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对《隋代墓志铭汇考》一书漏收、或收录不全、或重复著录、或年代标注错误的墓志作辑佚补充和辨正,辑录文献的出版物时间限定在2006年以前,与《隋代墓志铭汇考》所征引文献的时段大体相同。文章辑录出《隋代墓志铭汇考》失收图版或录文的墓志11方,图版和录文均失收者如《田景申砖志》《董康生妻砖志》;图版失收者如《裴子休墓志》《菀德赞妻杜法生砖志》等;录文失收墓志如《石辅益砖志》《陈暄墓志》等;图版收录不全墓志3方,如《赵龄墓志盖》《高六奇墓志盖》等;"存目"类失收墓志12,如《宋盛墓志》《吕超墓志》等;重复著录的墓志4方,如《郭云砖志》《王德墓志》等;朝代归属错误的墓志1方,即《□安宁墓志》。  相似文献   

2.
清代奉直大夫高寅生墓志铭出土于河南省邓州市桑庄镇尹集村,刻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现由其后人安放在高氏进士陵园。其墓志铭简要介绍了墓主人高寅生先世及生平情况。高寅生为光绪二年进士,曾任兵部主事转员外郎。其家族为邓州著名官宦世家,曾出过5位进士、2位举人,在当地影响深远。此墓志出土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尤其是家族史提供了重要参考。墓志的题铭者毛昶熙、书丹者潘祖荫皆为当朝重臣。尤为重要是潘祖荫还是清末著名书法家和收藏家,此墓志的发现为研究潘祖荫书法艺术也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世南,字光叔,南宋时人,以《游宦纪闻》知名于世。《游宦纪闻》十卷,四库馆臣曾以"宋末说部之佳本"见评,后世亦奉为笔记名品,为学人所重。但关于张世南其人其事,由于史书阙载,历代学者未有考证,致使存疑至今。笔者近见《故知辰州大夫张君墓志铭》一文(下文简称《墓志》),载南宋魏了翁所撰《鹤山集》,铭主实为张世南之父张大训,其中提供的线索有助于解决张世南家世生平方面的问题,对于澄清《游宦纪闻》中的一些疑点也至为重要。本  相似文献   

4.
王应麟,南宋庆元府人,历事理宗、度宗、恭宗三朝,曾三进学士院、四人中书省、兼掌两制行辞,乃宋末儒林领袖.元明时期,王应麟声名不彰,清初始渐受学者重视,四库馆臣于《〈困学纪闻〉提要》中称赞王应麟"博洽多闻,在宋代罕其伦比",有清一朝为《困学纪闻》作注者凡十家,对此梁启超先生评曰:"一宋人书而注之者四家,其尊尚几等于古子矣." 近十年来,学界对王应麟颇为关注,研究范围涉及其经学、史学、考据学、辑佚学、目录学、地理学、蒙学及著作的版本等领域,而随着中华书局《王应麟著作集成》的陆续整理出版,王应麟研究势将再起新的高潮.然而,王应麟生平尚存许多疑点有待澄清,迄今还未见学者就此展开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王应麟及其著作的理解,如王应麟字号即为一例.  相似文献   

5.
吴本齐墓志铭,1984年于吴县枫桥乡支硎村发现,现藏吴县文管会.志石青石质,正方形,边长69厘米.碑体完整,字迹清晰.志盖阴刻篆文四竖行16字,为:“清授通议大夫、分部郎中、吴君之墓志铭.”志铭镌阴文,楷书30竖行,满行30字,计847字.该墓志铭由王同愈篆盖,方还书丹,蒋炳章撰文.志文详细地记载了墓主人的家庭世系及其生平历史,涉及清末名臣吴大澂(字清卿,号(客心)斋.累官湖南、广东巡抚、太常寺卿、左副都御史、头品顶戴河道总督)的有关事迹.对吴氏家族的演变提供了新的实物依据,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此外,该碑志是当时声著吴中的书画家王、方合璧而成,又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现将志文标点如下,对有关人、事略作考释,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郡斋读书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解题的私家藏书目录,收录比较丰富,共著录书1496部,除去重见者为1492部,基本上包括了南宋以前我国古代的各类著作,尤以收罗唐、宋(北宋和南宋初)时的书籍更为完备。可补《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之阙。更有不少书籍在今天已残阙,甚至亡佚,因而就显得有较大的史籍参考价值。《郡斋读书志》以其著录丰富,解题完备翔实,不但开私家目录优良传统之先,而且为后世目录学家所推崇仿效。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就是仿《读书志》而作,同时称该书“其所发明,有  相似文献   

