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运动联合吗啡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保护作用,探讨二者协同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6组:假手术组(sham,n=8),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n=8),运动预处理组(E,n=8),吗啡预处理组(M,n=8),联合预处理组(EM,n=8),纳洛酮组(ENM,n=8)。实验动物采用戊巴比妥钠40 mg/kg腹腔麻醉,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备I/R模型。运动预处理采用间歇性跑台运动,35 m/min运动15 min,间歇5 min,重复3次,连续3 d。所用组预处理24 h后再制备I/R模型,再灌注结束后取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取心肌测iNOS、Mn-SOD、MDA含量,在I/R过程中记录HR、MAP,计算RPP。结果与I/R组相比,联合组RPP显著增加;与I/R组相比,除纳洛酮组其余各组心肌iNOS均显著增加,联合组心肌Mn-SOD显著增加,MDA显著降低;与E组和M组相比,联合组心肌iNOS、Mn-SOD均显著增加,MDA显著下降。结论运动联合吗啡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具有延迟性保护作用,二者间存在协同效应,其信号通路主要是由阿片肽受体后途经介导的,效应物涉及Mn-SOD和NO。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长期运动训练和急性运动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心电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运动预适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32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大组:间训模型组(n=8)、急性运动模型组和对照组(n=8),间歇运动训练组进行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急性间歇运动组仅进行急性高强度的间歇运动,对照组(n=16)不运动,在心脏模型制备时对照组随机分成对照模型组(n=8)和对照假手术组(n=8).运动训练结束后,各组大鼠均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制备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但对照假手术组只开胸穿线而不结扎.缺血/再灌注过程实行全程心电监控,缺血30 min、再灌注40 min后,测定血清心肌酶.结果:经间歇运动训练和急性间歇运动处理的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心肌酶明显低于对照模型组(P<0.05或P<0.01);缺血30 min及再灌注40 min间歇运动训练组心电图ST段、T波面积和QT间期明显低于对照模型组(P<0.05或P<0.01);再灌注40min急性间歇运动组心电图ST段、T波和QT间期明显低于对照模型组(P<0.05).结论:长期间歇运动训练产生心肌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急性运动主要产生抗心脏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变化,为研究间歇运动抗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3大组:间歇运动训练组,1次间歇运动组和对照组,间歇运动训练组进行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1次间歇运动组仅进行一次高强度的间歇运动,对照组不运动,在心脏模型制备时对照组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运动训练结束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制备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40 min后.取左心室心肌组织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室肌HSP70的表达.结果经间歇运动训练和1次间歇运动处理的大鼠HSP70的表达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结论长期间歇运动训练和1次间歇运动都可能提高缺血再灌注心肌中HSP70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中等强度耐力运动对心脏抗相对缺血性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采用6周耐力训练后注射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制作相对缺血性损伤模型,结果发现: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2个药物组的大鼠心电图J点偏移(P<0.001)。中等强度耐力训练可以显著改善LVSP(P<0.001);缺血损伤后运动组心脏LVEDP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提示运动干预可以促进左心室的功能恢复。运动组大鼠的血清cTnI水平和TNFα水平均非常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01),运动预处理组的血清TNFα水平非常显著低于安静组(P<0.001)。耐力运动对心肌抗缺血性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减缓cTnI降解(P<0.05)。Caspase 3蛋白表达与心肌细胞调亡率的变化趋势相似,提示运动干预具有下调Caspase 3蛋白表达的作用。结果说明:耐力运动可以对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对促进心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作用,其抗相对缺血性损伤的机制可能是中等强度运动训练有助于减缓cTnI降解和下调Caspase 3蛋白表达以减少心肌凋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炙甘草汤对反复力竭运动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20只),运动组(20只),运动+中药组(20只).运动组和运动+中药组进行每周6天、每天1次的力竭游泳,共2周.运动前1小时,对照组和运动组灌胃给予2.5毫升蒸馏水,运动+中药组灌胃给予炙甘草汤药液2.5毫升(生药含量为20%).最后一次给药后,测定大鼠力竭性游泳持续时间.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定cTnI,取心脏,测定心肌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1)与运动组相比,运动+中药组的游泳持续时间显著增加;2)与对照组相比,其它两组cTnI均显著性升高;与运动组相比,运动+中药组cTnI显著性降低;3)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SOD活性显著降低;与运动组相比,运动+中药组心肌的SOD活性显著升高;4)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MDA含量显著升高;与运动组相比,运动+中药组大鼠心肌的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炙甘草汤能显著降低反复力竭运动大鼠心肌MDA水平,增加SOD活性,显著降低血清cTnI水平,延长大鼠力竭游泳持续时间,说明本中药方剂能降低反复力竭运动对心肌的损伤,从而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运动预适应(EP)诱导心肌保护效应为研究基础,以心脏分子标志物NT-proBNP为研究核心,联合应用血清NT-proBNP与血清cTnI和心肌HBFP染色,综合评价EP对力竭运动心肌的保护效应;方法: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力竭组(EE组)、运动预适应组(EP组)和运动预适应+力竭组(EP+EE组)。采用一次间歇性大强度跑台运动建立EP模型,力竭跑台运动建立急性心肌损伤模型。用ELISA法检测血清NT-proBNP浓度,CLIA法检测血清cTnI浓度,HBFP染色法观察心肌缺血缺氧状况;结果:与C组比较,EE组血清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P<0.05),EP组变化不明显(P>0.05);与EP组比较,EP+EE组血清NT-proBNP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与EE组比较,EP+EE组血清NT-proBNP浓度显著下降(P<0.05)。各组大鼠血清NT-proBNP浓度与血清cTnI浓度、心肌HBFP染色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EP是一种非损伤性预适应方式,能明显减轻力竭运动引起的急性心肌损伤和促进心脏功能恢复。血清NT-proBNP与血清cTnI和心肌HBFP染色联合应用具有互补性,有助于综合评价EP对力竭运动心肌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7.
