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节教材,着重阐明了三个问题。一、明朝初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二、封建专制主义的加强。三、明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包括营建北京和修筑长城、奴尔干都司的设置两大措施。后者是本节又一重点。教材的编排体现了明初社会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第四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十课时)第一节明朝的经济和政治通过本课要讲明经过元末农民战争的推动,明初统治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辛勤劳动,明朝的经济又有了发展;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也大大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明朝设置奴儿干都司,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特别是对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的管辖.  相似文献   

3.
《元末农民战争》一章教材简括地讲述了元代的经济政治特征和元末农民战争。本文想就教材中有关元代经济政政治特点谈谈个人的理解。本章教材的中心内容是元的统一中国,元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元的经济、政治统治特征及其后果,元末农民战争的始末和明的统—。以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为红线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章教材的基本线索是:元灭南宋后完成了统一的历史任务,结束了分争局面,西藏亦在此时正式归入了伟大祖国的神圣版图。统一后,在原来的基础上,通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经济仍有所发展。但由于军事上的破坏,由于蒙古民族初进中国内地  相似文献   

4.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三十章“明初的经济和政治”,上承第二十八章“元末农民战争”,下启讲明清时期历史的数章教材,是很重要的一章。第二十八章讲到,朱元璋在在元末农民战争推翻元朝统治的基础上建立了明王朝以后,“注意农业生产,废除元的暴政……”。  相似文献   

5.
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朱元璋利用淮西集团的力量,登上了明代皇帝宝座。当政权取得之后又千方百计打击、迫害淮西集团。这种政治思想和态度,实质上是狭隘的农民思想和封建专制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公元1386年正月,参加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原红巾军重要领袖朱元璋在南京即皇帝位,国号明,中国封建社会又一个王朝——明朝建立。 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这一时期,一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另一方面,随着地主阶级的日趋没落,阶级矛盾尖锐,不断爆发人民群众的武装反抗斗争。统治阶级内部也充满了矛盾与斗争,文武之间的矛盾,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之间的矛盾,使明初的统治极不稳定。明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国家制度。明朝的法律制度也明显地反映这种政治、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个时期来学术界开展的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中,论者往往在揭露我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消极影响的同时,肯定了初期封建专制主义的积极作用,认为“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历史现象,它对于开始时尚是新兴的封建制的巩固,对于促进祖国的统一,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见《中国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二期)。所谓“开始时”自然包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的国家——秦王朝在内了。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封建专制主义对秦代社会究竟起了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呢?  相似文献   

8.
第六节清朝前期的经济《清朝前期的经济》是本章唯一专讲经济的一课。教学目的是:讲明由于明末清初四十余年的农民战争,统治阶级的调整政策,特别是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辛勤劳动,使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讲明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及其所受到的压抑,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已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明太祖朱元璋的评价褒贬不一。《剑桥中国明代史》认为,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加强中央集权,稳定政治局势,调整生产关系,恢复发展经济,为明朝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该著作也指出了朱元璋在政策制定、严刑峻法及性格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剑桥中国明代史》对朱元璋的认识与评价,集中反映了西方学者独特的视野和方法,值得我们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秋夜》集中描写了两组互相对立的形象:一组是象征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天空和为封建专制主义效劳的月亮和星星;一组是与天空对立的小粉红花、枣树、恶鸟和小青虫。在对小粉红花、枣树和小青虫的比照描写中,作者突现了枣树的具有强烈个性主义的品格特征,从而很好地张扬了作者的个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有的学者认为每次较大的农民战争,都沉重地打断了封建化进程,断送了封建化已经取得的成果,并使社会重新退回到原来的起点上去。本文以元末农民战争为例,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上论证这场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以与上述观点商讨。  相似文献   

12.
第一章 封建专制高度发展与资本主义因素萌芽的明代文学(一三六八——一六四三)第一节 社会背景与文学概况一、社会背景:(一)元末农民大起义,胜利果实被夺取。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明初恢复社会经济的政策。农业和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的开始局部  相似文献   