7.
李衡是南宋著名的学者,《宋史》有传,但记载较为简略。通过《永乐大典》(残卷)、方志、笔记等文献的梳理,可以对其生平事迹及著述作较为详细的论述,以补《宋史》之缺。  相似文献   

8.
王社庄 《兰台世界》2013,(10):81-82
李衡是南宋著名的学者,《宋史》有传,但记载较为简略.通过《永乐大典》(残卷)、方志、笔记等文献的梳理,可以对其生平事迹及著述作较为详细的论述,以补《宋史》之缺.  相似文献   

9.
《宋史·李光传》及其他传世文献,对李光生平、仕历的记载多有歧误,对李光世系亦无记载。新刊布《宋故参知政事李光墓志》,为李光生平、仕历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可据以补正《宋史·李光传》及其他传世文献记载之疏失。同时,新发现浙江图书馆藏清同治本《山阴天乐李氏宗谱》,为李光世系研究提供新的李氏宗谱史料,其文献史料价值应引起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0.
罗振玉《芒洛冢墓遗文续编》所收录《焦守吉墓志铭》,尚未有学者加以关注。此方墓志所记,为墓主焦守吉自北宋太祖至真宗时期的履历。焦守吉长期作为天子使节,视军政、察边事,为宋代走马承受制度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可以补充相关史料记载之缺失。此外,墓志铭中所反映的焦氏家族世系,与《宋史》等传世文献记载均相左,对焦氏家族世系缺环的弥补,可以深化我们对宋代武将与皇室联姻升行问题的认知。墓志铭中的纪年问题,政治上颇为敏感,背后亦隐含了焦氏家族对宋太祖、太宗之间皇位更迭的一种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11.
东晋墓志虽然出土数量不多,但制作情况较为复杂,文本层面以外的物质信息同样值得关注。通过分析刘媚子砖志和张镇墓志,对墓志制作过程中涉及的书法稿本和旧碑改形问题能够提供帮助。结合"刻石为识"的结语和出土位置的差异,可以推断出土于墓室填土中的刘媚子砖志具有稿本性质;通过对张镇墓志正面上方残存字画进行复原,并结合碑石的形制和材质,能够与洛阳地区汉碑相关联,发现其可能由南渡汉碑磨平重刻而来,这与吴郡张氏在王敦之乱前后的际遇可相互印证。东晋作为南方使用墓志的肇始阶段,其墓志形态多样,文辞、书法、刻工等均未制度化,因此东晋墓志的研究更需要跳出文本研究的既有路径,在物质层面做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的《五代两宋监本考》《两浙古刊本考》是当下关于宋代刻版史料整理的两部经典著述。从其撰写时间、材料选择、客观限制、具体内容等看,这两部著述有明显的时代印记,或者说缺憾:对一些关键的典籍,如《宋会要》《南宋馆阁录》《宋朝事实类苑》等未能征引;因其时藏书秘不示人等原因,还有一些宋元刻本没能目验(其基本上仅限于江南一地的藏书);引书不够规范,过于简略,还有一些记载错误,等等。而今,得力于交流便捷、图书开放等有利条件,得以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从敬重前哲、尊重学术的角度,再一次审视这两部撰写于20世纪20年代、时隔100年的版本学专著,对于揭示当下如何全面、科学地整理宋代刻书史料,也是一件颇有意义和价值的事。  相似文献   

