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晋朝有个陈寿,这是个“有良史之才”的史学家。他根据王沈、鱼豢的《魏书》《魏略》,韦昭的《吴书》,加上自己采集的蜀国史料,写成一部《三国志》。这部史书很为后人推崇,叶适甚至说它“高处逼司马迁”。但《三国志》也有缺点。它所依据的《魏书》《魏略》《吴书》本来史料欠丰,而蜀国无史官,全凭  相似文献   

2.
曹炽卒年考     
曹炽是曹操的从弟曹仁、曹纯之父,史无传,其仕历略见于陈寿《三国志》裴注及《水经注》。近年来曹操故里安徽毫县曹氏宗族墓的发掘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展开了讨论。在曹氏宗族墓清理出的一百余方有字墓砖中,有关曹炽的字砖凡两方。考证曹炽的卒年,当有助于曹氏宗族墓问题的讨论,并关系到《水经注》一处注文的校勘,还涉及到汉末三国时期一个历史地理问题。《三国志·魏志·曹仁传》注引《魏书》:"仁祖褒,颍川太守。父炽,侍中、长水校尉。"《水经注·阴沟水》:曹褒坟"北有其元子炽冢,冢东有碑题云:汉故长水校尉曹君之碑,历  相似文献   

3.
《当代传播》2007,(2):29-29
中国关于“舆论”一词的最早记录,见于《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  相似文献   

4.
《二十四史》究竟有多少卷?翻开《辞海》,把所列各史卷数相加,共三千二百五十九卷,查《辞源》,说是总计三千二百四十三卷,但把所列各史卷数相加,却是三千二百四十卷。《文史工具书手册》说是三千二百四十九卷,《史学常谈》说是三千二百五十卷。《二十四史》是我国著名史书,为何连有多少卷也说不清呢?分歧主要在《后汉书》、《魏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明书》这五部书的计算方法不统一。关于《后汉书》,《辞海》说有一百三十卷,《辞源》说是一百二十卷。实际上,该书有纪、传九十卷,志三十卷,而无年表。由于其它各史一般都有年表,宋人熊方补写了年表十卷。  相似文献   

5.
魏晋之际,大文豪陈寿曾任东观秘书郎、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悠关历史档案的官职。他勤心研究档案.淬厉历史见识.写出了《三国志》、《古国志》、《益部耆旧传》等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6.
毁书与抄袭     
西晋有个夏侯湛,花多年心血写了部《魏书》,后来他发现自己写的书同陈寿写的《三国志》撞了车,而人家确实比自己写得好,于是就把自己写的《魏书》毁弃了。一千多年后1985年,山西省芮城县广播站有个人抄袭了陕西日报发表的《李爱琴三改广告见风格》,改头换面写了一篇《实打实广告》,与前一篇文章的结构、情节、遣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索米鬻笔”和“挟怨曲笔”两则对陈寿所作《三国志》评价的考辨,以期端正对陈寿作为史学家的史德及其所作《三国志》的真实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三国志》卷一五《魏志·司马朗传》记司马朗卒年,“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潘眉《三国志考证》卷四:“太祖以建安元年拜司空,辟朗为司空掾。朗时年二十二,至建安二十二年卒,止有四十三岁,传误。”以曹操拜司空时间,来界定司马朗入仕时间,由此来推导其卒年,是潘眉所持依据。梁章钜《三国志旁证》、卢弼《三国志集解》对潘眉说皆做征引。  相似文献   

9.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魏、蜀、吴三国各自雄据一方,明争暗斗,争强称霸,内政外交上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加之相互间战事频仍,重大历史事件接连不断,重要历史人物层出不穷,堪称多事之秋。与之相适应,该时期的史著亦相当繁富。在《隋志》及新旧《唐志》中,仅正史、编年两类,便著录有鱼豢《魏略》、王沈《魏书》、韦昭《吴书》、陈寿《三国志》、环济《吴纪》、徐众《三国志评》、孙盛《魏武春秋》、阴澹《魏纪》以及《汉晋春  相似文献   

10.
裴松之在《三国志》卷六《魏书·董卓传》"汉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前,注引《吴书》称:郡召卓为吏,使监领盗贼。胡尝出钞,多虏民人,凉州刺史成就辟卓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索米鬻笔和挟怨曲笔两则对陈寿所作《三国志》评价的考辨,以期端正对陈寿作为史学家的史德及其所作《三国志》的真实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一、有关白敏中神道碑的历史记载从《集古录跋尾》卷九页一二下、《集古录目》卷十页一0上、《宝刻丛编》卷十页四二上及《天下金石志》[陕西]第十三页“华州”著录可以得知,大唐宰相白敏中神道碑,刻于唐咸通三年八月,撰者毕諴, 书者王铎。毕諴以文采知名,《旧唐书》177 卷有传,《新唐书》183卷亦有传。王铎为僖宋朝宰相,封晋国公《旧唐书》164卷有传, 《新唐书》185卷也有传。从新发现的白敏中碑残文中所载官衔可推知此二人。  相似文献   

