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积极谋划建设科创中心是应对未来科技革命挑战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科创中心是国家科技实力的核心依托,不仅是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策源地,而且是先进文化和先进制度的先行者。科创中心建设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载体与支柱,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建成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与依托。  相似文献   

2.
深刻把握现代农业的含义与特征,遵循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结合陕西农业发展特点,提出陕西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是: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土地、水等资源,走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道路,陕南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关中建设粮食、蔬菜、禽畜基地,渭北旱原建设苹果基地、烤烟花生基地和新的粮食基地,陕北建设杂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同时,在培育新型农民的基础上,还必须在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产业支撑体系、流通体系及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建设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3.
卜军敏  刘臻  宋续明  冯沸 《考试周刊》2014,(78):140-141
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培养现代农业科技人才的基地,核心在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作者通过国内外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育人工作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了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三大挑战,并结合高校科创工作经验,通过创新教育观念、拓宽培养渠道、整合教育资源、创新评价体系等工作,研究分析了如何挖掘高校在农业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为建立健全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周鹏 《成人教育》2013,33(7):100-101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民起到引领、服务和示范的作用,句容后白镇社区教育中心在2010年建立了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后白镇优质苗木示范基地。根据农民和市场需求,重点开设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副业产品加工、特色养殖、苗木栽培与管理等专业。使农民通过职业技能、农业科技、创业等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其务工、务农能力和科技素质,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科技厅公布的第二批湖北省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湖北文理学院和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联合申报的"湖北省农业大数据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名列其中.这是湖北文理学院首次获批湖北省国际合作基地."湖北省农业大数据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由湖北文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吴钊博士带领的湖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牵头,依托云计算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与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国际精准农业协会(ISPA)、新泽西理工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围绕湖北省国家  相似文献   

6.
<正>荆楚理工学院中国农谷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称"中心")于2012年12月被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湖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予以建设,"中心"以研究中国农谷发展为主要任务。"中国农谷"是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的、由荆门实施的省级重大战略,该战略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主题,以建设"中国农耕文化传承地、农业产业化展示地、现代农业科技应用地、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引领地"为目标任务。中心实行专职和兼职、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开放式的科研管理体制,现已组建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专业知识互补性强,兼顾校内外、横跨学政商的研究团队。  相似文献   

7.
青岛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中央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面向全校理工科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电工电子系统理论、实验课程,进行电工电子工程训练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也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与科学研究、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基地。中心的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部  相似文献   

8.
国内     
正宏观我国将重点建设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加强农林专业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新建一批涉农涉林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行业、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重点建设500个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遴选建设一批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扩大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范围,加大资助力度。《意见》指出,各级教育、农业、林业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充  相似文献   

9.
伴随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但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现代农业发展尚有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解决。沂蒙老区作为东部经济发展凹地,在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农业从业人员和农业科教投入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科教驱动沂蒙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有强化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的应用体制。  相似文献   

10.
上海农业科普馆金山馆(以下简称"科普馆")位于金山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域,总占地面积2112平方米。作为"十一五"期间上海市科技委员会在全市重点支持建设的40个专题性科技类场馆的一部分,展示的是上海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模式和成果。馆内以"科技引领农业"作为展示主题,  相似文献   

11.
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局建设对于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解决未来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具有重要科技支撑作用。从目前建设布局情况来看,与国家需求相距甚远。基于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农业科技需求,提出了"十三五"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原则和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全球科创中心的构建依赖于有活力、可持续的区域/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过程中,理工科大学发挥着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城市创新区理论及城市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框架下,理工科大学在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中承载和赋能人力资产、经济资产、物质资产和网络资产四大资产要素。纽约康奈尔理工学院案例助力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路径和机制,可为我国理工科大学更好地服务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是一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实验基地。学校占地243亩,办学规模为89个班,在校生3900名,教职工282人,开设9个专业,其中,陶瓷工艺、机械制造2个专业是省示范专业。学校在服务区域经济中彰显特色,"龙泉青瓷省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龙泉宝剑省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龙泉汽车(空调)零部  相似文献   

14.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当前亟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加快农业市场化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二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尽力夯实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三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努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四要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和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5.
农林高校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具有人才、学科、科技、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肩负着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开展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使命。农林高校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特色和自身学科优势,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强技能、复合型等各类农业创新型人才,抓好"项目、团队、平台"三个农业科技创新核心要素建设,着力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提高服务农业建设效能,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十二五"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规划》于今年3月14日公布。《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要试点建设15-20个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并明确了创新基地建设的功能和定位、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目标、总体部署与重点领域等6方面内容。《规划》要求在5个层面部署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包括:建设基础性、公共性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面向重点工程的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面向农业的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面向新兴产业的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面向传统产业的国家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17.
中关村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关村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资源密集优势和科技金融领先优势,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简介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是在整合原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和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三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先后通过教育部"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湖北省首批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心"等项目评审和验收。  相似文献   

19.
<正>2月19日,201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揭晓,共有188项成果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29项,二等奖54项,三等奖105项。这些成果充分反映了北京市当前科技工作的重点和特点,展示了首都科技创新的水平与特色,体现了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支撑引领、示范带动和辐射功能。此外,获奖成果还体现了北京市科技奖励政策在服务国家创新战略、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激励和  相似文献   

20.
加快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在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湖南农业大学国家级植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通过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提高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改革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评判标准,积极引导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