13.
今河南辉县百泉藏有一北宋碑刻,上有苏轼所书"苏门山涌金亭"六大字,并有"眉山苏轼"落款,碑刻上另有两处题记,史称涌金亭碣。碑文书法风格近似颜体,又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苏轼至辉县百泉的时间应为元祐三年(1088年)九月十七日至元祐四年(1089年)四月之间,碑文应题于斯时。碑刻题记详细记载了此碑的流传情况,此碑刻最早被汲郡胡戢收藏,后被进士孔揖、邑佐李琦收藏,最后邑令王嗣晖将其镶嵌在涌金亭内,流传至今。由对胡戢的考证可还原其和晁补之、苏轼、苏迈、张耒的交游情况。而胡氏藏匿此碑四十年,反映了北宋新旧党争的政治状况以及苏轼仕途和苏学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4.
大元故河东廉访转运司奏差王公墓志铭现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该志此前未见著录。由志文可知,王进所出之家族本女真完颜氏,因受汉风浸染,故又有王姓之称。至早于金世宗统治时期,王氏家族始授华州郑县罗文寨猛安,并世镇此地。志主王进(完颜忽察席),生于金宣宗贞祐三年(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卒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值时局动荡,王进年方七龄便同父祖相失,出于规避兵乱、护佑自身周全等考量,王进随其母刘氏徙迁山西,壮岁归附蒙古,从军征伐,屡立战功,后改隶民籍,再授职官,是由金入元的北方汉官典型。因史料阙如,目前学界对王进及其家族一无所知,墓志所载王进民族、家世、生平及金代史事丰富,可印证、补充传世文献。  相似文献   

15.
横山县新发现《故野利氏夫人墓志铭》是一方珍贵的党项族女性墓志。志文反映野利氏部族自唐代中期内迁绥、银等州,历200余年至宋初,仍在今横山党岔附近聚居生存。野利夫人丈夫拓跋某,官职为定难军节度押衙、充银州都知兵马使,表明他与夏州李氏存在血缘关系;但他仍然保留了拓跋姓氏,七子字辈与五代以来历任定难军节度使并不一致,显示他应是李氏疏族。结合陕北已出土党项族墓志可知,野利氏与拓跋氏、破丑氏等党项豪族存在密切婚姻关系,可印证党项族内盛行姑表婚文化。此外,志文撰文者与名相王旦的关系、志文的书写体例与野利夫人去世原因,也应予以关注。总之,新发现《故野利氏夫人墓志铭》为研究党项族在陕北的历史活动又提供了一方重要墓志史料。  相似文献   

16.
金传道 《兰台世界》2021,(3):135-138
古籍书目对于元代类书的著录,有将非元代类书当作元代类书的情况。《声律关键》《群书会元截江网》《新编通用启劄截江网》《源流至论》《类编名公四六启劄云锦续集》为南宋类书,《韵类节事》《群书会要》为金代类书,《裁纂类函》《群书集事渊海》《群书类编故事》《群书备数》为明代类书,均被著录为元代类书。此种状况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元代类书的编者多为名不见经传者,缺乏相关的文献记载;明清时期书贾伪造古籍;元代类书研究现状较为薄弱等。  相似文献   

17.
2014年5月,杨志墓碣于河南省济源市古济水源头龙潭之西岸出土。墓碣文字中有关志主杨志的部分生平经历、死亡原因以及死后迁葬等信息,不仅破解了历史学界关于北宋将领杨志的最终下落之谜,也为探究杨志与同时期宋江三十六人之"青面兽"杨志的身份联系提供了新线索。本文以杨志墓碣为中心,结合其部将刘宝的墓志、李纲《梁溪先生文集》等出土及传世文献史料,较为清晰地复原了杨志于北宋宣和、靖康年间转战河北、京东、河东等地的军事轨迹,其中对于靖康年间杨志同金军作战的军事活动情况作了尤为细致的考证。靖康元年七月,北宋军队发起第二次太原解围战,杨志于这次会战期间的部伍归属、作战任务、进兵路线、战事结果等信息,是深入了解杨志之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李成晴 《档案学研究》2019,33(1):126-131
苏轼的制诰文同其他苏文一样,皆“相时立说”,浸润着其思想与见解的精华,被韩淲誉为“制诰之杰”。苏轼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了“雄深秀伟”的制文风格,对两宋掌制诰者影响深远。起自北宋苏轼之弟苏辙及亲炙后学孙觌、翟汝文,历李纲、周必大、林之奇、刘克庄、真德秀等数十位掌制诰的文士,皆能看出对苏轼制文的模拟。诸人有意识地在制文全篇、文章结构、句段、词汇、用典等方面加以借鉴“仿造”,或因袭原文,或模拟化用,共同汇成了苏文在两宋接受史上一支未曾受到关注的潜流。  相似文献   

19.
两宋之际洪适的《隶释》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献学著作,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原始碑刻资料。洪适以这些资料为基础,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考释,从而使此书考证、校勘、补遗价值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