13.
陈寿何许人也?晋代名士,历史名著《三国志》的作者。 近读现代版的《二十五史》发现,这位赫赫有名的陈寿,在写史中竟也搞“有偿新闻”。《晋书》中说:“或云丁仪、丁 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与尊公作家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 不知丁氏的后代是穷呢,还是其他原因,反正没买陈寿的账。不知是陈寿家里揭不开锅呢,还是怎的,总之他毫不脸红地向人索要粮米,其数量竟达“千斛”。丁氏兄弟俩既然有盛名,你写史的就该秉笔直书;人家不给你东西,也许是考验你是否是正直的史家;你如实地写了,不也体现自己…  相似文献   

14.
陈寿何许人也?晋代名士,历史名著《三国志》的作者。 近读现代版的《二十五史》发现,这位赫赫有名的陈寿,在写史中竟也搞“有偿立传”,《晋书》中说:“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与尊公作家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 不知丁氏的后代是穷呢,还是其他原因,反正没买陈寿的账。不知是陈寿家里揭不开锅呢,还是怎的,总之他毫不脸红地向人索要粮米,其数量竟达“千斛”。丁氏兄弟俩既然有盛名,你写史的就该秉笔直书;人家不给你东西,也许是考验你是否正直的史家;你如实地写了,不也体现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历史书籍的体裁,刘知几在《史通》的《六家》、《二体》两篇中曾加以总结。他分析唐代以前所编的史籍有六大流派,其体裁只有二种,即编年体与纪传体。他说:“丘明传《春秋》,子长著《史记》,载笔之体,于斯备矣。”“后来作者,不出二途。”在他身后不过八十年,便有了新体例的创立,这就是杜佑编纂《通典》二百卷,开创了典志体(一称政书体),标志着我国历史学研究出现高度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古典编辑学在编撰方法上的突破。杜佑字君卿,唐京兆府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  相似文献   

16.
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著录”和“存目”的记载,收入外国人的著作有三十种(不包括外国人写的国学著作)。列入经部小学类的有:《西儒耳目资》,金尼阁著(此书一九五六年文学改革出版社曾影印)。列入史部的有:《安南志略》,十九卷黎崱著;《越史略》,三卷,不著撰人;《朝鲜史略》,六卷,不著撰人《朝鲜志》,二卷,不著撰人《职方外纪》,五  相似文献   

17.
杨胜朋  丁福林 《兰台世界》2012,(36):105-106
以中华书局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魏书》、《晋书》、《资治通鉴》、《太平御览》等典籍,校勘中华书局1974年版《宋书.百官志》,得陋见数则。  相似文献   

18.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晓章《三国志》是记述魏蜀吴三国历史的文书,作者是晋朝的陈寿,在古代纪传体正史中,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并称为前四中。《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根据《三国志》等书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陈寿,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  相似文献   

19.
书仪即书翰仪体。关于其具体内容,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书仪是“旧时士大夫私家关于书札体式。典礼仪注的著作”,另一种看法则认为书仪仅仅是“古代书信文书的规范程式”。我们认为前一种看法大致是正确的,不过书仪并不仅仅是“士大夫私家”所撰。为了说明问题,我们有必要从书仪的文献著录及其具体内容等方面对此作进一步的考察。一、书仪的史籍著录与归属历代公私目录著录书仪都非常多,如《隋书·经籍志》史部仪注篇下著录有:《书仪》二卷,蔡超撰;《内外书仪》四卷,谢元撰;《书仪什卷,唐道撰;《书笔仪》二十一卷,谢…  相似文献   

20.
《慎园吟草》十卷 卢弼撰 稿本 十一册卢弼 ( 1876 - 196 7)字慎之 ,号慎园。湖北沔阳人。直隶提学使卢靖弟。早岁肄业湖北经心、两湖书院 ,受教于杨守敬、邹代钧。后留学日本。学成归国后曾任国务院秘书等要职。覃思著述 ,专治三国史 ,著名史学家。撰有《三国志集解》、《三国志集注补》、《三国志引书目》、《三国志职官录》及《三国志地理今释》等。著有《慎园文选》及《慎园笔记》等。与兄卢靖合著《四库湖北先正遗书提要》 ,助兄收藏、编校、刊印《湖北先正遗书》、《沔阳丛刻》和《慎始基斋丛书》。以 91岁高龄在津门病逝。此书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