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宗踣碑     
唐太宗和魏征是历史上君臣和洽的一个范例。魏征直谏和太宗纳谏是贞观之治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魏征死后,太宗登楼“望哭尽哀”,又亲撰碑文,书写刻石,并说:“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然而,事隔半年,太宗就下令推倒亲书的魏征碑。表面看来,踣碑似与太子承乾谋反事有关。由于魏征生前曾荐誉的侯君集团参与了谋反事件,引起了太宗之怒,延祸魏征之“魂”。但事实上是太宗随着地位的巩固及威望的提高,纳谏的气量逐渐减少。推倒魏征碑是给那些效尤直谏之人的一个警告。但唐太宗毕竟是位开明之君,在遭受亲征高丽失败后,  相似文献   

2.
《谏太宗十思疏》选自《魏郑公文集》。作者魏征,字玄成。唐初著名的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魏征拜为谏议大夫,检校侍中,后进左光禄大夫,封为郑国公。魏征深谋远虑,富有胆略,敢于直谏。他前后进谏“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薄赋敛,轻租税”、“任贤受谏”等二百余事,多被太宗采纳。他的治国良言有助于“贞观之治”,所以深得太宗的褒美。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太宗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本文是唐代政治家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秦疏.由于唐太宗在建立唐朝后,逐渐改变了艰苦创业时的勤俭作风,滋长了追求享乐、骄傲自满的情绪,魏征十分忧虑,就上疏劝谏,提出“十思”,论证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一主旨。唐太宗接此奏章后,亲自下诏书答复魏征,承认自己过失,赞扬魏征的劝谏,并将奏章放在案头作为儆戒。魏征的奏疏根本目的是为维护封建王朝,有其局限性,但作为一般事理,仍可批判地继承,可资  相似文献   

4.
憨佗 《学习之友》2009,(10):7-7
魏征这人历史上犯过严重的路线错误,他曾向太子李建成进言,及早干掉皇弟李世民。后来李世民兵变得了天下,魏征在李世民手下做臣子,要做事,要匡扶朝政,就须取得李世民的信任。为此,魏征向李皇帝叩头说:“愿陛下使臣作良臣,不要使臣做忠臣。”太宗不解:“忠臣、良臣有不同么?”  相似文献   

5.
李世民与魏征,千年以来一直被视为明君和诤臣的典范。这诚然符合史实,但李世民和魏征的真实关系,比我们通常想象的更加复杂。在读唐史的时候,不难发现,李世民一听说魏征有不检点地方,就马上派官员去查;我们还不难发现,在魏征死去才6个月, 李世民就下令,解除公主与魏征儿子的婚姻,摧毁魏征墓碑;我们更不难发现,魏征并不是最敢于说话的大臣。  相似文献   

6.
<正>【导读】魏征,你曾对太宗说:君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太宗评价你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  相似文献   

7.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在他的治国之道中,包含着丰富的人事管理思想,至今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魏征辅佐李世民十七年(公元627—643),是其统治集团的主要策划人物和决策人物之一。正如李世民对其侍臣所说的:“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雄者惟魏征而已。”①“(魏征)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②因此,魏征的人事管理思想基本被李世民所采纳,贯穿于李世民的人事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是唐初政治家、史学家魏征写给唐太宗李世民的奏疏。谏,臣下对尊上的规劝,使其改正错误。疏,奏疏,也叫奏章、奏议等,是封建社会臣对君陈表意见的一种文体。唐太宗跟随父亲李渊转战南北,艰苦创业,但他登基之后,却滋长了骄傲情绪,弃俭求奢,大兴土木。魏征看到“贞观之漒”太平盛世的背后,隐藏看“覆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很喜欢虞世南的书法。有一次,他临写了虞世南的一幅字,其中有一个“戬”字,因“戈”旁写不好,就空着那个“戈”旁,叫虞世南补上。写完后,唐太宗拿给魏征看,让他品评。魏征细细看了一会儿说:“皇上的书作,只有半个字像虞世南。”唐太宗说:“哪半个字?”魏征回答说:“只有‘戬’字的‘戈’法最像。”唐太宗听了感叹不已。——见(宋)无名氏《宣和书谱》  相似文献   

