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封建社会官吏贪污总根源探析马先彦(一)从形式上看,官吏贪污在中国封建社会并不合法,并且历代封建政府都对官吏贪污予以严惩。从西汉武帝“六条问事”中的惩贪举措1到明代朱元璋对贪官的“剥皮实草”2,从李悝《法经》中惩治贪吏受贿的条律3,到《唐律》、《大...  相似文献   

2.
遗失的传统     
明清是我国古代荒政制度日趋完备的时期,特别是清代是我国历朝救灾制度最为完备、执行也最为严格的朝代。当时的官府为了打消绅民善款被官吏贪污的顾虑,避免影响绅民开展救灾的积极性,往往都会授意民间社会自  相似文献   

3.
<正>一、我国自古就有对官吏职务犯罪严厉惩治的记载职务犯罪是指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与其职务相关的各种犯罪。它是国家建立后,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玩忽职守,破坏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妨碍国家机关职能有效的充分发挥,致使国家和民众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我国古代法律中官吏的职务犯罪,主要是指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等。上古时期有鲧因  相似文献   

4.
雍正帝惩治贪官污吏、预防官吏贪污的举措及取得的显著效果.让我们认识到;要使吏治清庶.国泰民安.对执政官吏必须采取预防与惩治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贪污是一种社会沉疴和传统痼疾。肃贪倡廉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从历史上看,当人类步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以后,在统治阶级的成员中,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就与其为伍,形影不离,成为政府官吏的缠身病魔。每一次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人事制度即指中国古代的官吏管理制度。中国古代官吏管理制度一般认为经历了商周的世卿世禄制、战国秦汉的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取士制几个阶段。隋唐至明清时代是古代人事制度的成熟时期。就古代人事制内容而言,包括中国历代王朝的设官分职制度、官吏的选拔任用制度、官吏的培养训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自有犯罪立法的时候,就有赃罪的规定,而惩治官吏赃罪是历代王朝十分重视的立法。所谓官吏赃罪,是指官吏犯了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贪污、受贿、盗窃、强盗等罪。中国古人对赃罪作解释的很多,比较系统、比较有影响的应推西晋的张斐。他注晋律云:“取非其物谓之盗,货财之利谓之赃;……加威势(暴力、权势)下手取财为强盗,……以罪名呵(恐吓)为受赇(贿赂)。”张斐对封建刑律中的盗、赃等概念所下的定义,揭示了这些概念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到了唐代,对赃罪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中国古代史教科书上,讲到清朝中期由盛转衰的政治原因时,常引用当时在百姓中流传的一句有名谚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说是清朝中期以后。由于吏治腐败黑暗,土地兼并严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纷纷起来造反,社会矛盾尖锐激化。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官场当中贪污成风,官吏大肆搜刮钱财,说当了清王朝三年的知府,可刮得十万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官德思想较为丰富,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然而,官吏德治思想的片面性、局限性和不彻底性,使现实中的官德失衡、官吏德治软弱无力.因此,扬弃古代官吏德治思想,注重官吏德治的自律与他律,对于有效推动当前的政治改革,加强德治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清军入主中原后,大量吸纳明朝的文武官员,为清朝迅速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同时也把明末官场中的贪污成风的陋习继承了下来。顺治帝亲政后,开始制定相关政策对官吏贪污进行打击限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继《秦汉人物》之后,沈星棣教授又把他的《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奉献给了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全书共有34万字,由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出版同世。该书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研究又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有着极其发达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官吏退休制度即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官吏退休制度源流极古,滥觞于商周,至今绵延不断。然而对官吏致仕这个至为重要制度的研究却很薄弱,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某一历史时期,对官吏退休制度史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却无人问津,至今还没有一部有份量的学术专著问世。《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一书则对我国起源甚早而又未能完臻的古代官吏退休制度进行了全面而又系统的、深刻而详尽、多侧面多层次的分析,从而第一次梳理出我国古代官吏退休演变的基本脉络,成为官吏退休制度研究的拓荒之作。披览全  相似文献   

12.
贪污 ,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是社会的丑恶现象 ,其主体是握有一定权力或负有一定职责的官吏 ,它不仅损害政府形象 ,而且危害社会肌体 ,进而危害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国家的稳定。纵观中国封建社会史 ,统治阶级为了长治久安 ,整顿吏治 ,力图从制定和完善立法上来规范各级官吏 ,打击贪污等腐败行为 ,这对我们今天的反贪斗争 ,无疑具有可资借鉴的一面 ,但必须看到其固有的历史性和阶级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武则天在位的十一年里,武周吏治并不清明:政风败坏,吏制废弛;滥施刑罚,破坏法制;官吏贪污,徇私枉法。由于当时主客观方面的因素,致使武则天用人举措严重失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对官吏经济考核的主要内容是户口、田租、赋税、垦田数额增减以及为政之廉贪。方法是通过审查核实、评定等级,最后予以赏罚。古代对官吏经济政绩的考核,发挥了一定的督查劝勉、激浊扬清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流于形式、考课不实、官吏舞弊、弄虚作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亏空和积欠本来是财政问题上的两个概念。亏空是指官吏贪污、钱粮短缺、国库空虚的情况。积欠是指民间欠粮。清朝中期,官吏借民欠之名,亏空国帑,致使积欠和亏空混而为一,成为财政上最严重的问题。魏源说:“乃撙节倍昔,而司农告绌亦倍昔,何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人事制度,简单地说,就是中国古代的官吏管理制度或用人制度。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选任,即官吏的培养、考试、选拔、任用;二是管理,即官吏的使用、考绩、监察、奖惩、俸给、退休等。 我国古代人事制度历史悠久,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的中央集权的政权体制统治一个多民族的大国达两千一百年之久,其中一些强大的王朝如汉、唐、明、清在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方面,积累了极  相似文献   

17.
向洁 《文教资料》2020,(1):84-85
日本通过"大化改新",正式确立了律令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由此起步,日本政府效仿唐朝,设置专门培养官吏的教育机构,并制定了一系列教育制度。本文考察日本教育机构中学生的构成和考试两个方面,就中日古代律令体制下官吏培养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古代日本律令制国家初创期的官吏培养,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反腐倡廉在我国几乎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从夏朝开始,我国便有了惩治官吏贪污的律条.随着历朝政权的更迭及官制的日臻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反贪倡廉的机制.其中有不少反贪经验值得今人重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的选士制度是随着古代官吏制度的发展而发展。在我国漫长的奴隶制、封建制时期,这套选士制既相因又相革,发展得较为完备。我国古代选士制度的发展顺序,按史学家的分析,大致可以分为萌芽、草创、成熟三个阶段: 1.萌芽阶段(从尧舜到先秦)的官吏选拔制度原始社会后期的选举。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氏族和部落,部落的首领由民主选举产生。正  相似文献   

20.
监察制度在封建国家政权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不仅监察官吏的违法行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相对稳定,打击贪污渎职,以防范封建政治的腐败,而且在制约君权和相权,调整地主阶级内部矛盾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在世界中世纪史上,我国发展成熟的监察制度为他国所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