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故事性上下功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雯 《军事记者》2005,(7):10-10
让正面报道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是新闻工作的职责所在。然而正面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可读性不强、不贴近受众的问题。笔认为,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报道缺乏故事性。由于没有用故事手段“包装”,不少正面报道显得概念化,缺乏亲和力和吸引力,导致了受众对正面报道的疏远。  相似文献   

2.
如今,法制新闻因其惊险曲折的故事性,受到了受众较普遍的关注。但是,目前有些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不惜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造成有些法制新闻媚俗猎奇,质量低下。笔者认为,报道建设和谐社会时期的法制新闻,应当充分发挥法制新闻的积极作用,强化法制新闻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3.
防止正面报道中的某些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前 《新闻记者》2001,(7):65-66
在贯彻和执行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 ,由于缺乏对这一方针全面正确的把握 ,正面报道也会出现若干负面效应 ,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正视的问题。正面报道的负面效应 ,在新闻传播中的具体表现可谓是林林总总 ,千差万别。根据这种“负面”的参照系的不同 ,负面效应可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有的负面效应是相对于正面报道的目的而言的。新闻报道力求引导受众向“东” ,但是受众接受后的实际效果却是向“西” ,新闻媒体正面报道的动机与受众的实际接受效果完全背道而驰 ;有的负面效应是相对于社会客观效果而言的 ,就是说由于正面报道存在这样那样的问…  相似文献   

4.
怎样让正面报道常报常新--关于提升正面报道水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面报道是新闻媒体的"常规武器",新闻界在贯彻正面宣传方针中也取得很大成绩.但在新时期,正面报道遇到新挑战,似乎成了新的"难点".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众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对正面报道的要求更高了,如果媒体充斥平平淡淡、不痛不痒、模式成套的正面报道,受众就不欢迎.因此,创新与突破是当务之急.要创新突破,首先要在正面报道上解放思想,破除一些旧观念、旧框框.我认为,在新闻实践中,正面报道存在以下一些思想误区:  相似文献   

5.
正面报道为主是媒体必须遵循的宣传方针。因此,正面报道往往是新闻媒体的“常规武器”。但由于互联网络强势崛起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思想文化突破地域国界,对各种社会思想起了叠加、辐射作用,思想舆论的多元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新形势下,正面报道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能否使正面报道成为强势的主流思想舆论,在众声喧哗中唱响主旋律,在多元化价值下积聚社会共识,似乎成了新的“难点”。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众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对信息的选择能力明显增强,对正面报道的要求更高了。如果正面报道写得“官味”十足,端起架子,老腔老调,缺乏亲和力,受众当然不欢迎。因此,创新与突破正面报道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在同一主题、同一典型的正面报道中,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结构,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有利于提升正面报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让故事走进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事性新闻”是时下流行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它能够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所谓故事性新闻,就是在遵循新闻写作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将故事的创作技巧用于新闻的写作,使新闻作品具有通俗的语言、曲折的情节、严密的结构、鲜活的描写等故事性特点。本文试图对故事性新闻的优缺点以及写作技巧,作一些肤浅的探讨。故事性新闻的魅力故事性新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使原本可能枯燥无味的新闻素材,变得更有人情味;避免了说教式的报道方式,使受众在阅读或收看收听新闻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审美的快感。具体说来,故事性新闻有以…  相似文献   

8.
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在职业足球商业化运作和体育新闻传播大环境的助推作用下呈现出新闻报道主体受众化、新闻报道媒介融合化、新闻报道方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即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主体更加以受众为中心,报道媒介更加趋于跨媒体联动,报道方式更加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9.
张妍妍 《青年记者》2016,(30):80-81
故事性广告的定义与特点 在信息膨胀的今天,如何让消费者对其广告感兴趣并有所期待?研究发现,通过对遗忘与记忆的原理分析,往往是有故事情节的广告更能被人们所记牢.① 故事性广告就是借用文学创作的手法,将商品和服务的信息通过新颖、独特的情节设计展现给受众.②深化受众对信息主体的感受认同,从而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研究发现,优秀的故事性广告容易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赢得相当高的点击率.③以往的故事性广告中,视频类居多.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党报工作者,坚持正面报道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的,但是,我们在日常的正面报道过程中,也往往存在报道模式化,人物完美化的问题,很难使受众产生共鸣.因此,我们在进行正面报道的时候要讲究一个"新"字,避免老面孔,努力在创新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媒体给受众提供了一个观察周围社会的窗口,一定程度上塑造着受众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受众通过媒体对事物的框限,使原有事物的不同方面在不同的基本模板下得到强调和凸显,以此来解释、转述或评议外在世界的活动.①那么,媒体对官员的正面报道,是否在公众心中树立了正面的官员形象呢?  相似文献   