10.
唐代著名的政治家魏征在任侍中(即宰相)之前,曾担任过尚书省右丞(贞观元年至三年),直接分管刑、兵、工三部的事。魏征在这三年中,接触到不少刑事诉讼方面的案件,因而在司法、执法中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后来,他为了帮助唐太宗“以法治国”,“慎终如始”,把这些经验逐步总结出来写成奏疏提供给唐太宗。贞观十年到贞观十四年,魏征就刑事诉讼方面的问题先后向太宗李世民写了四封上疏,即《理狱听  相似文献   

11.
一、导语设计唐太宗年间有一位忠心为国、敢于直谏的大臣 ,唐初“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 ,虽与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分不开 ,但同时也得益于这位重要的人物 ,他就是魏征。二、作者简介与题解魏征 (5 80— 6 43) ,字玄成 ,唐曲城(今属河北 )人 ,后迁居相州内黄 (今河南内黄 )。少时曾出家为道士 ,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 ,后降唐。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等职 ,领导周、隋、陈、齐诸史的撰修工作。后封郑国公 ,任太子太师。魏征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 ,前后陈谏二百余事 ,多被太宗采纳。魏征提倡“无面从退有后言” ,“爱而知其恶 ,憎而知其…  相似文献   

12.
朱辉 《中文自修》2011,(Z1):44-46
作为清官,魏征一生最另类之处是曾经六次跳槽。《贞观之治》《贞观长歌》之中,李世民当然都是主角,而除了他,魏征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谈到魏征,都知道他是个清  相似文献   

13.
1龙王事件有个泾河的龙王,因浪费水资源,并宣传大力用水,与国际所提倡的节约用水相违背,被国际军事、经济、政治三大法庭共同判决如下:处以枪决,由大唐国魏征执行。因为魏征是我的臣子,龙王便提着大包小包的礼来求我帮忙。虽然我自幼受“洁身自廉”的教育,但在他的大礼面前,也不得不动心,尤其是那台全新超高级电脑,我可是仰慕已久了,只是一直愁着没钱买,现在有人送到面前,不要白不要。于是我收下了所有礼品。俗话说“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所以我答应龙王,等到处斩之时,尽量不让魏征去刑场,等时辰一过,那龙王的小命便可保住。唉!只可惜魏征那…  相似文献   

14.
试论王安石的咏史怀古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太宗在悼念魏征时说:“以铜以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新唐书、魏征传》)。许多写咏史怀古诗的作者是很懂得这一点的。周昙在《闲吟》里说:“考摭妍媸用破心,剪裁千古献当今,这可说是代表了大多数作者写咏史怀古诗的动机。正因为可  相似文献   

15.
“照官”自有“三面镜”田永清唐太宗李世民在敢死谏的宰相魏征死后十方悲痛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肤亡一镜矣!”此后,唐太宗的“三镜”之说便不胫而走,流传至今。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对于古今为定者来...  相似文献   

16.
一提及历史上的谏官,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魏征.魏征在其一生当中前后共进谏二百余事,为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立下了汗马功劳,自己也因此而青史流芳.魏征的说理确有其独到之处,所以能够打动唐太宗,说服唐太宗,使唐太宗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谏言.  相似文献   

17.
魏征谏文说理艺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及历史上的谏官,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魏征.魏征在其一生当中前后共进谏二百余事,为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立下了汗马功劳,自己也因此而青史流芳.魏征的说理确有其独到之处,所以能够打动唐太宗,说服唐太宗,使唐太宗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谏言.  相似文献   

18.
《隋书》是唐代官修史书之一,其中的《帝纪》和《列传》由魏征、房琯等负责纂修,而由“征总知其务”。其间的《序》与《论》皆魏征亲手所撰。他通过《序》、《论》的撰写,总结了隋亡的沉痛教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19.
魏征与唐太宗是历史上一对有名的贤相明君。他们君臣之间同心协力,对于促进初唐的安定繁荣,开创著名的贞观之治,各自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后人讲到唐太宗,总会提及大胆谏诤的贤臣魏征,同样,提到魏征,也忘不了虚心纳谏的明君唐太宗。但说起他们君臣之间的遇  相似文献   

20.
《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说理透彻,语言优美的名作。作者魏征是唐初著名的政治家,又是饱学之士,有很高的修史水平,主持《隋书》等史的编撰,秉笔直书,时称良史。《谏太宗十思疏》收录在《旧唐书》魏征本传中,它认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劝导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