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萍 《青海教育》2004,(4):26-2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也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英语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设疑”教学法正是在教师指导下,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之一。“设疑”又称“提问”,它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技巧和手段,同时也是教师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思维、实施课堂管理,而且还是进行知识传授和教学评估的…  相似文献   

2.
程文祥 《教育革新》2009,(10):49-49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讲授型的“讲”师变为引导型的“导”师.而学生则要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我认为,这种转变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课改特色,而不是教师让位给学生。而且,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性发挥的效果如何.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导”的艺术.“导”的水平。只有在教师“导”的指引下,才能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开启语文学习之门,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推广.“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方法备受青睐。对历史教学而言.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历史知识转化为历史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历史的奥秘。因此历史新课程改革必然要求教师能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孙宇 《教书育人》2006,(12):74-75
一、改进教学手段,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小学英语本科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体验真正的教学环境。而课堂是学生们把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融会贯通的场所。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足教师“教”、学生“学”,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角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应该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渠道,因而,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优化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所谓“学案导学”是指在着眼于学生阅读“学案”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过程.它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成为“教师式”的学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此.我校把“学案导学式”教学引入物理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政增 《考试周刊》2010,(14):164-164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育。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便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被动接受,这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相悖的。这就要求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学不能靠“满堂灌”来完成任务,教师必须承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有效地提供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条件.让学生开动脑筋,发展智能。基于此,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参与”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形成共识,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这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愈加充分地显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9.
陈海军 《教师》2012,(29):95-95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目标也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而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疑问参与学习活动,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喜欢历史课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把学生从被动、苦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成为学习的主体,既是课堂教学改革中急等解决的问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为此,要明确倡导在教学活动中确认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学生自主的主动参与,没有学生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教学这一特殊的双边活动就不可能取得好的实效。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要求,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以实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中课程改革倡导的是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课程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也旨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完成从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到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转换。历史教师应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尽快完成角色转变?笔者结合历史课教学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周剑 《中学理科》2005,(7):60-61
一、引言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教学新理念,其核心无疑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学生得从“接”、“受”、“听”的被动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另一方面,教师要创设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智力和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结合我十几年的教学体验,我觉得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适当引入学导式教学法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是有很大益处的.  相似文献   

13.
在新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地理课堂教学应由以学科为本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打破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新课标》明确规定:“历史课程改革应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历史课改的核心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质疑,积极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此,我在历史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15.
如何轻巧、熟练地驾驭课堂教学,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是历史课教师必须不断探索的问题。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教学的艺术,就是要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要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教学技巧是关键,艺术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手段。那么,如何艺术地教学呢?  相似文献   

16.
何莉 《黑河教育》2013,(12):62-62
面对着新一轮课程改革,作为多年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我深深地感到学习现代教学理论的重要性。历史课教学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没有现代教学理论和课改的新观念,想教好历史课是不可能的。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历史知识上大为长进呢?下面谈谈我在历史新课改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而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布白”艺术是实施这些学习方式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传统教学中,留给学生自由思考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较小,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他们学习主体的意识,给学生提供发挥主体性和展现个性的时间与空间,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独特的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8.
刘继中 《河南教育》2010,(7):113-113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注意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效率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形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但长期以来,受传统系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体育课堂教学主要体现的是“开始——准备——学习——结束”的过程结构模式。教学过程在教师的主宰和严控之下,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寻求在适应新课程标准过程中,改进教师的教法的途径和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把学生的学习变成富有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依据这一理念,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插问问题(或称接下碴儿)是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体现,应该提倡;也有部分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插问问题会影响教师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何况喜欢插问、“接下碴儿”的学生,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学生身上,不举手直接插问的更是如此。因此,他们认为,允许这少数几个学生不断地插问,就抑制了更多学生的思维,牺牲了更多学生的利益,阻碍了更多学生的发展。这是对绝大部分学生的不尊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么,您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插问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