12.
秦洁 《传媒观察》2006,(5):24-25
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是我国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然而,近几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为了争夺受众眼球,使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化,媒体开始追逐负面报道以吸引受众,正面报道逐渐被边缘化。去年开始,局面得到了扭转,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要求又一次被提了上来。本对这种正面报道边缘化、新闻负面化的现象进行了反思,结合《扬子晚报》正面报道的成功经验,来探讨改进正面报道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面报道、成就性报道之所以难做,关键在于这类报道往往缺乏新闻性,容易陷入"炒冷饭"的境地.而偏狭地理解"正面"和"成就",也使报道易取宏观视角,采用宏大的叙事方式,从而缺乏阅读亲近感.  相似文献   

14.
周瑞 《今传媒》2011,(9):55-56
负面新闻会产生负面效果,而大量报道负面新闻,会使民众对这个社会的某一个方面失去信心。比如:某一个城市大量出现刑事案件的报道,受众就会对这个段时间段的城市安全产生怀疑。很多时候,负面新闻并不负面,它具有比正面新闻更强大的正面影响力。作为党报新闻人,要把握好负面新闻正面报道的度,要发掘挖掘"负面"新闻的正面细节,引导正面情感,调动广大受众的正面阅读情绪。  相似文献   

15.
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的方针。近年来,不少媒体为了吸引广大受众,加大了对时政、经济等正面报道的分量,但此类报道主题重大,报道要么会落入日常报道的窠臼,耗用大量人力、物力、时间,却彰显不出自身的特色;要么蜻蜓点水抓不到要领,报道远远满足不了受众要求……努力探索正面报道的新路子,成为许多媒体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面宣传为主”是近年来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重要工作方针,正面报道是我国新闻媒体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报道。但是不可忽视不少正面报道并未获得理想效果,有的甚至引起受众反感,因而正面报道中的负面效应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7.
电视专题题材广泛,有披露社会上出现的不良现象的揭露性报道;有对具体新闻事件作深度调查的深度报道;也有较中性或者正面的非揭露性报道……但无论是哪类专题,其内涵中都存在着故事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正面典型报道是引导社会舆论的一种传统手法,过去和现在都取得相当的成绩;但仔细研究,目前的正面典型报道还有许多缺失的地方。一是没有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典型报道作为新闻的一种报道题材,还是应该按照新闻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来进行写作或编播,但现在我们正面典型报道的表现手法往往是与新闻的表现手法格格不入的。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它要求记者尽可能的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意见,寓观点于事实当中,并且让受众自己来判断作品中的观点。同时要用对事实的精心的编排来表现自己想要说的话,使受众可以轻易接受其观点。惟有这样,受众才…  相似文献   

19.
正面人物报道或者典型人物报道其叙述特点是建立在叙述者已经把握了故事的道德判断的基础上,叙述者采取全知视角等叙述姿态,往往会干预受众在接受传播时的道德判断指向.英国学者马克·柯里曾说,“作者从来就不应该说教.即使是在有明显道德或哲理目的的故事中,也永远不应露骨地说教.”.①的确,正面典型人物报道往往由于这种道德价值的预设,以说教的姿态进行叙事,使得此类报道文本的真实感和可信性下降,甚至引起受众的反感.  相似文献   

20.
传媒作为社会事件的报道者,履行着社会舆情监督的责任。然而,对于突发性事件,特别是负面事件的报道,如何从正面引导受众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需要认真的探讨。本文从分析媒体在"小悦悦事件"发生后的报道入手,指出做好突发性负面事件舆论引导,不仅要适度适时地报道新闻事件,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适当、切实地保护事件牵涉者隐私权,理性、公开地彰显媒体批判精神,从而正面地引导受众,营造正面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