他的办公室见面了,并得到了一份详尽的书面答复.王勇平说:"接受媒体采访、回答记者提问,是我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引导的四个关键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刚从北京火车站赶到人民网强国论坛,看到旅客朋友回家的期待,看到铁路职工紧张的工作,我充满了感动和感慨!”2009年1月14日15时,一句朴实温情的开场白,拉开了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与网友交流的序幕,这已是王勇平第八次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相似文献   

12.
新闻发言人制度应走向法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开始,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20年来,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保证公民知情权,加强公民参政议政的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新闻发言人制度是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首次公开了62个部委75名新闻发言人的联系方式,媒体也前所未有地将焦点集中在各个部委的新闻发言人身上。然而要想让新闻发言人制度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加强建立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据悉,截止到2004年年底.全国省市自治区中,已制定新闻发布制度的有23个,已设立省级政府新闻发言人的有20个。  相似文献   

14.
孙榕 《新闻世界》2013,(3):152-153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近些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危机新闻发布制度逐步完善。但是从以渤海湾漏油事件、“7·23”温州动车事故为代表的一些突发的公共事件中也暴露出我国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在应对危机、发布新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全媒体时代,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急需学会如何与媒体沟通,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更是需要提升应对技巧。  相似文献   

15.
正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中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自此,我国新闻发言人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从2003年的SARS事件时起,政府开始全面推广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修改保密法,制定信息公开条例,基本建立了一个国新办、各部委、地方省市的三级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外比较视角中外新闻发言人在传播方式、目的方面没有什么不一样,但因国情不同、社会制度差异与文化历史等的不同,故在发布新闻时中外发言人的表现有所区别。中国传媒大  相似文献   

16.
朱小阳  俞雷华 《新闻界》2007,(1):58-59,35
1983年3月,外交部首任新闻发言人对中外记者亮相,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是我国推进政务公开的一个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7.
近来,在一些突发和重大事件中,越来越多的新闻发言人在发布新闻时成了新闻的制造者,他们的雷人雷语被广泛传播.即便是铁道部的资深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竟也冒出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是一个奇迹",由此让人不得不思考,新闻发言人为什么常犯一些低级错误? 很明显,党和政府坚持执政为民,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最广大民众的利益.新闻发言人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党和政府,新闻传媒以及民众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必须始终将民众的利益摆在首位,准确、及时、权威、务实地发布信息,回应民众的疑问,让党和政府的正确主张得到民众的拥护,让真相跑在谣言的前面,引导舆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让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更好地汇聚人心、凝聚力量.  相似文献   

18.
李红 《青年记者》2007,(5):49-50
1983年3月,外交部首任新闻发言人对中外记者亮相。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2003年“非典”危机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实际观察为出发点,分析了新闻发言人设立的情况、新闻发言人的活动与内容,并对新闻发布的社会效果做了梳理。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闻发言人的发展走向,即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曹越 《新闻记者》2003,(7):9-10
近来,一些省市人民政府开始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这对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刊特发一组文章,就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历史与中外新闻发言人的现状、新闻发布会的舆论监督意义等作一介绍。 ——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