女贞子提取物对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女贞子提取物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探讨女贞子提取物对大鼠运动能力影响的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安静组、运动组和运动+女贞子组,每组8只。运动组进行6周大强度跑台训练,运动+女贞子组除大强度跑台训练外,每天灌服400 mg/kg女贞子提取物,体积为2 ml。安静组和训练对照组灌胃同体积0.5%Tween-80溶液。6周后安静组在安静时、运动组和运动+女贞子组进行一次力竭性运动后取材,测定心肌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和GSH、MDA含量。结果:运动+女贞子组大鼠心肌抗氧化酶活性与运动组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GSH含量显著高于运动组(P<0.05),MDA含量显著低于运动组(P<0.05),血清AST/GOT活性低于运动组(P<0.05),运动至力竭的时间明显延长。结论:补充女贞子提取物可以调节大鼠心肌中抗氧化酶活性,对心肌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止氧损伤,维护心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力竭性跑台运动致大鼠心肌顿抑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反复力竭性跑台运动后不同时相心电图、心肌梗死面积和超微结构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运动性心肌顿抑现象存在的可能性。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简称对照组,n=6)和B组(反复力竭性运动组,简称运动组,n=16)。根据运动后心电图是否出现异常将B组分为B1组(心电异常组)和B2组(心电正常组)。测定运动前、运动后即刻、10min、20min、30min、1h、1.5h、2h、3h、6h、12h、24h的心电图;并于运动后24h进行左室前壁心肌坏死面积分析;电镜观察部分大鼠心电异常时及运动后24h左室前壁心肌纤维超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B1组在运动后1~3h大鼠心电图出现J点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S波加深,R波逐渐减小,ST-T弓背上抬,一过性的病理性Q波等异常变化,至运动后24h时上述变化基本恢复正常;B2组运动前、后大鼠心电图无明显变化;A组、B1组和B2组的心肌坏死区比率分别为17.9%±14.95%、29.1%±13.91%、21.3%±11.47%,两两比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B1组心电出现明显异常时,心肌超微结构出现异常。而运动后24h时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反复力竭性跑台运动能诱发大鼠心脏心肌顿抑,证实存在着与临床缺氧缺血所致心肌顿抑相似的运动性心肌顿抑现象;心肌线粒体大面积损伤可能与心电图异常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力量运动激发内源性抗损伤能力是缺血心脏保护的有效措施.适宜力量运动可以获得预处理心脏保护效应,为缺血预处理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力量运动因运动强度过大而导致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力量运动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应用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就力量运动引起相对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分子学特点、力量运动缺血预处理的基本特征及心肌保护作用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与细胞内效应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刘向辉  郝选明 《体育科学》2011,31(2):70-75,89
目的:探讨间歇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心功能、心肌组织垂体中叶素(intermedin,IMD)及其受体系统的影响。方法:2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连续10周的间歇运动后,测定大鼠的血压、心功能、心肌组织IMD及其受体系统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血浆IMD含量。结果:1)运动组SHR的血压、HW/BW、-dp/dt、LVSP、LVDP低于对照组(P<0.05);2)运动组SHR心肌IMD、CRLR、RAMP1-3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3)运动组SHR血浆IMD与收缩压、心重/体重及其受体蛋白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而对照组SHR血浆IMD与收缩压呈负相关(P<0.05),与心重/体重及其受体蛋白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长期的间歇运动诱导了SHR心血管组织IMD及其受体系统的高水平表达,很可能是高血压降血压效应的重要的调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