13.
专题指导 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王朝更替、都城变迁、帝王活动、政治制度、变法改革、农民战争、重要战役等。其重点是历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六次变法改革和所涉及的八次农民起义。难点是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及地位、农民战争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它是政治的载体和规则,体现政治的组织、形式和程序。它的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转方式。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奴隶制的政治制度和封建制的政治制度。我国奴隶社会的国家机构,是以王位世袭制、分封诸候制为其特点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是我国封建政治的三大基本特征。君主专制,体现了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这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官僚政治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派生物,其要害是官僚凡事奉命从事.  相似文献   

14.
《明末农民战争》(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1976年6月版)包括四个标题,长达七页.根据大纲要求,这节课要在一节课内讲完,教学时间少,教材内容重.而我又缺乏教学经验,这就更增加了讲好这一节课的困难,经过斟酌我从处理教材和改进教法这两个方面着手解决矛盾.关于教材的处理,我是这样理解的:明末农民战争不仅推翻了明朝,也打击了清的统治,而且把农民反封建的斗争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节  相似文献   

15.
巴金的《随想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陵石的敲打,其所蕴含的不朽的文献价值、思想价值、艺术价值越来越闪耀着熠熠的光辉。其中,给人最大启迪和教益的是这部作品所展示的巴金老人精神和人格的独立史,是巴金老人所启示的我国知识分子人格独立的道路。这是巴金晚年给我国人民和我国知识分子最大的贡献。 高举反封建的旗帜 我国知识分子人格的独立走着极其艰难的道路,在它身上一直重压着封建专制这座大山,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的历史,是封建专制吃人的历史,也是封建专制限制、压迫、剥夺和摧残知识分子人格独立的历史。在封建统治者眼里,是从来不存在知识分子的尊严、价值和人格独立的。封建专制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独立的最大障碍。中国知识分子要实现人格的独立,要获得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其根本的前提是必须高举反封建的旗帜,坚决肃清封建专制的遗毒。这是摆在中国知识分子面前的一个历史任务。《随想录》的不朽的历史贡献,正在于它尖锐地反封建的光芒。《官气》有力揭露了封建专制遗毒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严重程度,深刻剖析了官僚们的丑恶嘴胺和危害性。文中写道:“在等级社会里我仿佛是一个贱民,又是大小官员特别是只有官气的官出官气的对象,点名批判,四处游斗,我挨过没完没  相似文献   

16.
【课标·教材·学情】 《灯下漫笔》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鲁迅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深入解剖,表达了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憎恨和对国民奴性人格的批判。研读这样的经典杂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像这样内容和表达上有一定难度的杂文,学生以前接触得相对较少。要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不妨从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入手,进而潜心思考文章的写作话题,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本质是政治权力全面支配社会。封建统治者实施专制统治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垄断全国的资源和利益。为了创建民主共和政体,孙中山对封建专制主义造成的各种恶果进行了全面的清算和彻底的批判,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但由于他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根源剖析不够,因而其理论也有某种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批判封建主义是当前史学战线上的一个重要的战略任务,它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前途,关系到四个现代化能否实现的根本大事。封建专制主义是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其表现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其实质和核心是皇帝独裁。维系这个庞大上层建筑的支柱为各级官僚。封建专制主义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它的余毒和影响,至今犹是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严重障碍。因而批判封建主义首先应当着重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关于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历来存在三种不同的见解:一、孔子思想是封建专  相似文献   

19.
一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农民战争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其规模之大和次数之多,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中学中国历史课本封建社会部分,用较多的篇幅叙述了规模较大的农民战争.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隋末的农民起义,唐末的黄巢起义,元末的红巾军起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次数之多,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这是我国历史的特点之一。反映在教学上,在讲授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时候,就必然一再出现农民战争的课题。讲好每一次农民战争的课题,是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次农民起义,都是由于农民不甘忍受地主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而发动的;都是反对封建剥削者与封建压迫者的黑暗统治,争取农民自身的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的改变。这是历次农民战争基本相同的一面。但是,由于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不同,条件不同,因此起义的直接原因、发展过程、组织情况、斗争规模以及起义的结果,也就每次都不同。这是历次农民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